哥德式美術

哥德式美術

哥德式美術(Gothic Art)12~15世紀的中世紀歐洲美術。義大利文藝復興學者認為此期美術野蠻怪誕,缺乏藝術趣味,故用“蠻族”——哥特人一詞,稱之為哥德式。其最早產生於法國,之後風靡整個歐洲。

整體特徵

3

哥德式建築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但已不是城堡式,而是由尖角的拱門、肋形拱頂和飛拱,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以垂直軸的骨架結構承載建築物的重量。所有的門窗券頂都設計成尖拱狀,包括鐘塔也和教堂的輕巧 、垂直的形體一樣,高聳雲霄。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的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各個城市顯示其強大蓬勃生機的反映。當時人們曾稱讚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立面,亞眠大教堂的本堂,夏特爾大教堂的塔,蘭斯大教堂的雕刻是哥德式教堂完美的典範。德國馬爾堡的聖伊莉莎白教堂,以3個半圓 室代替有禮拜堂花冠的法國聖壇,並在正面結構中採用嚴格的垂直處理,而且塔樓也從基礎分離獲得獨立,成為其後德國哥德式建築仿效的主要樣式。英國哥德式建築受到法國影響,但很快形成所謂英國風格。法國教堂那種緊張上升的趨勢在英國變成一種拉長、降低、水平伸展的形式,且更強調體積感的結構特徵,同時很注意巧妙地利用建築物周圍的自然環境。如沙利斯伯里大教堂、林肯大教堂等都是英國哥德式建築的代表。此外,諸如義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哥德式建築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哥德式美術分類

哥德式雕刻

2巴黎聖女像

雕刻是哥德式教堂的主要裝飾。哥德式雕刻約產生於1137~1140年,它的最高成就出現於1220~1420年。早期雕刻立柱像是建築的組成部分。這種雕像的面部表情有著僧侶式的冷漠和刻板。在其後的發展中,哥德式雕刻變得自由和豐富起來。雕刻家不再滿足於公式化的製作,而開始觀察和模仿自然,人體的自然比例、姿態獲得了越來越準確而生動的表現。在這種意義上,可以說西方美術史上從神學象徵向自然描繪的轉變出現在13世紀的哥德式美術中。聖母和聖嬰立像是哥德式雕刻的基本圖像之一。如法國亞眠大教堂的基督雕像,流露出仁慈而誠摯的感情;南十字耳堂的《鍍金的瑪麗亞》,則充滿了慈愛的母性;德國班保大教堂的雕像《瑪利亞與伊莉莎白的會見》,人物表現出豐富的內心活動。這類作品中的人物被賦予溫和的人間情感,它們與羅馬式雕刻中的騷動不寧的形象有著不同的審美特徵。盛期哥德式雕刻是紀念碑性的。它強調類型而非個性,表現集體的信仰而非個人的心靈。這種大教堂的藝術到13世紀末就已基本結束。其後的雕刻發展與建築並行,具體表現為:崇高感為親近感所代替,紀念碑性讓位於繪畫性和細節的描寫。受當時的宗教運動影響,14世紀雕刻出現了表現獻身精神和神秘冥想的題材,例如誇張地表現死亡恐怖與悲哀的聖母哀子像,即所謂比哀塔。

14世紀的藝術傾嚮導致了15世紀初的國際哥德式風格,這種風格強調錶現物象的體積感和重量感,並有著向優雅、靈巧發展的趨勢。晚期哥德式雕刻的一個普遍特徵是它的世俗性,開始用人間語言表現宗教題材,用藝術描寫代替神學像。晚期哥德式雕刻創作逐漸脫離了教會的控制,轉向同業公會和私人工場。

哥德式雕刻以教堂裝飾石雕為主,此外還包括木雕木刻。後一類作品主要有摺疊祭壇、唱詩班席位和各種私人宗教儀式用的雕像。

哥德式繪畫

哥德式繪畫哥德式繪畫

哥德式繪畫以錯綜複雜的方式,在13世紀中葉出現在彩色玻璃窗、手抄本插圖、北歐的板上畫和義大利的濕壁畫中。它與哥德式雕刻一樣,經歷了日益自然主義化的演變。彩色玻璃窗鑲嵌畫隨著哥德式教堂建築結構的變化而發展。其作法是用鐵條把窗子分成方欞,再用鉛條在格子裡盤成圖畫,然後鑲進彩色玻璃。玻璃的色彩以深暗和強烈的為主,常用幾種不同顏色重疊,顏色層次加多。法國夏特爾教堂、蘭斯教堂和亞眠主教堂橫廳上的彩色玻璃窗畫最為著名。手抄本插圖畫在哥德式時期又有新的發展。在法國常採用建築物上的裝飾紋樣為創作題材,如巴黎圖書館藏的聖路德維克的詩篇插圖,裝飾的是哥德式尖頂發券。而世俗性的抒情詩與諷刺寓言的插圖也很發達,如法國林堡兄弟以時令為題描繪的《美好的時光》以及英國的《大動物寓言 》等。德國馬奈斯手抄本書籍中的情歌書,則表現了騎士戀愛的題材。義大利哥德式建築為壁畫提供了賴以發展的天地 ,最重要的畫派有比薩派和佛羅倫斯畫派,他們吸取拜占廷的藝術原則,並結合哥德式因素,創造出新的繪畫空間,經過奇馬布埃、卡瓦里尼、杜喬直至喬托等畫家的努力,最終揭開了文藝復興的序幕。

哥德式工藝美術

哥德式時期的工藝美術以法國為最突出。如教堂內的聖體盒、聖物盒和枝形燈架,以及家具安樂椅、洗臉台等,其裝飾都表現出對哥德式建築或建築裝飾紋樣的極大興趣。此外,巴黎的鑲嵌的珠寶、塗彩的骨雕,以及繪製的壁毯等也都享有盛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