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舞

哈利舞

東鄉族人流行在婚禮上唱“哈利”,通過歌舞盡情表達人們對新人的祝福。新娘被迎到男家後,親朋好友開始唱“哈利”,眾人相和,並按著節拍手臂、腿彎曲作騎馬的姿勢,左右轉圈,隨呼聲前進後退,唱詞由賓客即興編唱,內容多為祝賀、讚頌之詞。

簡介

哈利舞哈利舞

東鄉族傳統的婚禮儀式上都要跳哈利舞,其曲調優美動聽,載歌載舞,情趣盎然。每逢喜慶日子,或當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後,本村村鄰、親友要前來呼喊“哈利”表示慶賀。首先由邀來的“拿杜池”(民間演唱藝人)領頭呼喊“哈利”,眾人(一般是男人)相和,同時按節拍擊掌,拍手背或雙手拍腿,雙腿彎曲如騎馬狀,左右橫走轉圈,並隨呼聲前進、後退等。且歌且舞的場面非常熱鬧,直至深夜。該舞蹈人數不限,成雙對舞,其特點是剛健、豪放,節奏明快。這種古老的舞蹈形式,今天雖不常見,但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對此仍記憶猶新。

傳說

關於哈利舞的由來,在民間故事“綠寡婦斬蟒”中略有描繪。據傳在東鄉的康持黑山中,有一蟒怪吞食人畜,擾得村寨不安。土司為此張榜招賢為民除害。一個被人稱做綠寡婦的東鄉族少婦 ,因丈夫被蟒所害,悲憤交集,便毅然應招前往。她提著一壺藥酒,走至蟒洞,對跟隨她的人們說:“我若喊‘哈利啊宏納’,你們就往前行;我若喊‘折回啊宏納’,你們就隱藏”,說罷她就進入洞口,將藥酒放置前。蟒聞到酒香,一飲而盡,便沉醉。綠寡婦就呼喚大家進了洞,不料蟒又睜開雙眼,綠寡婦忙呼退眾人。如此反覆三次,蟒始醉倒,遂被眾人剁成肉醬,為地方除一大害。

民族舞蹈概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