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榮散堅丸

和榮散堅丸主要治於失榮症,多生肩上,初起微腫,皮色不變。

來源

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

當歸 熟地 茯神 香附 人參 白朮 橘紅各60克 貝母 南星 酸棗仁 遠志 柏子仁 丹皮各30克 蘆薈 角沉各24克 龍齒30克(煅,無則用鹿角尖60克煅)

用法

上藥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硃砂18克,研細為衣。每服80丸,食後用合歡樹根皮煎湯送下。

主治

失榮症。多生肩上,初起微腫,皮色不變,日久堅硬如石,不熱不紅,漸腫漸大,日久氣血漸衰,形容瘦削者。

藥物組成

川芎1錢,白芍(酒炒)1錢,當歸1錢,茯苓1錢,熟地1錢,陳皮1錢,桔梗1錢,香附1錢,白朮(土炒)1錢,人參5錢,甘草(炙)5錢,海粉5錢,昆布5錢,貝母(去心)5錢,升麻3錢,紅花3錢,夏枯草(熬湯,再加紅蜜4兩,再熬成膏)1斤。

加減

身熱,加黃芩、柴胡;自汗、盜汗,去升麻,倍人參,加黃耆;飲食無味,加藿香、砂仁;飲食不化,加山楂、麥芽;胸膈痞悶,加澤瀉、木香;咳嗽,痰氣不清,加杏仁、麥冬;口乾作渴,加知母、五味子;睡眠不寧,加黃柏、遠志、棗仁;驚悸健忘,加茯神、石菖蒲;有汗惡寒,加薄荷、半夏;無汗惡寒,加蒼朮、藿香;婦人經事不調,加延胡索、丹皮;腹脹不寬,加厚朴、大腹皮。

處方來源

《金鑒》卷六十四。

方劑主治

失榮證。多生於耳前後或肩項,初起狀如痰核,推之不動,堅硬如石,皮色如常,日漸長大。

方劑功效

調和榮血,散堅開郁。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夏枯草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錢,食遠白滾水送下。

中藥方劑之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和中湯
和氣湯
和氣通真丸
和氣通經湯
和肝散
和胃二陳煎
和胃圓
和胃平肝丸
和太師牛黃圓
和氣地黃湯
和血息火湯
和血散痛湯
和血補氣飲
和血補陰湯
和血通經丸
和血順氣散
和解化瘧湯
和解宣化湯
和胃湯
和中丸
和中養胃湯
和中啟關散
和中大順湯
和中安蛔散
和中止眩丸
和營消腫湯
和中理脾丸
和陽湯
和陰益陽湯
和榮湯
和肝益腎飲
和肝醒脾化濕丸
和肝飲
和肺飲
和肺飲子
和脅飲
和榮清火湯
和榮膏
和榮艾附湯
和中蠲痛湯
和中解托湯
和中飲
和中飲子
和乳養營煎
和乳湯
和傷拈痛湯
和傷方
和傷末藥
和傷治血湯
和傷活血湯
和合陰陽湯
和太師牛黃丸
和榮順氣湯
和安散
和安湯
和平丹
和平散
和攻散
和氣丸
和氣人參湯
和氣八物湯
和氣養榮湯
和氣四七湯
和營養衛湯
和氣安胎湯
和氣平胃散
和血導源湯
和血導瘀湯
和營雙解散
和腹湯
和血熄風湯
和血益氣湯
和血膏
和血蒸劑
和營通氣散
和營通絡湯
和血表邪湯
和血解陽湯
和血敗毒湯
和血逐邪湯
和血通氣丸
和氣散
和血通經湯
和膈散
和表八珍湯
和解丸
和解養胃湯
和氣治中湯
和解四物湯
和氣煮散
和解導水湯
和解散
和解湯
和胃橘紅丸
和氣白朮散
和胃膏
和胃透肌湯
和胃飲
和膽湯
和胎調氣飲
和胎敗毒散
和胎飲
和脾化積湯
和脾宣化飲
和脾溫胃散
和脾通經湯
和氣益榮湯
和中健脾湯
和氣解毒湯
和中化濁湯
和中化飲熱方
和榮抑氣湯
和榮散堅丸
和氣飲子
和中散
和瘧湯
和瘧清痢飲
和中清熱湯
和中清熱飲
和中溫表湯
和瘧飲
和中理脾湯
和中暢衛湯
和中益氣丸
和中益胃湯
和中茵陳湯
和解至聖丹
和痛湯
和陰理脾煎
和經湯
和順湯
和瘧清痢兩解湯
和氣飲
和榮散
和胃白朮湯
和血湯
和平湯
和金湯
和血理氣散
和肝補脾湯
和中順氣丸
和營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