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養胃湯

和中養胃湯用於虛火者。

基本信息

方劑名稱

和中養胃湯

藥物組成

黃耆2錢,人參1錢,茯苓2錢,白朮1錢,甘草4分,當歸2錢,料豆4錢,柴胡1錢,薄荷1錢,廣皮1錢,砂仁1錢,苡仁4錢,大棗2枚,生薑3片。

處方來源

《醫醇剩義》卷二。

方劑主治

虛火。饑飽勞役,正氣受傷,陽陷於陰,發熱神疲,飲食減少。

臨床套用

氣鬱:掾史徐文淙妻臥病三年,身體羸瘦,畏寒戰慄,後發熱得汗始解,脊背拘疼,腰膝軟弱,飲食不進,進則腸鳴作瀉,心虛驚悸,胸助氣脹,畏風畏熱,頭眩目昏,月信愆期,莫知其病之源也。予診其脈,此正是氣鬱病也。詳六部脈症,惟左尺得體,腎為壽元,根本尚固。右關脾土,為木所侮,雖是少力,然來去緩大而不弦。此五臟之源,生氣有存,無足慮也。予惟探其本源治之,先投以和中暢衛湯三劑,而肺脈浮起,胸次豁然,諸症頓減。繼以清中實表,固其腠理,月信大行,久積盡去,表里皆空,用補陰固真之劑並紫河車丸日進一服,月余全愈。

各家論述

丹溪云:氣有餘即是火。火郁則發之,故用蘇梗、桔梗開提其氣,香附、撫芎、蒼朮、神曲解散其郁,貝母化其郁痰,砂仁快其滯氣,則金體堅,木平水旺,何慮相火不降也。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中藥方劑之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和中湯
和氣湯
和氣通真丸
和氣通經湯
和肝散
和胃二陳煎
和胃圓
和胃平肝丸
和太師牛黃圓
和氣地黃湯
和血息火湯
和血散痛湯
和血補氣飲
和血補陰湯
和血通經丸
和血順氣散
和解化瘧湯
和解宣化湯
和胃湯
和中丸
和中養胃湯
和中啟關散
和中大順湯
和中安蛔散
和中止眩丸
和營消腫湯
和中理脾丸
和陽湯
和陰益陽湯
和榮湯
和肝益腎飲
和肝醒脾化濕丸
和肝飲
和肺飲
和肺飲子
和脅飲
和榮清火湯
和榮膏
和榮艾附湯
和中蠲痛湯
和中解托湯
和中飲
和中飲子
和乳養營煎
和乳湯
和傷拈痛湯
和傷方
和傷末藥
和傷治血湯
和傷活血湯
和合陰陽湯
和太師牛黃丸
和榮順氣湯
和安散
和安湯
和平丹
和平散
和攻散
和氣丸
和氣人參湯
和氣八物湯
和氣養榮湯
和氣四七湯
和營養衛湯
和氣安胎湯
和氣平胃散
和血導源湯
和血導瘀湯
和營雙解散
和腹湯
和血熄風湯
和血益氣湯
和血膏
和血蒸劑
和營通氣散
和營通絡湯
和血表邪湯
和血解陽湯
和血敗毒湯
和血逐邪湯
和血通氣丸
和氣散
和血通經湯
和膈散
和表八珍湯
和解丸
和解養胃湯
和氣治中湯
和解四物湯
和氣煮散
和解導水湯
和解散
和解湯
和胃橘紅丸
和氣白朮散
和胃膏
和胃透肌湯
和胃飲
和膽湯
和胎調氣飲
和胎敗毒散
和胎飲
和脾化積湯
和脾宣化飲
和脾溫胃散
和脾通經湯
和氣益榮湯
和中健脾湯
和氣解毒湯
和中化濁湯
和中化飲熱方
和榮抑氣湯
和榮散堅丸
和氣飲子
和中散
和瘧湯
和瘧清痢飲
和中清熱湯
和中清熱飲
和中溫表湯
和瘧飲
和中理脾湯
和中暢衛湯
和中益氣丸
和中益胃湯
和中茵陳湯
和解至聖丹
和痛湯
和陰理脾煎
和經湯
和順湯
和瘧清痢兩解湯
和氣飲
和榮散
和胃白朮湯
和血湯
和平湯
和金湯
和血理氣散
和肝補脾湯
和中順氣丸
和營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