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城東,占地19.2畝,總投資1500多萬元,收藏古動物化石1.2萬多件。

基本信息

博物館簡介

中國唯一一座古脊椎動物化石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二期館。和政地區古動物化石資源豐富,占據6項世界之最,具有極高的科研、收藏和展覽價值。2003年9月,和政古動物化石一期館建成開館,共展出古動物化石標本1135件,收藏古動物化石1.2萬多件。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和已採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均為歐亞大陸之首,館藏的“和政羊”化石,屬世界獨有種群,不僅填補了中國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空白,還為研究中國新生代晚期第三紀古地理氣候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二期工程於去年8月正式動工興建,建築面積4050平方米,展廳3000平方米。目前,這一國家級專業博物館的總建築面積已達7900多平方米。
在距今2400萬年-520萬年的中新世紀,臨夏盆地曾是亞熱帶——暖溫帶氣候環境,盆地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流蜿蜒交錯,草木茂盛,鳥語花香,是遠古時代各種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由於受到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影響,氣候逐漸變冷,環境日益惡劣,從而形成了今天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收藏於博物館的古動物化石,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打開了人類窺視黃河古文明的視窗,掀起了滄海桑田的又一層神秘面紗,把我們的想像帶到了遙遠的洪荒時代。

博物館特點

這些館藏化石有三大特點,一是種類多。含爬行綱和哺乳綱的6目60個屬種、哺乳綱的5目。占化石屬種總數目60%左右的是距今1300萬年的鏟齒象動物群和距今1000萬年前的三趾馬動物群。這批化石中,有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和已採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均為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的三趾馬動物群產地皮克米和薩拉摩斯;鏟齒象動物化石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量也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專家們一致認為,只要對這些標本做更深入的研究鑑定,其品級還會大大提高;二是保存完好。80%以上的化石是完整的頭骨、下頜骨、甲殼,它們都是已滅絕的古生物遺存。其中以"和政"命名的"和政羊"化石,種屬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型(如鏟齒古象)和中型(如古長頸鹿、犀牛)的動物化石,形態特異,這些罕見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展覽價值;三是填補了中國古代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空白區,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引起了國內外古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在純自然狀態下,陸地脊椎動物死後,由於動物細菌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只有萬分之一的遺骨和殘骸能夠僥幸保存下來,形成化石。中國內蒙古通古爾鏟齒象化石和山西保德三趾馬動物群,在世界古生物界享有盛名,但遺憾的是,鏟齒象現存美國,三趾馬則藏於瑞典,這給中國科研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和政的這批化石在品種、數量和質量上都可以與上述經典地區相媲美。和政三趾馬化石明顯不同於山西保德,為研究中國新生代晚期第三紀古地理古氣候演變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和政是目前歐亞大陸最好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的研究地和參觀點。

博物館評價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古脊椎動物化石博物館,是繼四川自貢恐龍化石博物館、西安半坡民族社會遺址之後興建的全國為數不多的中國國家級專業博物館之一,該館的建成使用為科學、長期、妥善保護這一具有壟斷性的珍貴資源,為形成自貢-和政-西安這樣一條地球演化、生物進化、人類出現的專題旅遊熱線,舉辦風格獨特的科學展覽,接納國內外專業研究人員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和青少年及遊客科普修學,提供了便利,為古動物棲息的樂園——古城寧河架起了一座連線五湖四海的天橋。化石博物館是向世人展示中化瑰寶的視窗,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來到這裡,心靈都將經歷一次莫大的震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