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夢

和平的夢

《和平的夢》作者:顧均正,是一篇驚險樣式的科幻小說,十分講究懸念。

【作者介紹】

顧均正(1902—1980) ,現代科普作家、文學翻譯家,浙江嘉興人,在農村國小教學4年,並自學英文。1923年考入商務印書館理化部,30年代後,他的業餘編譯創作轉向理化方面。1934年在“太白”半月刊寫科普小品,自此40餘年專心於科普讀物的開拓,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氣息,密切聯繫實際,風格獨特,構思嚴謹,既有思想性,又有科學性,他的創作形式多樣,有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學小說、科學相聲、科學連環畫、少年化學實驗庫,還與他人合作創辦了《科學趣味》雜誌。主要作品有:科普小品集《科學趣味》《電子姑娘》《科學之驚異》 、《不怕逆風》,科幻小說集《和平的夢》。

【作品介紹】

《和平的夢》是一篇驚險樣式的科幻小說,十分講究懸念。故事說的是美國間諜夏恩·馬林,冒著生命危險在極東國工作。當他返回華盛頓時,卻看到人民民眾遊行,叫喊“極東國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應不惜任何代價以取得兩國和平”。夏恩驚奇地發現,就連出名的愛國分子、那位派他去做間諜工作的部長,也是這么個論調。後來,夏恩進行調查,才發現從收音機中傳出一種催眠電波,使美國人睡著了,然後向他們灌輸與極東國友好的思想,於是,造成美國人心大亂。夏恩立即連夜駕駛飛機,尋找那個發出催眠電波的秘密電台。後來,終於在美國田納西州沒有人煙的山嶺中,發現高高的柱子和蜘蛛網般的電線。夏恩把飛機降落在山谷里,潛入秘密電台。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打死了3個極東人,活捉首犯——極東國科學家李谷爾。那催眠術便是李谷爾發明的。夏恩威逼李谷爾,要他再次發出催眠電波,在使美國人睡覺之後,向他們灌輸:“極東國是美國的仇敵。美國決不能向極東國屈服。美國必須繼續抗戰。”經過連續14小時的廣播,美國全國上下一致要與極東國血戰到底。
這是一篇故事曲折離奇、構思巧妙的科學幻想小說。故事中的“極東國”,顯然是指日本。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寫這樣一篇科幻小說,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小說以日美戰爭為背景展開故事,著力塑造美國愛國英雄夏恩的形象。
和老舍寫《貓城記》一樣,顧均正寫《和平的夢》,是受了英國科幻小說作家威爾斯的影響。顧均正在《和平的夢》一書的《序》中,談及他曾很仔細讀了威爾斯的《未來世界》一書:“威爾斯不是神仙,他的預言為什麼會這樣的準確呢?一半是由於他那豐富的想像,一半是由於他那科學的頭腦。威爾斯是以寫科學小說著名的,由於這書引起了興味,我很想讀讀他所寫的科學小說。……”
顧均正曾翻譯並創作過許多科普讀物,熟悉科學。他接受了威爾斯的影響,卻又以為威爾斯科幻小說“其中空想成分太多,科學的成分太少。即以威爾斯的《隱身人》而論,究竟那個隱身的人何以能夠隱身,卻只有假定的事實而沒有科學的根據……”這樣,顧均正在《和平的夢》中,便寫入一大段關於“環狀天線”究竟“是怎樣一種天線?它有何功能?”的“科學根據”,甚至畫了說明原理的好幾幅技術性插圖。這表明顧均正對科學小說的科學性十分注重。不過,他在小說中忽然插入一大段“知識硬塊”使作品失去了和諧的統一。
《和平的夢》採用驚險小說的筆法結構故事,一開頭便“奇峰突起”,設計了一個大問號——剛從極東國執行間諜任務歸來的夏恩,遇上幾千市民大遊行,要求“與極東國友人停戰”。美國向來把極東國視為仇敵,怎么突然吹起了和平的風?為了解開這個謎,作者逐步展開故事,情節起伏跌宕、撲朔迷離——夏恩從無線電廣播中,發現了極東國搞的陰謀詭計。然後,層層剝筍,故事逐漸推向高潮,描寫夏恩與極東國陰謀家李谷爾之間的尖銳鬥爭。最後,夏恩摧毀李谷爾的據點,把故事推向高潮。小說情節一環扣一環,除了中間夾雜的那一段“知識硬塊”之外,讀來令人慾罷不能。
小說具有鮮明的反侵略主題思想,在抗日烽火熊熊燃燒的當時,起著積極的社會作用。只是通篇以外國為背景,人物全是外國人,讀來如同一篇翻譯小說。這也許與作者長期從事翻譯工作有關。倘若故事發生在中國,作品會令中國讀者更親切些。
老舍的《貓城記》是富有文學色彩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並不強調作品的科學性。顧均正的作品則很注意幻想的科學性,每篇作品都花費一定的篇幅講解科學原理。在中國,顧均正最早提出了通過科學幻想小說普及科學知識的觀點。他在《和平的夢》一書的《序》中,明確地說:“在美國,科學小說差不多已能追蹤偵探小說的地位,無論在書本上,在銀幕上,在無線電台,為了播送威爾斯的關於未來戰爭的科學小說,致使全城騷動,紛紛向鄉間避難。這很足以說明科學小說入人之深,也不下於純文藝作品。那么我們能不能,並且要不要利用這一類小說來多裝一點科學的東西,以作普及科學教育的一助呢?我想這工作是可能的,而且是值得嘗試的。本集中所選的3篇小說,便是我嘗試的結果。”
顧均正先生在該書《序》結尾處,這樣寫道:“……覺得科學小說這園地,實有開墾的可能與必要,只是其中荊棘遍地,工作十分艱巨。尤其是科學小說中的那種空想成分怎樣不被誤解,實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希望愛好科學的同志大家來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