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植桑

周植桑

周植桑,男,字紫山,號石公,1925年出生於四川省南溪縣(今南溪區)。當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收藏家、秦學專家。曾任宜賓博物館任副研究員,中國秦文學會副會長,中國社團研究會理事,現任中國秦文研究所副所長,四川省錢幣學會理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宜賓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周植桑先生於2014年8月9日上午十時因病於宜賓逝世,享年89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周植桑 周植桑

周植桑,男,字紫山,號石公, 1924年出生於四川省南溪縣(今南溪區)。當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收藏家、秦學專家。曾任宜賓博物館任副研究員,中國秦文學會副會長,中國社團研究會理事,現任中國秦文研究所副所長,四川省錢幣學會理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宜賓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其篆刻、書法作品曾參加全國、省、地展出20餘次,發表篆刻、書法的文章及作品40餘件(次)。

主要成就

周植桑(前坐者) 周植桑(前坐者)

周植桑師承肖有於,姚石倩。肖有於為齊白石的得意門生,死時年僅42歲,因其選材極嚴,終其生僅2人得其傳授,周植桑乃其重點培養之對象,治印得齊派嫡傳。周植桑天資聰穎,博學多思,對技藝精益求精;對學問廣收博採,盡力之所及,收集各種石碑、詔版、古幣、磚瓦、封泥,仔細研究,大膽創新。所治印章,刀法精湛,氣勢雄健,布白均勻而不板滯;大氣磅礴而流暢自然。且眾體兼備,涉筆成趣,古今融匯,風格超卓。

周植桑是收藏家。所收藏的古今印譜、印章、印泥、名家書畫十分豐富,計有古今印譜200餘部,其中有趙之謙、吳熙載、鄧石如、吳昌碩、齊白石等線裝印譜50餘部;印泥100餘盒;印章300餘方。其中有田黃、雞血、艾葉綠、白壽山等珍品;書畫作品有齊百石、郭沫若、張大千、沈尹默、謝無量、徐悲鴻、于右任等人墨卷。周植桑曾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有關錢幣文章多篇,並為《民國時期書法集》《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提供可貴資料。

周植桑簡歷分別載入《中國印學年鑑》、《中國收藏界名人辭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

人物故事

他苦學篆刻七十年不輟,治印得齊派嫡傳,成為泰山刻石的修繕者;他隱居山林近三十載,苦修印學,八十二歲高齡始學國畫;他為重孫取名又璽、再璽,寄望“齊派”治印藝術代代相傳。他就是隱居於宜賓真武山的當代著名篆刻家、書法家、收藏家、秦學專家——周植桑。

苦修近七十年求得齊派刀法真傳

沁園春·雪》巨印28方作品局部 沁園春·雪》巨印28方作品局部

周植桑自17歲始正式學習篆刻,到現在為止已經70年。要找到周老並非易事,據家人說,他歸隱真武山道觀後就很少見生人了。

在宜賓真武山道觀的香菸繚繞中,我們穿過南天門,一位銀髮齊肩、精神矍鑠的老人神態安詳地坐在一間小平房前,正是周植桑先生。

1924年,周植桑出生於宜賓南溪,祖父是清朝秀才,父親是私塾先生,書香世家的薰陶,讓他對書畫鑑定、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小時候就喜歡在壓平的黃泥巴上刻字,然後拿去磚瓦廠燒,可以說是周植桑篆刻生涯的萌芽。

1940年,因家道敗落,16歲的周植桑開始離家討生活,生活的窘迫沒有打消他學習篆刻的信念。

1942年,他拜同鄉齊白石的弟子肖友於為師,跟隨肖學習篆刻;解放初期,又認識了齊白石的另一位弟子姚石倩,真正系統的篆刻學習由此開始。

“齊派”篆刻的特點是布局精巧、刀法果敢、一氣呵成,用周老的話來說,“一刀即一筆”,這一刀刻下去就不會再修改,所以“齊派”刀法非常精準、大氣,有一種大刀闊斧的霸氣。

師從名家,對技藝精益求精;對學問廣收博採,盡力之所及,收集各種石碑、詔版、古幣、磚瓦、封泥,仔細研究,大膽創新。所治印章,刀法精湛,氣勢雄健,布白均勻而不板滯;大氣磅礴而流暢自然。古今融匯,風格超卓。

畢生收藏託付藝術館

收藏藝術品也是周老的一大愛好,許多收藏家都稱他的房間是個“寶庫”。這些寶貝有些是名家朋友贈送的,也有些是周老自己淘來的。珍藏的精品名家金石書畫當中,古籍善本印譜就達千件。在周老家隨處可見到朋友贈的題字、印章、印譜。這些因治印而意外的收穫,成了周老府邸的一大景觀。

在多年前,他果斷決定將自己畢生精力求得的這些寶貝託付給中國虎標行藝術館,希望讓這些堪稱文物的藝術品得到更好的保護、讓更多的人能領略其風采。

目前,周老正在準備結集出版一本名為《愛蓮集》的作品集,裡面收錄了他近兩百件有代表性的篆刻作品,還收錄了朋友贈送的百幅荷花作品,所以名為“愛蓮”。

修繕泰山刻石 回鄉隱居精進技藝

七十年的篆刻生涯,周植桑刻章無數,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對《泰山刻石》的修繕。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為自己歌功頌德的七塊石碑之一,前半部分立於公元前219年,是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144字;後半部分為秦二世胡亥於公元前209年所刻,共78字。這222字是現存最古老的石刻文字,藝術價值極高。但因年代久遠,字跡早已難以辨認,1979年,周植桑先生受文化部委託,參與修繕泰山刻石。

據周老回憶,泰山刻石的兩部分都是李斯所書,但由於腐蝕嚴重,全文222字,僅有10餘字可以辨認,其他內容需要查閱史籍,修復難度極大。周老與周而復、李文放、啟功等幾位秦學、篆刻專家幾經周折,歷時近一年時間,才將泰山刻石修繕完成。

完成這次任務後,周植桑本該留在北京,但是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返鄉。用他的話說是,這次修繕之後,才知自己的技藝還要精進。所以,他回鄉一邊潛心研究篆刻藝術,一邊謀划起隱居修藝的生活。

雖然,只要家人能一日三餐度日,就決不為人治印換鈔所累。但周老是一個見到好石頭就心軟的治印藝術家,寒士詩友求印,則於豪飲時奏刀以贈。在他隱居期間,也創作了不少傳世佳作,其中得意之作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巨印28方和《清平樂·六盤山》巨印16方套印,一面世即廣受讚譽。如今,這兩幅震撼力作已被中國虎標行藝術館館長劉袁偉漢傾力收藏。

追求藝術無止境82歲高齡始學國畫

周植桑 周植桑

從北京到宜賓、再到宜賓的真武山,周植桑從喧囂鬧市隱入寂靜山林,潛心治印,過著最簡樸、最踏實、最閒適又最有詩意的生活。

他每天早上都會去古木參天的山林中溜彎,活動好了筋骨,興致一來就會摸出石頭耍上幾刀,時有佳作一氣呵成。偶爾也會在天氣好、心情也好的周末,一個人下山去街頭茶鋪,獨自要碗蓋碗茶,慢品細看人生百態,然後再去古玩市場碰碰運氣,淘點相得中的東西……

周老隱居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連弟子都找不到尊師的足跡。就在筆者拜訪前幾日,周老的弟子、旅美博士王明遠先生,幾經周折才打聽到周老的住所,專程前來拜訪。

除了篆刻之外,周老對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追求,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停止。他有一方印“八十二”,專為自己而治。有人猜測,這是老先生暗喻自己的藝術生涯,是年方二八的姑娘,正是剛開始看好的時候;還有人認為,是老先生期望自己的身體要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朝氣和活力,有一副好身板才會在藝術之路上走得更遠……

其實,這方印是周老在82歲那年,為自己開始學國畫而刻。人說“年過三十不學藝”,而周植桑是82歲才開始學國畫的,這真是老夫聊發少年狂,但是他還真做到追求藝術無止境,如今他的國畫也是妙品頻出。

中國篆刻家

篆刻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篆刻專指後人所謂的治印之學;廣義的篆刻則泛指一切雕琢技法。篆刻也是刻印印章的一種,但卻是藝術家將學術,素養化作個性所表現出來的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