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禮研究

周易古禮研究

《周易古禮研究》是由蘭甲雲編著,湖南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周易古禮研究

《周易古禮研究》主要內容:第一部對《周易》經傳及易學史上有關古禮問題進行專門探討的專著。考察了易學史上以禮釋易的學術源流,研究了相關的以禮釋易著作,對《周易》經傳中蘊含的商周古禮進行了挖掘、分析和考證,闡述了《周易》所反映的當時社會的禮制情況,解決了許多卦爻辭闡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作者簡介

蘭甲雲,男,湖南洞口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教授、博士。《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副主編,編輯部主任,出版個人專著3部,參編著作3部。在《中國出版》《出版發行與研究》《湖南社會科學》《西北師大學報》《古漢語研究》《北方論叢》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摘錄。2006年4月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主編。

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二章 《周易》文本、《周易》時代之社會生活、《易》之占蓍及其溝通功能考論

第三章 易學史上易禮研究略論

第四章 《周易》卦爻辭古禮考論

第五章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今年五月二十七日上午,號稱“千年學府”的嶽麓書院舉行第一次博士研究生答辯會。依會議程式,我在這次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宣讀了關於蘭甲雲君撰寫的博士學位論文《周易古禮研究》的評語,其中有云:

中國傳統經學向來難治。由於歷史的原因,傳統禮學曾經被稱為“絕學”。而《周易》文義古奧簡質,玄妙深邃,這一點連當代著名學者也不否認。蘭君的博士學位論文選定“周易古禮研究”這個題目,兼治《易》禮,可算是迎難而上了。蘭君攻讀博士學位之前,已經研讀《周易》達十年之久,近來三年學治禮學也很認真用功。在長期辛苦研究和寫作之後,蘭君終於把他基本定稿的超過三十萬字的《周易古禮研究》貢獻在一些專家學者面前了。作為蘭君的校友和同道,我曾經反覆認真地讀過他的這篇學位論文,覺得他在掌握科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方面,在中國思想史特別在經學領域,在碩士的基礎上大有進步和提高。《周易古禮研究》花大力氣,對春秋戰國至今以禮治《易》的學術史作了一番梳理,這方面的工夫已經超越前賢。該論文深入傳統文獻並結合相關的若干出土文獻的研究,對《易緯?乾鑿度》包含的思想的挖掘做出了新貢獻,對《周易》卦爻辭反映的古代禮制的若干考證頗見功力。

後記

又是一年春草綠,丁亥暮春博士論文答辯場景依然歷歷在目,轉眼已是戊子仲春。喜歡吟誦毛澤東主席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但我想春天永遠不會老,春天的腳步還是那么輕盈,春天又來了。春天是多情的季節,湘江邊春水已漸漸見漲,校園的桃樹已綴滿花蕾,即將綻放,嫵媚的春光里,孩子們的笑臉是那么燦爛。春天,總是這么絢麗多姿,總是這么迷人,總是這么充滿想像,充滿希望!

在這個春天裡,我很幸運,在湖南大學出版社雷鳴社長、熊志庭副社長和學校出版基金委員會委員們以及嶽麓書院院長朱漢民教授的親切關懷和鼎力支持下,我的博士論文於去年獲得了湖南大學出版社圖書出版基金資助,即將於今年順利出版!在我的學術道路上,能遇到這么多先生以及同仁先進的指教提攜,實乃三生有幸。

博士論文《周易古禮研究》耗費了不少精力,自認為研究工作也算嚴肅認真,論文在陳戍國老師精心指導下,做了數度修改,取得了一些成績,獲得了匿名評審專家的肯定,有些評價出於先輩的厚愛,有些過獎。學界先輩或許認為本人資質雖然魯鈍,但還算勤奮,肯鑽研、肯思考,做學問的態度還是實事求是的。說實話,能得到評審專家的鼓勵有些喜出望外,感覺到自己的研究工作沒有白做,應該有些價值。

在答辯會上,答辯委員武漢大學教授蕭漢明先生,湖南省社科院梁紹輝研究員,嶽麓書院蕭永明教授、于振波教授以及答辯委員會主席朱漢民教授給予了肯定評價,並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議,可惜本人由於諸多原因,修改不夠,論文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這些只好留到將來有時間再做進一步的研究探索和修改完善了。

業師陳戍國先生十分關心本書出版,賜予嘉序,陳先生做學問的態度十分嚴肅、十分嚴謹,在禮學上的學術成就在全國學術界有目共睹,不用我多言。

文摘

第一章 引論

《<周易>古禮研究》探討的是《周易》卦爻辭中所存在的古禮現象以及易學史上歷代易學家運用古禮來解釋《易》的情況。凡後文所涉之“易禮”皆指《周易》經傳中所存在的古禮。本章探討的內容分三節,第一節分析《周易》古禮研究的歷史比較及前提、條件與目的;第二節對《周易》古禮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研究內容作一個簡要說明;第三節總論《易》與禮二者之間的關係。

第一節《周易》古禮研究的歷史比較及前提、條件與目的

一、《周易》古禮問題的存在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周易》中有古禮存在,《周易》許多卦爻辭包含著古禮的內容。《繫辭傳》云:“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意思是說爻是根據當時的典禮來判斷其吉凶的。由此可見爻辭、典禮與吉凶三者之間存在某種必然聯繫。事實上《周易》卦爻辭與古禮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繫,不明古禮,許多卦爻辭的闡釋便顯得浮泛而難明其真實之義旨。

據我們統計,《周易》卦爻辭中與古禮有關的總計有99條之多。其中反映殷末周初劇烈社會變化的有關卦爻辭禮典有《明夷》、《萃》、《臨》等3卦;反映禮樂刑政等廣泛意義上的禮制內容的共有24條;具體反映吉凶軍賓嘉五禮內容的共有77條,計吉禮24條,凶禮4條,軍禮13條,賓禮9條,嘉禮27條。詳細的情況我們在第四章《周易》卦爻辭考論部分將予以詳細的論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