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堯卿先生墓誌

周堯卿先生墓誌[1] 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 [1]周堯卿墓:1053年(北宋仁宗皇右五年)敕建。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周堯卿先生墓誌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周堯卿先生墓誌[1]

有篤行君子曰:周君者孝於其親,友於其兄弟,居母喪,與兄萬弟居於倚廬,不飲酒食肉者三年,其言必戚,其哭必哀,除衰而癯狀不能勝人事者。蓋久而後復自孔子居魯而魯人不能行,三年其喪,其子弟疑以為問,則舉魯而他國可知也。孔子沒,而後世又可知也。今世之人知事其親者多矣,或居喪而不能哀者有矣,生能事死能哀或不知喪禮者有矣,或知禮而以謂喪主於哀不必合於禮者有矣。周君者事生盡孝,居喪盡哀,而以禮者也。禮之失久矣,喪禮尤廢也。今居喪惟仕宦婚嫁聽樂不違此法,令之所禁至其哀麻之數,哭泣之節,居處知別飲食之變,皆莫知夫有禮也。在上位者不以身率其下,在下者無所望於其上,殆廢矣乎。故吾於周君有所取也,君諱堯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也,天聖二年舉進士,累官至太常博士,歷連衡二州司理參軍,桂州司錄知,高安寧化二縣,通判饒州未行,於慶曆六年六月朔日卒於朝集之舍,享年五十有三。皇祜五十一年束力葬於道州永明紫薇崗。曾祖諱知旺,祖諱莫如深德崇,父諱仁遂,贈都官郎中,母唐氏贈仙遊。仁壽縣君娶黃氏封金華縣,君學長於毛詩左氏春秋,家貧不事生產,喜聚書史官祿,雖薄常分俸以周宗族朋友,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報之,其為吏所居皆有能政,有文集二十卷,子七人,曰諭鼎州司理參理軍司,曰詵,潮州歸安主簿;曰謐,曰諷,曰說,曰言湮,曰誼,皆未仕,有女一人出適。嗚呼,孝非一家之行也,所以移於事君而忠仁,於宗族而睦,交於朋友而厚,施於為政而篤,始於一鄉,而推之四海,表之金石示之後世,而勸考君之,所以見於是無不可以書也,豈獨俾於子孫之不隕也哉。

作品注釋

[1]周堯卿墓:1053年(北宋仁宗皇右五年)敕建。周堯卿(994—1045),字子俞,江永縣城下鄉疊樓村人。1024年(天聖二年)中進士。歷任連州、衡州司理參軍,桂州司錄,高安、寧化知縣,饒州通判,積官太常博士。他以學識淵博和教友聞名。著有《詩說》、《春秋說》、《周子俞文集》。他首倡募谷捐資的形式,大力辦教育,與周敦頤並稱為“瀟川兩先生”。范仲淹認為他的經學品行為人師表,向上舉薦他,未及任用,即於1045年(慶曆二年)逝世。

作品賞析

歐陽修寫的這篇墓誌不見於歐陽修文集,專收於永州府志和江永縣誌,這塊石碑在1958年大修水利時被撬去架橋,已無法找回。此文介紹了周堯卿的生平、官職和主要事跡。文章的獨特之處,是在文章開頭首先舉出其主要事跡,突出的他的“孝”,及“孝”用於待人行政所取得的效果,歐陽修認為在當時禮不行的時代,周行孝禮對現實很有作用。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1030年(仁宗天聖八年)進士,曾任諫官,因支持革新派范仲淹,遭貶滁州,繼之又遷知揚州、穎州。晚年回朝,先後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文學成就突出,為北宋文壇詩文革新運動之領袖,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均出其門下,擅長散文、詩詞、史傳編纂和詩文評論,尤以散文成就最高。一生寫了五百多篇散文,具有平易曉暢、婉轉流麗的獨特風格,其中有不少是歷代傳誦的佳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