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傳》

《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傳》

《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傳》是由作者柳琴著作、光明日報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書籍。本書為李堯臣女弟子、三皇炮錘第六代及太極龍行掌傳人柳琴女士根據武林耆宿李堯臣生前口述撰寫的長篇傳記小說。

基本信息

本書為李堯臣女弟子、三皇炮錘第六代龍形太極傳人柳琴女士根據李堯臣生前口述撰寫的長篇傳記小說。
(圖)《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傳》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傳

作者: 柳琴

ISBN: 9787802065307
頁數: 364
定價: 43.0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裝幀: 平裝
開本:16
出版年: 2008-4-1

內容簡介

本書為李堯臣女弟子、三皇炮錘第六代龍形太極傳人柳琴女士根據李堯臣生前口述撰寫的長篇傳記小說。李堯臣,有“鏢王李”之稱,年輕時曾為皇室保駕,慈禧太后觀看其武功絕技後,曾賜予長虹寶劍。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傳教軍隊自創的無極刀法,喜峰口戰役中,學了無極刀法的大刀隊,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殺日寇60餘里,繳獲大炮18門。跟李堯臣學過武術的人很多,京劇武生泰斗楊小樓演鬧天宮的猴拳和梅蘭芳演虞姬的劍法,都是李堯臣傳授的。後來李還勝了日本人兩擂。

作者簡介

柳琴,女,滿族,北京人,光明日報社主任記者,光明日報書畫院秘書長,民盟中央婦委會委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擅長書法、繪畫、攝影。曾用柳倩、琴心、弦韻樓主等筆名發表攝影、詩詞、新聞、文學、書畫作品,少年時拜李堯臣為師,學習武術,是三皇炮錘第六代龍形太極傳人。

編輯推薦

18歲進入北京最大的會友鏢局,具有28年保鏢生涯,被稱為“神鏢李”的武林泰斗李堯臣,俠義、智慧、勇武、傳奇。
抗戰初期,他創造了舉世無雙的無極刀和無極刀法,並與二十九軍官兵譜寫了英勇殺敵的壯麗篇章。至今所有中國人仍然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句歌詞耳熟能詳。
李堯臣是當之無愧的武林泰斗,他精湛的武藝,使他的一生充滿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傳奇故事,而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創出了從湛廬寶劍劍術到無極刀刀法——刀劍合一的奇蹟,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譜寫了“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壯烈篇章,也使武林絕技在冷兵器終結的那最後一瞬間放射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本書講述了李堯臣自1945年國土光復之前的傳奇經歷。老師歷經清末、民初、軍閥戰亂、抗日戰爭,直到新中國建立和發展,在近一百年的時間裡,他與帝王、皇太后和清末封疆大吏、梨園名角、江洋大盜、得道高僧,民初的進步文人、抗戰時期的愛國將領,侵華日軍頭領,新中國開國元勛等諸多歷史人物交往交友教誨交戰的經歷,使李堯臣的一生豐富多采,曲折驚心。

目錄信息

序:劍膽琴心/賈英華
引子:神鏢李走鏢
一、斬巨鯊李堯臣救美失湛廬大英雄煩心
二、設毒計霍瓦德奪劍陷囹圄李堯臣蒙冤
三、尋仇敵扮郎中暗訪薦鏢師黎保羅顯能
四、精忠廟田瘸子獻計跳寶案猛黑牛攪局
五、結新朋美跤王泄底砸萬盛德掌柜喪生
六、入魔窟堯臣伏秦業守莊園賽鳳戀堯臣
七、報國寺周學海弔唁慶華誕黎保羅獻船
八、劫鏢車祥林占山嶺侵中華聯軍進北京
九、觀年畫堯臣識才女中秋夜彩臣傳絕技
十、招親台萬賽鳳比武害義俠魁星樓遭焚
十一、繡花坊德麗仙奪魁大佛寺關德祿失明
十二、萬盛局花魔王斃命亮甲店萬賽鳳求親
十三、慶迴鑾李堯臣排戲劫皇槓宋錫朋逞凶
十四、訪宋王堯臣賺何二戰盤山義俠降徐三
十五、三拱手一招擒大盜捉黑猿太后賜長虹
十六、心彷徨麗仙說疑慮意惆悵堯臣斷舊緣
十七、七爺府堯臣逢金穎工地上瓊絲遇仇敵
十八、深沉夜堯臣救賽鳳精忠廟二奎話前仇
十九、引蛇出洞堯臣定計偷梁換柱毒魔現形
二十、假中假刑場留人犯案中案堯臣殲仇敵
二十一、樂壽堂卡爾巧畫像世博會溥倫得美名
二十二、俏金穎降香翠峰庵救俠女獨戰日浪人
二十三、續香菸母子說金穎傳訊息主僕論堯臣
二十四、比賽馬英雄戀淑女敘家常慈母盼子孫
二十五、興義學惠玲慕金穎結良緣金穎惜惠玲
二十六、直皖戰避禍天津衛賣藝場臨難救邱紅
二十七、敘家仇金穎惜弱女施巧計堯臣除馬三
二十八、陶然居眾雅士聚會京報社李堯臣救生
二十九、憂國事造訪趙道長尋真理會晤佟夫人
三十、峨眉山李堯臣學藝皇姑屯張大帥捐軀
三十一、施毒計牛島劫金穎救人質邱紅報前恩
三十二、眾茶客欣逢張恨水佟麟閣義請李堯臣
三十三、打日本義演合作戲殺鬼子親傳無極刀
三十四、釋心智練兵龍興寺趙登禹勝奪喜峰口
三十五、戰喜峰大刀隊得勝制冬裝萬賽鳳離魂
三十六、昏沉沉盧溝驚夜色悽慘慘北平起腥風
三十七、邱紅復仇侯登殞命堯臣賣藝金穎皈依
三十八、蟠桃宮豪傑大比武武茶社兄妹議藏兵
三十九、石頭城藝高壓牛島憲兵隊作假騙堯臣
四十、設毒計武田盜國寶布疑陣堯臣立奇功
後記/柳琴
李堯臣大事年表

劍 膽 琴 心

——寫在柳琴女士佳作出版之際

賈英華①

當我提筆作序時,倏然想起已故書法家康殷和當代書畫家吳悅石為柳琴女士題寫的“劍膽琴心”四字,以此為題似乎再貼切不過了。感慨之際,不禁欽敬柳琴為其恩師李堯臣(1876-1973)作傳,不僅頗有歷史意義,亦深感此非偶然之緣。

世間事,大抵都有淵緣。當年,柳琴適值15歲花季之年,得拜著名愛國武術家李堯臣為師,無疑是一種緣分;而其恩師曾親手將“龍泉七星劍”和古琴傳與她,亦除“緣”字之外,恐無他解;如今,《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出於柳琴之手,也實為緣分。我與柳琴堪稱“發小兒”,稱柳琴為“師姐”。少年時我也曾習武皮毛,久慕李堯臣大名,三十多年後竟為其傳作序,亦只能用“夙緣”來詮釋了。

《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藝術的問世,可稱第一部全面記述一代武林宗師生涯的傳記文學,不僅於武術史大有俾益,亦彌補了文史資料之遺闕

“劍膽”二字,堪稱一代武林泰斗李堯臣一生的真實寫照。

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長河中誕生過諸多傑出的英雄人物,李堯臣是其傑出代表之一。他一生閱盡世事滄桑,經歷了晚清以來的五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於一些重大歷史事件不僅是見證人,也是親歷者之一。

毫不誇張,李堯臣是名冠京城的傳奇人物。他18歲加入“會友鏢局”,成長為一代名鏢師,兩度主持北京精武體育研究社(精武社)。自清末以來,保皇槓、擒土匪;三次覲見慈禧皇太后並被賜“長虹寶劍”;又親歷末代皇帝三次稱帝;參加首都革命;慨然資助暮年的賽金花;親自參與營救報界風雲人物邵飄萍和共產黨人李大釗……他在天橋水心亭開設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武術茶社,除暴安良,繼承和發展國術精粹,成為三皇炮錘②第五代傳人及綿掌主要傳人,太極龍行派創始人,亦是京劇大師楊小樓和梅蘭芳的武學老師。

在中國抗戰史上,他亦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抗戰烽火燃起,李堯臣應佟麟閣將軍之邀出任二十九軍武術總教官,且創立無極刀法並將刀法親授軍隊將士,參與組建並訓練了彪炳史冊的二十九軍大刀隊。他與趙登禹身先士卒,率領大刀隊親歷喜峰口戰役。開創了—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不朽篇章!

1937年李堯臣親歷盧溝橋事變、血戰南苑。北平淪陷之後,他與友人俠肝義膽,冒死秘藏佟麟閣將軍忠骸。不久被捕入獄,被迫與日本頭面人物武田熙在蟠桃宮擂台公開比武,他將生死置之度外,凜然登台,三次將武田熙打翻在地,大長民族志氣。1945年,李堯臣為了保護北京寺廟文物,親率武林同仁及弟子截獲日本文物大盜武田熙所竊佛家文物數百件,其英名被永久載入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警察博物館和山西鏢師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後,他仍以耄耋之年著述《我的保鏢生活》,載於《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五集,留下了寶貴史料。他曾多次榮任國家武術大賽裁判長,屢進中南海為毛主席和周總理、朱德、賀龍元帥等國家領導人表演武術,被譽為“人民武術家”。

“琴心”二字,亦足以表達了柳琴為傳承恩師精武的拳拳之心。

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就曾在柳琴家看到過她梳著小辮,與李堯臣合影的照片,還有幸多次欣賞其焚香練習古琴。浩劫來臨,她的恩師在“文化大革命”中,將畢生珍藏的39件具有文物價值的古代兵器,其中包括祖傳歷史名劍“湛廬劍”、慈禧太后所賜“長虹寶劍”及各種榮譽證書及名家書畫、珍貴歷史照片百餘件上交國家。

就像一個古老的傳奇故事。李堯臣先生將龍泉七星寶劍和古琴親傳於柳琴,他語重心長地對柳琴說:“今天,為師再把它傳授給你,你是第四代了。所謂‘人劍合一’,這寶劍伴隨為師夙興夜寐勤於武學,傾注著三代人的功力。有朝一日,為師將到另一個世界,而今,我的弟子舞劍撫琴者唯你一人,一定要珍惜呵……”

自從恩師饋贈之後,寶劍和古琴就成了柳琴的閨中摯友。多年後,那口七星劍竟戛然而斷,碎為四節(附斷劍照片),她百思不得其解,遂求教劉光鼎院士,其父劉本釗與李堯臣是青年時代好友,而劉院士亦是武術大家,著有《太極拳法》。劉院士仔細觀看後說:“神劍護主是古代神話,有一種科學的說法,內應力釋放致使兵器損壞、斷裂。不過這把寶劍的斷裂應稱為寸斷,是罕見的。據我看來,你的恩師傳給你琴和劍,是寄託著對你的期望,你是有使命之人。”

青年時代的柳琴就受益抗戰名將呂正操、洪學智等前輩的筆墨鼓勵。

多年來,柳琴深感李堯臣的人生無疑是一部大書,唯將老師的人生經歷撰寫成書,傳諸後世,才能報答並不辜負恩師的期望。如是,她歷時7年,多方蒐集素材,潛心考證,數易其稿,《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始得問世。這部傳記主題鮮明、整體結構嚴謹、情節迭宕引人入勝,讀起來愛國豪情油然升騰!我想這本書定能激發影視工作者的創作熱情。

回首往事,柳琴感慨萬千。早在打倒“四人幫”之際,中新社資深記者馮大彪和著名畫家陳少梅之子陳長智為了還原歷史上的武林英豪,曾找到柳琴採訪,作家龍世輝還曾以她為原型寫成短片小說《小柳》,只是囿於歷史環境只好在作品中隱去了她的師承關係,遂留下了遺憾。

一次當她陪同著名學者蕭乾和文潔若夫婦外出講學,談起李堯臣時,蕭老不由讚嘆道:“李大俠嘛,北京有名的義俠,我小時候就住在東直門附近,那邊的老人都知道他。要是寫成書就太好了,這個題材留給柳琴寫吧!”後來,她與故宮書法篆刻家王玉書去看張中行先生時,當老人知道她正在蒐集恩師的素材,遂提筆寫道:“柳琴是個好孩子”,以資勉勵。

旅美學者吳瑞卿女士、抗戰名將黃祺翔將軍之子黃向明王景儒將軍之子王大鵬也對柳琴的創作寄予厚望。早年就職於中共中央統戰部的武連元同志及團中央的張慶黎同志,亦曾熱情鼓勵她:“你的老師是屬於人民的,你要以百折不撓的毅力,為人民寫出一部好書。”

的確如早期飛天獎獲得者陳潔偉教授所說:“李堯臣是屬於人民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北影廠和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了大型紀錄片《李堯臣》,但一直未公演。將他的傳奇事跡搬上銀幕,恐怕也是廣大觀眾的心聲吧!”

近年來,域外文物和名家書畫回流大陸。首都博物館書畫鑑定家王任先生曾在學術講座時,舉了一個鑑定範例:一幅從台灣回流的屈兆麟所繪松樹與蝙蝠的國畫,上款為:堯臣仁兄先生雅令,福壽暇齡。右下角,則是一方“劍氣詩情”的印章。無須贅述,屈兆麟是慈禧的書畫代筆人之一,清末最後一任如意館館長。李堯臣由於為慈禧表演八仙劍被讚譽為“劍氣詩情”,便是這方印章的來歷,印章則為晚清如意館館長管念慈篆刻。

恰巧,王任素知李堯臣與柳琴的師承關係,在鑑定這幅書畫時,首先通知她前來辨認。舉行拍賣會的前夜,突然大雨滂沱,天明時仍雨勢不減,但柳琴志在必得,驅車趕往拍賣會,將恩師收藏的書畫真品如願購回,實堪“琴心”獨具。

這部著作年代跨度大,歷史事件紛繁,歷史名人、民族英雄眾多,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時間可以逝去,江山可以改變,民族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俯首捧起一把泥土,上面就有英雄的血跡;抬頭望一眼藍天,上面就有中華英烈的忠魂。

筆者曾立於路旁做過一個小測試:問37名過往青年,“你知道佟麟閣嗎?”結果有34個搖頭。再問:“你知道劉德華嗎?”37個人沒有不知道的。由此,我想起了柳琴的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憐而寂寞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而讓英雄沉寂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族群。”她的這兩句話應當成為警世名言。

筆者認為,從傳記文學的角度而言,儘管武俠小說風靡於世,但相對真實地再現武林中人的生活,特別是李堯臣這樣一代武林泰斗戲劇性的傳奇生涯,這部作品從某一特定角度反映了近百年歷史的一頁側影,顯然具有獨特的文史價值。

是為序。

2007年10月29日於北京月壇南街

① 賈英華,晚清史研究學者,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傳記學會副會長。著有《末代皇帝的後半生》《末代皇弟溥傑傳》《末代太監孫耀庭傳》《末代皇帝立嗣紀實《末代皇帝最後一次婚姻解密》等多部“末代系列”傳記。他曾為末代皇帝溥儀題寫墓誌,為末代太監孫耀庭撰題碑文。

② 三皇炮錘據傳自人皇戰拳捧興演的上古時期歷代相傳流傳至今。有歷史記載的即於明代河南嵩山少林寺普照僧者得其術,而後精心研究,究其拳理,奠定了三皇炮錘傳世之堅實基礎。三皇炮錘拳歷經數代武術名家的刻苦鑽研,逐漸完善,使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內功外形,套路、養生、搏擊的鍛鍊方法。

書摘

引子:神鏢李走鏢
秋風像一把巨大的掃帚,掃盡了道路兩旁高大楊樹上的葉子。寂寞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群麻雀啄食著地里收割後殘留的糧食。一條坑窪不平的官道伸向遠方,路靜人稀,毫無生氣。世道不太平啊,斷牆殘壁、墳圈子、野樹林,處處暗藏殺機,使人感到悲涼和恐怖。
官道上閃出了一行鏢車,前後九十餘輛,整齊有序地排成一列。頭車上插著兩面旗幟,一面上寫“京都會友鏢局”字樣,另有一面寫著“李堯臣”,分外醒目。鏢車旁有幾位騎著馬的鏢師,一位青年英俊的鏢師喝呼著:“師兄弟們聽著,前面要過密松林了,打起精神,遇有情況護住了鏢車。喊鏢趟子吧!”
“神鏢李護鏢車,李堯臣護鏢嘍!”鏢趟子喊起來了,聲音豁亮而悠長。
在岔道口上,另外走著兩輛轎車。前面一輛騾車比較小巧,車前坐著個姑娘,看年紀有十五六歲,穿著一身蔥心綠的褲褂,黑色絲鸞帶纏腰,腳下一雙薄底靴。那姑娘生得眉目清秀,白皙面龐,就跟年畫上的美女一樣。車裡的女子叫周可緣,一派大家風範。車前的女子聽到喊鏢趟子的聲音,一提腰跳下轎車。“可緣小姐,我去看一眼。”她向車內的女子說了一聲。後面那輛轎車由高頭駿馬拉著,轎車色彩鮮明。在轎車檐子上,坐著一位白鬍子老者,銀須飄灑,矍鑠有神。轎車內坐著一位富紳,他是河北著名的實業家、北方實業總公司的大東家周學海,人稱周五爺,是周可緣的父親。這時,周五爺也有了反應。
“萬爺,你聽這喊鏢趟子的聲音很好聽啊!”
“回五爺話,這種喊法叫鳳凰三點頭,是報個平安的意思。喊鏢趟子的聲里,有一個人的聲音很見定力,入耳很悅聽,您真是個行家。”
“我倒很想見識見識。”
“行,我攔住他,您也可以和他們聊幾句。”萬爺說著叫車把式停了車,把周五爺攙下車來。
那個穿綠衣裳的姑娘縱身一躍,輕輕地飄落在官道中央。走鏢的不敢怠慢,那位年輕英俊的鏢師催馬跑來,相隔七八步遠,青年鏢師跳下馬來,雙手抱拳。
萬爺上下打量來人,見他表情冷峻,舉止穩重,可還是掩飾不了眉宇間的英氣勃勃。他細腰紮背高挑個兒,一副練家子的好身架,只見他穿著一身藏藍色褲褂,外披一件英雄氅,利利灑灑,雄姿勃發,恰似一桿藍色大旗迎風招展,萬爺看著心生歡喜。
“請問,你是會友鏢局的?”
“在下會友鏢局李堯臣,請問您老貴姓?”
“本人姓萬單字泉,我和你們會友是三輩兒的交情,我還是頭一次見到你。”
“噢,常聽師傅跟我們說起,有一位師兄,是早年闖遍南七北六十三省的老鏢師,是位使大刀的高手,人稱神臂金刀獨行俠萬泉爺,敢情就是您!”李堯臣敬重地說道。
萬泉爺捋著銀須,“就算是吧!”
“您老好!晚輩給師大爺請安。”說著單腿打千行大禮。
“你給誰保的鏢,看著車上像是重物,你們要上哪兒?按行規呢,我是不該問,可是我見了你就忍不住想問。”萬泉爺說著掏出菸袋用洋火“嚓”地一聲點著吸起來,滿臉都流露出真摯的關心。
“您說得對,行規不可違。可今天這個陣勢騙不了您老的法眼,我具實說:我師傅說這趟鏢是中堂李鴻章大人交的差。車上裝的洋貨是大馬士革鋼鐵,不但很沉,還很重要呢。我們是從塘沽接鏢要到山西。”青年鏢師李堯臣看著老者,很實在地說。
“這真是奇了,我做了這么多年買賣,請過多少保鏢,這保鋼鐵還是頭一回聽說。”周五爺好奇地說。
“我師傅說此行責任重大。日本發動對大清的侵略戰爭,蓄謀已久。早在同治年間就派譴大批特務潛入朝鮮和咱們國家內地蒐集軍事情報,偷繪軍用地圖。今年夏天中堂李鴻章大人偏聽了袁世凱的報告,與日本交戰失利,戰端已開。為了強軍,提高軍備,李大人要國人造新式武器保衛國家。但是咱們國家自己煉的鋼鐵還不行,所以這趟鏢保的大馬士革鋼鐵就格外重要,還要運呢。”
周五爺一聽來了興趣:“你這么年輕,用什麼本事來保這么重要的鏢呢?”
“斬首!”青年鏢師喊了一聲,萬爺和他的女兒猛然看到半圈耀眼寒光,飛鏢有如閃電一般釘在樹上。

後記

為我的恩師、武林泰斗李堯臣所作傳記終於完成。夜深人靜,我良久望著窗外的天空,仿佛看見了老師的在天之靈。我凝視身邊彌散著老師手澤和定力的寶劍和古琴,昔日老師在天壇的蒼松翠柏中舞劍,在北海靜心齋撫琴追遠的情景歷歷在目。伴隨著古琴曲《流水》的天籟之音——我雙手合什,面向豐臺太平橋——老師安息之地默禱:老師,您的傳記我寫出來了,您俠肝義膽、精忠報國的傳奇事跡,將永遠流傳於世!

我的老師李堯臣是當之無愧的武林泰斗,他精湛的武藝,使他的一生充滿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傳奇故事,而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創出了從湛廬寶劍劍術到無極刀刀法——刀劍合一的奇蹟,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譜寫了“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壯烈篇章,也使武林絕技在冷兵器終結的那最後一瞬間放射出了最耀眼的光芒。老師的歷史,就是近現代中國武林道義的發展史,就是武林英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愛國史。

這部書稿三十餘萬字,講述了李堯臣自1945年國土光復之前的傳奇經歷。老師歷經清末、民初、軍閥戰亂、抗日戰爭,直到新中國建立和發展,在近一百年的時間裡,他與帝王、皇太后和清末封疆大吏、梨園名角、江洋大盜、得道高僧,民初的進步文人、抗戰時期的愛國將領,侵華日軍頭領,新中國開國元勛等諸多歷史人物交往交友教誨交戰的經歷,使老師的一生豐富多采,曲折驚心。書中記述的都是老師生前親口向我講述的史實,在寫作過程中為了更加真實具體,我又走訪了健在的當事人或他們的後人,豐富了具體情節或細節。本書九易其稿,傾注了我對老師的全部愛戴和追念,也承載了武林名宿及我的親朋好友領導及同事們的期望和心愿。

在此向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們表示感謝:

感謝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理事長張志剛先生對本書給予指導並題寫書名。感謝王曉平女士(前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多年來對我的鞭策和鼓勵。
感謝著名作家、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賈英華為本書作序。
感謝李堯臣先生之女李桂珍、之子李慶根的大力支持。
感謝本書的武術顧問、我的師兄李宗儒,為本書提供無極刀的珍貴照片。
感謝我的師弟、知名京劇演員景連振對本書寫作給予的支持。
感謝杜修賢老師為我拍攝的作者照片。
感謝我的好友北京紫鑫中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甄魯平女士的多年支持。
感謝著名書畫家張志中教授、吳悅石先生在成書過程中給予的關注和指導。
感謝本書歷史顧問劉光鼎院士、於湘廉和王任老師。
感謝本書藝術顧問蕭乾夫人文潔若女士、陳潔偉教授、富振華、趙連文先生。
謝光明日報出版社社長、本書出版人朱慶博士和責任編輯徐曉女士。
感謝王小平女士對書稿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
感謝我的女兒柳小喬對本書寫作思路的建議和精神上的支持。
1月29日是我的生日,也是我的拜師日。謹以此書作為一瓣心香奉獻給恩師的在天之靈。是為後記。

柳 琴

插圖

(圖)《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傳》《最後的鏢王—武林泰斗李堯臣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