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革命

1925年11月北京學生、工人武裝推翻段祺瑞政府的一次嘗試。這是一次城市暴動奪取政權的英勇嘗試,史稱“首都革命。”

1925年11月北京學生、工人武裝推翻段祺瑞政府的一次嘗試。1924年10月北京政變後,段(祺瑞)張(作霖)聯合執掌了北京政權,推行反動的內外政策,鎮壓各地民眾的革命運動,成為國民革命發展的首要敵人。1925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共青團中央發表《對反奉戰爭宣言》,號召愛國民眾行動起來,積極參加反奉倒段運動。11月下旬,馮玉祥國民軍攻占北京、保定一帶,奉系將領郭松齡倒戈。中共北方區委和國民黨左派人士決定趁此有利時機,發動一場暴力推翻段政府、建立國民政府的鬥爭。11月28日下午,各學校和工廠的學生敢死隊、工人保衛隊及其性民眾共5萬多入齊集神武門前,舉行示威大會。會後進行了大規模的遊行。遊行隊伍按軍隊建置,設立了總司令、副司令,組成以臂纏紅布的學生敢死隊、工人保衛隊為前導,大隊學生和市民居中,救護隊殿後的陣容,高呼著“打倒奉系軍閥”“打倒段祺瑞賣國政府”等口號,包圍了執政府,並占領了警察總局和郵電局等要害部門。但由於事先聯繫好的國民軍的臨陣動搖和民眾鬥爭經驗的不足,鬥爭沒有成功。這是一次城市暴動奪取政權的英勇嘗試,史稱“首都革命。”
首都雖然最終被定義為“失敗”,但是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1月5日,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將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清除出宮,標誌清朝,也標誌著中國的封建主義制度終結。
清除溥儀出宮的過程中,由於內務府大臣紹英等人從中阻撓,事態發展並不順利。此時鹿鍾麟見不能速決,回頭大聲對隨從說:“告訴外邊,事情還在商量,先不要開炮放火,再延長20分鐘。”溥儀等人不知底細(事實上鹿鍾麟僅僅帶了二十餘警衛,把守各個出入口),聞言大驚,立即答應出宮。隨即交出印璽,收拾私物,離開紫禁城,到後海甘水橋舊醇王邸居住。從此,滿清皇帝不再存在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