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1929~ )

周光召(1929~ )

中國物理學家。 198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1982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他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

周光召(1929~ )

正文

周光召(1929~ )中國物理學家。1929年 5月15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在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畢業,1954年在北京大學研究院畢業,留校在物理學系任教,現仍為北京大學教授。1961~1980年參加第二機械工業部的研究工作。198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1982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87年任院長。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周光召曾先後在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和日內瓦歐洲核子中心長期工作和訪問。1985年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周光召在理論物理學各個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曾嚴格證明了C P 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即在C P T 聯合反演不變的情況下,儘管粒子和反粒子的衰變總寬度相同,但T反演不守恆,它們到不同過程的衰變分寬度仍可以不相同。他在1960年簡明地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是他在強子物理的研究中做出的出色成果,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由於分析高能散射振幅的需要,他第一次引入螺旋振幅(helity)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最先提出用漏失質量(missingmass) 方法尋找共振態和用核吸收方法探測弱相互作用中弱磁效應等實驗的建議。此外,他還用色散關係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近年來,周光召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 P破壞、陪集規範場、非線性 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範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繫等等方面做了許多很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其中許多結果(例如關於量子場論的大範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繫),已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在凝聚態物理方面,周光召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式方法,並把所發展的方法,嘗試套用到雷射電漿、臨界力學、隨機淬火系統等方面,不僅得到有成效的具體結果,而且顯示出這種方法的優越性。
周光召不僅在理論研究方面成績卓著,而且將一生中精力旺盛的最好時光,獻給了祖國的核能事業。他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開展了爆轟理論、內爆動力學、高溫高壓物理、中子物理、計算物理等領域與核武器有關的研究工作,為認識核武器的內在過程的物理規律,掌握其設計原理,為研製工作建立了基礎。
周光召很重視人才的培養,並在各種工作中親自貫徹。他主張理論和實踐並重,他不僅深入研究理論,也深入實際,在核武器研製過程中,經常到試驗現場解決問題。他一再主張理論工作者應當承擔國民經濟和國防等方面提出的重大實際任務,同時還十分注意科學研究中可能有重大前景的動向,指導並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