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夏卿

呂夏卿

呂夏卿是宋朝時期的一位人物,曾任江寧縣尉,擅長作詩、書法,是造詣很深的史學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呂夏卿,字縉叔,福建晉江人。仁宗慶曆二年(1042)進士,歷經北宋的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官江寧縣尉、直秘閣同知禮院,史館檢修同起居注,知制誥等,是宋代著名的史學家。他貌不出眾,才卻驚人。自幼讀書非常用功,“日誦數千言”,經常“閉門讀書,親朋罕見其面”。
 

經歷

呂夏卿抱負不凡,從小就有文名,二十歲上京參加進士考試,雖沒有考取,但名卻聲震京師。仁宗慶曆二年(1042),呂夏卿和他哥哥呂喬卿同榜中了進士,被任為廣東端州高要縣主簿,又調任江蘇江寧縣尉。

在仕途上,呂夏卿的才能雖不突出,可是,在學問淵博方面,人們卻十分賞識。歐陽修這樣寫道:“去年柬書來上國,欲以文字驚眾人。駑駘群馬斂足避,天衢讓路先騏麟”。對他十分器重。當歐陽修和宋祁奉命編纂《新唐書》時,因為他深知呂夏卿精通文史,便與宋祁共同向朝廷推薦呂夏卿參加這項工作。在仁宗皇佑元年(1048)任命呂夏卿為編修唐書史官轉秘書丞。

呂夏卿不但是造詣很深的史學家,而且有明智而清醒的政治頭腦。宋仁宗在選用大臣時,曾經向他求取治政之道。呂夏卿向宋仁宗面陳時務五事,並說:“天下之勢,不能常安,當於未然這前救其弊,事至而圖之,恐無及已。”提出防患於未然。他還進一步向宋仁宗提出要恢復以前的屯兵制度,作為鞏固邊防的根本。

評價

呂夏卿的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做史的工作。但是,對於文學,特別是對於詩歌,也有一定造詣。呂夏卿的人生道路,雖不是坎坷,也不轟轟烈烈,但他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對工作精益求精,他不計較自己的功利,嘔心瀝血,不吝付出自己重大的代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