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陳河鎮

吳陳河鎮

新縣吳陳河鎮位於新縣西北部,距縣城21公里,全鎮總面積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萬畝,山場面積6萬畝,轄18個行政村,210個村民組,2.66萬人,素有“五山二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說。主要產業有:勞務輸出業、礦山採選業、建築建材業、林果業、商貿業等。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蘊藏有豐富的鉛、鋅、銅、金等金屬礦。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14734萬元,經濟建設及城鎮建設發展較快。 2017年國家園林城鎮。

基本信息

概況

吳陳河鎮位於新縣西北部,距縣城22千米。面積74平方千米。轄吳陳河、邱店、馬鞍、龔窪、王窪、夏灣、陳窪、石灣、吳尖山、柯棚、周灣、章墩、小河邊、陽土墩、杜窪、羅寺、朱窪、邱堂18個行政村。南信葉公路、晏(河)、陡(山河)公路在鄉內交叉。

代碼

411523103:~201吳陳河村 ~202邱店村 ~203馬鞍村 ~204龔窪村 ~205王窪村 ~206夏灣村 ~207陳窪村 ~208石灣村 ~209吳尖山村 ~210柯棚村 ~211周灣村 ~212章墩村 ~213小河邊村 ~214陽土墩村 ~215杜窪村 ~216羅寺村 ~217朱窪村 ~218邱堂村

沿革

1958年建友誼公社,1961年改吳陳河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73.9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邱堂、馬鞍、吳陳河、龔窪、王窪、夏灣、石灣、陳窪、吳尖山、柯棚、周灣、章墩、朱窪、羅寺、陽土墩、杜窪、小河邊、邱店18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

下轄單位

新縣吳陳河鎮轄吳陳河村、邱店村、馬鞍村、龔窪村、王窪村、夏灣村、陳窪村、石灣村、吳尖山村、柯棚村、周灣村、章墩村、小河邊村、陽土墩村、杜窪村、羅寺村、朱窪村、邱堂村18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奮力拚博,紮實苦幹,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績。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14734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457元;財政收入42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6.2萬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952.3萬元,人均居民儲蓄存款為220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3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52萬元。

所獲榮譽

鎮綜合實力位居全縣第4位,全市第48位,先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綜合實力先進鄉鎮”、“文明鄉鎮”、“發展鄉鎮企業明星鄉鎮”、“市級重點鎮”、“治安模範鄉鎮”、“信訪三無鄉鎮”等稱號,2002年7月被省建設廳授予“中州名鎮”,同年8月又被市愛衛會授予“市級衛生鎮”;2003年7月被省文化廳授予“省文化先進鎮”。2004年被市市場發展服務中心評為“市場建設和管理先進單位”,目前,正在爭創“省級衛生鎮”和“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

區域優勢

區位優勢明顯。吳陳河鎮位於新縣西北部,北與光山晏河鄉接壤,南與陡山河、新集鎮毗鄰,西與千斤鄉連線,東與滸灣鄉相連,南信葉公路橫貫東西,光(山)紅(安)公路縱穿南北,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在地域經濟發展上有較強拉動作用。

特色經濟

特色經濟形成規模。林業方面,堅持“天然林與人工林並重,封、管、造三大效益並舉”的營林思路,狠抓林業生產,使全鎮的封山育林面積達到4.5萬畝。夏灣村被全國綠化委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該鎮林業生產先後被中央電視台、河南省電視台報導,全國著名生態專家卞有生教授兩次深入該鎮進行考查,對林業生產充分肯定。農業結構調整方面,按照“科技先導、政府引導、幹部示範、市場導向”的調整思路,大力發展高效種植加工業。全鎮雜交稻年種植面積達到15400畝,雜交油菜年種植面積達到10000畝,地膜花生、脫毒紅薯、雜交芝麻年種植面積在5000畝左右;固始雞年養殖規模達到5萬隻,擬建萬頭信陽黑豬繁育中心。農業結構調整實現人均年增收150元以上。大力發展以紅薯為主要原料的澱粉系列農產品深加工業,帶動紅薯的產業化生產經營,精心打造“比舅大”澱粉系列產品。豬鬃加工業是該鎮的又一特色經濟,該鎮豬鬃年交易量在500噸以上,成為豫南聞名的豬鬃集散地。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結合鎮情實際,提出了“科教興鎮、商貿富鎮、生態美鎮、文化活鎮”的發展思路,確定了建設“生態文化鎮”的目標。把實施小城鎮發展戰略作為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來抓,邀請縣、市規劃部門制定了集鎮發展規劃,先後投資3500多萬元,建成了一座占地80餘畝的銀盤商貿城,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改新建街道6條,總長度達4公里,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的三化工程。目前,鎮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常居人口在0.7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36.9%。本著建設與管理並重的原則,制定了《吳陳河鎮集鎮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使集鎮管理逐漸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藉助一年一度的“銀盤商貿節”和“火神廟會”,將現代文化注入傳統廟會,用“文化搭台促經貿唱戲”,吸引上海、鄭州、武漢、南京和周邊市、縣客商雲集於此,日經商人數逾萬人,日成交額達數百萬元,極大地活躍了地方經濟。

私營經濟體發展強勁

非公經濟勢頭強勁。按照“放手、放膽、放開、搞活”的原則,把非公有制經濟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鎮黨委、政府通過積極引導、扶持,使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全鎮有予制廠8個,機磚廠1個,石料廠20餘個,沙場面積達到560畝;擁有金屬礦山3座,非金屬礦山2座,由北京亞銀公司投資520萬餘的金屬選礦廠已投入生產運營。吳陳河建築公司通過改制、改組,合理配置資源,成立了新縣宏大公司銀河分公司,實現年產值800萬元。全鎮個體工商戶已發展到510餘戶。民營經濟年實現產值3300萬元,實現利稅227萬元。勞務經濟方面,該鎮利用勞務中介機構,建立勞務輸出組織,積極與縣勞務輸出局和外出非公經濟成功人士聯繫,拓寬勞務輸出渠道,擴大勞動就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全鎮年輸出勞務有7300人,其中出國勞務有500人,勞務年收入3300萬元,實現人均增收1250元。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河南省信陽市新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