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能

吳銘能

吳銘能,男,1963年2月出生,台灣省雲林縣人。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1987/9─1990/7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博士 1994/9─1997/7

經歷 慈濟護專共同科專任講師 1990/9─1992/7

抱璞藝術中心藝術專員 1997/10─1998/4

中興大學夜間部共同科兼任講師 1998/2─1998/7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專任講師 1998/8─2001/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約聘助理 2002/3─2002/12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003/1─2004/12

中央研究院“二二八研究增補小組”研究人員 2005/1-2005/8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2005/9─迄今

著作目錄

專書

2001.2,《梁啓超研究叢稿》,台灣學生書局,407頁。

2005.12,《梁啓超的古書辯偽學》(收在《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初編》第21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92頁。

2007.4,《數風流人物》,台北秀威資訊公司,160頁。-梁啓超、徐志摩、陳獨秀、雷震

2009.2,《書評寫作方法與實踐》,台灣秀威圖書公司。

2010年6月第1版,《歷史的另一角落--檔案文獻與歷史研究》 商務印書館 。

(即出),《藝道情:王慶余大師口述傳奇的一生》

期刊論文

2008.2,〈檔案、校勘與歷史真相:以黃彰健著《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為例〉,《海峽評論》,第206期,頁57-64。

2007.12,〈晚清滿漢衝突與省籍情結:以試釋王湘綺〈督撫歌〉為中心的觀察〉,《儒藏論壇》第二輯,頁420-438。

2003.7,〈讀國防部檔案選輯“雷震案史料彙編”〉,《古今論衡》第9期,頁125-142。

2002.07,〈臺靜農先生珍藏陳獨秀手札的文獻價值〉,《古今論衡》第8期,頁18-41。

2002.3,〈關於蔡松坡史料二三事─首次公布梁啓超親筆文稿〉,《書目季刊》第35卷第4期,頁59-65。

2000.6,〈北京大學收藏‘梁啓超給蹇季常等書信’書後─兼談書信的文獻價值〉,《書目季刊》第34卷第1期,頁83-97。

1998.3,〈君子合而不同─記熊十力與馬一浮的一次衝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1期,頁119-126。

1997.6,〈梁任公先生與飲冰室收藏書籍題跋〉,《國家圖書館館刊》第86卷第1期,頁227-244。

1997.5,〈困勉志大人之學─曾文正對梁任公的影響〉,《鵝湖》第22卷第11期,頁32-36。

1996.3,〈一篇湮沒七十餘載的重要佚文─首次發表‘梁啓超對於順天時報啟事’原稿〉,《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2期,頁87-90。 吳銘能。1995.12,〈梁啓超對國學的新解─兼談梁氏肯定中國文化價值的心路歷程〉,《鵝湖》第21卷第6期,頁49-56。

學術會議論文

2005年11月4-5日,〈從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文字之更動見歷史研究的若干問題─以高雄地區二二八事件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記憶載體與近代中國的認同建構”(Vehicles of Mem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ies)學術研討會,16頁。

2004年12月16-17日,〈由“高中歷史課程綱要”之爭論見台灣的認同危機〉,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國家認同與兩岸未來國際研討會”,10頁。

2004年6月29日,〈專明學術以濟天下─陳澧經學發微〉,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辦,“廣東學者的經學研究第一次學術研討會”,18頁。

2003年11月28日,〈論王湘綺論章實齋〉,淡江大學、漢學研究中心合辦,“第四屆文獻學術研討會─文獻的學理與套用”。收在陳仕華主編、林惠珍編輯《章學誠研究論叢:第四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5年2月,頁243-280。

2001年5月3-4日,〈五四新文化運動一代表性刊物《新潮》之研究〉,收在郝斌、歐陽哲生主編《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

1999年11月19-21日,〈梁啓超清代學術史述評〉,收在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編《清代學術論叢》第三輯,頁421-452。

專題研究之一部分

2003.8,〈臺靜農先生珍藏陳獨秀手札的文獻價值〉,《陳獨秀研究》第二輯,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安徽大學陳獨秀研究中心、安徽省陳獨秀研究會編,頁158-192。

學術書評

2007.7,〈讀沈津《顧廷龍年譜》〉,《古今論衡》,第16期,頁161-178。

2004秋季,〈歸骨于田橫之島─評王泛森著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九州島學林》第2卷第3期(總5輯),頁370-379。

2003.6,〈評沈津著“翁方綱年譜”〉,《漢學研究》第21卷第1期,頁461-467。

2001.6,〈評劉達臨著《中國性史圖鑑》〉,《漢學研究》第19卷第1期,頁427-434。

張錦郎、吳銘能。2001.3,〈評介辛廣偉著《台灣出版史》〉,《書目季刊》第34卷第4期,頁63-87。

1999.12,〈沈津著《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校讀書後〉,《國家圖書館館刊》第88卷第2期,頁65-76。

1999.6,〈《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錄》讀後記〉,《古今論衡》第2期,頁97-103。

1996.5,〈學術的良知與嚴謹─梁啓超“年譜”和“手跡”校讀感言〉,《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3期,頁26-28。

其它

2006.12,〈把四川大學古籍所建設成宋代文獻資料中心:曾棗莊教授談《全宋文》編纂經過〉,《國文天地》第259期,頁102-106。

2006.7,〈豈僅僅是一張文憑而已-台灣不承認大陸學歷的分析〉,《海峽評論》第187期,頁37-39。

2006.3,〈沈津著《翁方綱年譜》暨輯《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補遺〉,《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6卷第1期,頁129-151。

2005.6,〈廣東學術文化遺址考察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5卷第2期,73-93頁。

2005.1,〈評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總34期。

2005.1,〈少了逗點 大有不同─陳獨秀自傳寫作日期辨正〉,《明報月刊》第四十卷第一期,頁18-19。

2004.3,〈晚清“湖湘經學研究”座談會紀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頁3-42。

2003.9,〈“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試讀(下)”〉(附:《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試讀後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3期,頁171-201。

2003.6,〈“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試讀(中)”〉,《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2期,頁245-272。

2003.3,〈“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試讀(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1期,頁141-191。

2002.8,〈關於陳獨秀自傳寫作時日辨正〉,《歷史月刊》第175期,頁113。

1997.10,〈今本《飲冰室合集》未收梁任公文字知見舉要〉,《梁啓超研究》第13期,廣東:新會市梁啓超研究會編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