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勤

吳義勤

吳義勤,男,漢族,文學博士,1966年2月22日生,江蘇海安人。1995年蘇州大學博士畢業後赴山東師範大學任教。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7年破格晉升教授,1998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現為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省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點省級學科帶頭人,山東省文化建設重點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兼任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山東省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審員會委員。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特別是中國新時期文學的研究,出版《漂泊的都市之魂》、《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 、《文學現場》、《目擊與守望》、《告別虛偽的形式》等著作多部,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文藝研究》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科研成果獲得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山東省齊魯文學獎等各種國家及省部級獎勵近10項。獨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大及重點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2000年當選“山東師大十大傑出青年”,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青 年知識分子”,2004年當選“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 1991年7月參加工作,2010年12月入黨。現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2009年5月由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師範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崗位上調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2010年7月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

2013年11月起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2014年2月--2015年12月掛職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

2016年1月,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承擔主要項目

1、國家社科規劃課題:“中國新時期文學的文化反思”,1996;

2、國家社科規劃課題:“中國90年代長篇小說藝術問題的反思”,2001;

3、國家社科規劃課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新生代小說家研究”,2004;

4、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90年代山東文學的現狀與問題”,2000;

5、山東省社科規劃課題:“新生代作家與21世紀的中國文學”,2001;

6、山東省社科規劃重大課題:“文學巨匠與現代文化建設”,2003;

7、教育部社科規劃課題:“中國新生代作家研究”,2003。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1、《漂泊的都市之魂――徐訏論》(專著),蘇州大學出版社1993;

2、《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專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

3、《文學現場》(專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

4、《目擊與守望》(專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

5、《告別虛偽的形式》(專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

6、《對話的年代》(專著),明天出版社2005;

7、《長篇小說與藝術問題》(專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代表性論文

1、《新潮小說與21世紀中國文學的未來》,《新華文摘》全文,1997.3;

2、《告別“虛偽”的形式》,《新華文摘》全文,2000年5期;

3、《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學批評》,《文藝研究》2002年5期;

4、《難度·長度·速度·限度》,《新華文摘》全文,2002年11期;

5、《新時期小說研究的深化與突破》,《文學評論》,2003年2期;

6、《在懷疑與詰難中前行》,《新華文摘》全文,2003年11期;

7、《90年代新生代長篇小說論》,《文學評論》2004年5期;

8、《極端的代價》,《新華文摘》全文,2005年4期;

9、《批評何為》,《文藝研究》2005年9期,《新華文摘》全文,2005年23期;

10、《秩序的他者》,《南方文壇》2005年6期。

獲獎

科研獎:

1、《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2004年獲國家級“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文學理論評論獎”;

2、《極端的代價》,2005年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

3、《新生代長篇小說論》,2005年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4、《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學批評》,2003年獲國家級的“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

5、《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2002年獲國家級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6、《文學現場》,2002年獲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7、《難度·長度·速度·限度》,2003年獲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8、《目擊與守望》,2002年獲山東省首屆齊魯文學獎和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

9、《文學魯軍新銳文叢》,2003年獲山東省優秀圖書獎;

10、《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學批評》,2004年獲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

11、《告別虛偽的形式》,2005年獲山東省優秀圖書獎;

12、2005年莊重文文學獎。

教學獎

2004年“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

2006年“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人物榮譽

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重要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0餘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出版《長篇小說與藝術問題》等學術專著10餘部,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一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0餘項。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組部“中央直接聯繫的高級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曾獲“山東省十大傑出青年”、“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山東省首屆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等稱號。

2005年6月獲“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

2005年8月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8年1月獲“劉勰文藝評論獎”;

學術兼職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兼任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博物館學會文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文學作品

《自由與局限——中國當代新生代小說家論》

《守望的尺度》

《中國新時期文學的文化反思》

《彼岸的誘惑》

《文學現場》新時期文學的全景掃描

《告別虛偽的形式》

曉蘇的新作

21世紀文學的可能

世界的“崩潰”與藝術的可能

異國的人性風景

小說的衝突與跨越

現代性的傳奇與困境——讀長篇新作《古畫》

《中國新時期文學的文化反思》

反思與建構——2008年文學批評一瞥

崩潰的圖像――20世紀90年代中國新生代長篇小說論

難度·長度·速度·限度――90年代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

我的批評觀

當代人能不能命名“經典”?

多元化、邊緣化與90年代中國文學的價值迷失

文學批評家

文學批評家,也叫做文化批評家。就是對於一項文學作品,進行缺點的剖析。他們往往在邏輯是逆於常人,從而從另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來評析一篇文章,或者一文學作品。 他們其實也是文學人物形式的一種,也就是說,他們也被允許從事文學工作,甚至被允許自己寫文章之後批判自己的文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