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宗祠[徽州歙縣]

吳氏宗祠[徽州歙縣]
吳氏宗祠[徽州歙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坐落在北岸村中央的吳氏宗祠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乾隆末年,道光同治年間重修,1998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吳氏族人吳士度出資二十二萬兩白銀,集資二萬兩,總計二十四萬兩白銀建造的。吳氏宗祠建築風格宏偉壯觀,內有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是徽派三雕的傑出代表。

簡介

宗祠是凝聚中華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一座座宗祠書寫著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讓人感受到他們變遷、發展的軌跡…… 坐落在連江鎮東塘村大井路1號的吳氏宗祠,為明朝建築風格,坐西南朝東北,四扇三間兩邊夾弄圍牆,為木結構,三進,天井遊廊。據記載,吳氏宗祠建於清道光年間,已有170多年的歷史了。

景觀

吳氏宗祠吳氏宗祠
走進宗祠,你就會被這裡精美的建築構件吸引,門樓中開大門,兩邊是兩扇邊門,門上有枋條花飾。大門上方用小段方木疊壘成斗拱,出檐深遠,十分華麗。中間掛有“吳氏宗祠”橫匾,門兩邊是楹聯:“讓國高風裔,從王大義宗。”門前兩柱的楹聯是:“南京家聲遠,上元世澤長”。走進二進的大廳,廳的上方掛著“昭穆堂”牌匾,粗壯的柱子被油漆漆得紅光發亮,上面掛著黑底金字對聯,琳琅滿目,十分耀眼。其中大廳中央錄寫有吳適詩句的柱聯:“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日亦虛心。”熱情讚頌了毛竹的高尚風格。還有“天地無窮宗祖德,江河不盡子孫孝”、“撫躬銜道義,接武在文章”、“隱軫山藻,氛氳鼎鼐銘”等,意寓深遠,讀之讓人回味。大廳左右兩壁書有碩大的“忠、孝、節、義”,蒼勁有力。三進為供神堂,中間有供祖宗牌位的神龕。前柱聯是:“軍府磨盾志士佐先驅,廣州起義功勳復中華。”兩邊為廂房,左廂房的門聯是“高人自與山有素,老可能為竹寫真”,橫批為“說禮”;右廂房的門聯是“墨花點筆曉雲濕,芝草入簾春雨香”,橫批為“敦詩”。據說此為仿吳適晚年筆跡寫的。

歷史

吳氏宗祠吳氏宗祠
令吳氏宗親自豪的是,吳氏宗祠是黃花崗起義生還義士吳適青年時期參加同盟會、組織“光復會”、開展革命活動的舊址,2001年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連江光復會於1896年成立。1911年3月29日,以吳適為首的光復會成員,參加了廣州起義。英勇犧牲的有卓秋元魏金龍林西惠、胡應升等九人,他們的英名被刻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碑上。此戰役有“粵之花縣、閩之連江”稱譽。吳適在廣州起義中,不幸被捕,在獄中,他拒絕誘降,保持了革命者的高尚氣節,後被判絞刑,等待判決。10月武昌起義成功,吳適釋放出獄。1913年“二次革命”吳適率舊部反袁護國,帶領部隊攻下連江、寧德、政和等,名聲大振。之後吳適到廣東,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內政部僉事,還組織民軍參加護法戰爭,任連羅古屏大游擊司令。後任廣州總統府秘書。北伐中,吳適任北伐軍大本營十一路軍司令,冒險登上永豐艦,向孫中山匯報軍情。後歷任福建警備司令、後防司令、福建救濟院院長等職。孫中山逝世後,吳適隱居福州,靠賣畫為生。抗日戰爭時期,福州兩度淪陷,他嚴辭拒絕參加日偽維持會,趁夜潛往永泰,保持了民族氣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吳適任福建省文史館館員、福建省第一屆政協委員、福建國畫會名譽會長。吳適擅長國畫,所作人物、花鳥、山水別具一格。其水墨蘭竹剛勁有力,用筆有獨到處;其詩作意境飄逸,詩畫結合,藝術色彩更濃,其書法圓勁有力。1958年吳適逝世。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有楊成武將軍於1991年12月的題詞“黃花崗生還義士吳適紀念館”,彌足珍貴。如今,吳氏宗祠已經成為人們接受愛國主義的好去處,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