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林屋中學

吳川市林屋中學

吳川市林屋中學位於廣東湛江市吳川市,是一所公辦的中學。 該校近年獲得湛江市一級學校、雙優學校、高考招生工作先進單位、花園式單位,吳川市輸送體育人才突出貢獻獎、校園建設先進單位、雙優達標學校、文明單位和治安綜合管理安全文明小區等殊榮,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好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林屋中學是一所創辦於1991年的公辦普通完全中學,屬湛江市一級學校;學校地處吳川市黃坡鎮,省道373旁;距湛江市區16公里、吳川市區20公里;學校占地面積158畝,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7個,學生2350人,教職工125人。

學校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綠化面積達40%,是湛江市花園式單位。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體育館、食堂、宿舍等樓房井然有序,教工宿舍全部實現單人套間化。

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完善先進,各功能室均按省一級學校標準設定和配備。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學歷全部達標,本科畢業占70%。學校對引進和培養外省教師有豐富的經驗和優良的傳統,首開吳川市大批引進外省教師的先河,從1993年至今,先後從湖南、江西、四川、海南、廣西、陝西等地招聘的教師達75位,目前,在校任教的外省教師達32人,占全校專職教師的25%。

原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全國政協副主席胡繩、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謝非、廣東省省長任仲夷、省人大主任朱森林,現任廣東省領導盧瑞華、黃華華、歐廣源、張幗英等先後到該校視察。

該校近年獲得湛江市一級學校、雙優學校、高考招生工作先進單位、花園式單位,吳川市輸送體育人才突出貢獻獎、校園建設先進單位、雙優達標學校、文明單位和治安綜合管理安全文明小區等殊榮。

領導班子

校 長:邵樹雄

副校長:陳建中 梁棟豪

辦公室主任:梁 明

教導處主任:黃觀康

教研室主任:劉慶良

總務處主任:陳華福

政教處副主任:戴華福

休衛處副主任:楊振興

團委副書記:李觀康

學校歷史

林屋中學前身是一所鎮辦國中,二排平房,八間教室,三個班,僅100多名學生,教學設施不全,師資力量薄弱。這種狀況,引起了林屋機械廠廠長、農民企業家林文芳的沉思。這位全國勞動模範,有感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必須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展,有感於作為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對於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作用,有感於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責無旁貸,暗下決心要在林屋村辦一所高水準的中學。

1987年2月,林文芳出席省人代會,特意拜訪了與會代表、82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秦萼生。秦老欣然題下“吳川縣林屋中學”的校名,七個魏碑體大字遒勁有力。此後三年,林文芳一面積極儲備資金,一面在幹部民眾中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使村民認識“科技興國、教育興邦”的道理,並著手解決校址和用地等問題。

1990年5月17日,林屋機械廠成立了包括林文芳廠長,林樹全、林海副廠長等在內的十六人建校籌備領導小組。7月,建校工程正式開工。

1991年7月,第一期基建工程峻工,建成辦公樓一幢,教學樓二幢共18個教室,用於實驗的教學附屬樓一幢,學生宿舍樓一幢,教工住宅樓二幢共24套房,食堂一幢。草圃、綠籬、樹木、校道、路燈等環衛設施按花園式單位標準建設,課桌、實驗室設備、音樂室設備、體育運動場、體育器材設備和教師辦公設備均按標準配齊。當年林屋中學招生指標列入吳川招生計畫,試招高中普通班一班48名學生,高中職業班一班32名學生,國中4個班224名學生。

1992年後,該校高、國中逐年增加班級,學校逐步上規模。1996年高中發展到14班748名學生,國中發展到14班793名學生。並於1996年被評為湛江市一級學校。

該校近年繼續加大發展步伐。1996年9月動工興建一幢高八層、面積3400多平方、總造價300萬元的綜合大樓。綜合大樓於1997年9月投入使用,除設定行政機構辦公室外,還設立物理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歷史室、地理室、閱覽室等功能室。

在1995年建起全國農村中學第一個200米塑膠跑道田徑場的基礎上,1997年該校繼續投入40多萬元興建了一個400米標準跑道的煤渣田徑場。

1997年秋季,投資50多萬元裝修原有的教學樓和教師宿舍樓,並增建三個教室。1998年再投入280萬元興建二幢六層、共有22個套間、面積3100平方的教師宿舍樓。教師住房面積共9158平方,人均達86.4平方,超過省一級學校標準。

為最佳化育人環境,最近投資60萬元,建起學校圍牆,並且改建了校門,填平了空置的池塘,擴大了校園使用面積。還花大氣力搬遷校內104口墳墓,投入20多萬元平整墳地,並鋪設草坪,種植綠化帶,使校園實現了綠化、美化、淨化。校園樹木參天,綠草茵茵,花香沁人。

該校硬體設施完善,功能室配齊配足儀器設備。設定語音室2個、化學實驗室2個、物理實驗室3個,電腦室2個共設有147台電腦,多媒體電教室設有268個座位和4台大彩電,圖書館藏書近6萬冊。生物室、地理室、歷史室、舞蹈室、音樂室、校史室等功能室配置充足設備及資料。各類體育器材齊全。

在村辦企業林屋機械廠的鼎力支持下,林屋中學正一步步向省一級學校的目標邁進。

教研改革成果 

作為一所農村中學,林屋中學新生錄取分數線相對偏低。評為湛江市一級學校之前,該校新生優秀生年年是零;評為湛江市一級學校後,高一、初一優秀生僅1%,可謂鳳毛麟角。該校正視低起點,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讓學生打好紮實的知識基礎,並強化能力訓練和知識遷移,進而提高整體素質,創造“高出”的奇蹟。

該校教學管理主要從常規教學入手,突出“雙基”,深入開展“六進課堂”活動,積極貫徹湛江市教局提出的“精講、善導、激趣、引思”八字模式,追求“講得精當、導得有序、激得合理、引得適度”的境界。教師課前多用功,突出重點;教學語言力求精當,言簡意賅,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教師始終把微笑帶給學生,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處處鼓勵學生,努力把課堂教學變為“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師生之間,形成濃厚的合作氛圍,努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該校還注重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藉助講中有練、以練帶講、講練結合等形式並通過誘導、啟發、點撥等方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及對知識的分析、綜合能力和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該校堅持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每學期期中期末,由學校領導和學科組長組成工作小組,專門對教師工作進行評估。此外,還借市教局一年一度的國中常規教學檢查,督促教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

該校近期安裝了電教平台,各學科組多次進行示範課教學活動。目前,該校75%以上教師能使用電化教學。該校語音室和電腦室得到最大程度的運用。語音室每天都有兩個班上英語聽力課。開設電腦課程以來,學生興致一直不減,80%以上的學生能獨立操作。該校先後開設了五期電腦培訓班,所有教師都通過了電腦水平測試。教師利用電腦進行教研活動已蔚然成風。

該校教研活動氣氛濃厚,每學期都開展教學比武活動,評選優秀教案和最佳一課。並推薦優秀說課參賽,1999年獲湛江市級獎2人,吳川市級獎9人。2001年活動課設計獲省級獎1人,市級獎2人。近年,該校通過教學評比,湧現出一批後起之秀,各學科都有優秀教師嶄露頭角。

林屋中學青年教師多,工作熱情高,思想觀念新,但缺乏教學經驗。為了培養青年教師,該校對每年新分配來的教師都進行崗位培訓,並挑選最好的教師幫助指導。同時大膽啟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壓重擔。目前該校年級及學科管理人員基本是青年教師,中層領導平均年齡不到30歲,校領導成員平均年齡不到40歲。

該校不僅注重教學實踐的探索,還注重教研理論的總結。每學期,教師都撰寫教學總結,每學年都撰寫教學論文。近年該校教師發表在市級以上刊物的論文共20多篇。

在教研立項方面,該校語文組繼續開展“導入教材——掌握教材——引出教材”的教學模式實驗,探索語文教學的特殊規律;英語組立項“四環教學法”(展示問題、學生自學、教師講授、測試補教);數學組立項強化技能訓練,創建解題高速通道;物理組以基礎教育為中心內容,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化學組堅持精講多練,深化理解;歷史組立項“三環教學法”(讀、講、練);生物組立項“反例教學”。均取得明顯成效。

該校還建立“愛心基金會”,大力開展“愛心助學”活動,資助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近年受益學生達數百人。高中學生林木養1998年秋以低於其他面上普通中學錄取線幾十分的成績進入該校學習,半年後因生活困難打算輟學。該校得知他的情況後,鼓勵他戰勝困難,安心學習,並免了他後5個學期的學雜費。林完成高中學業後參加高考,以優異成績被全國重點大學解放軍南京理工大學錄取。

該校新生儘管入學成績偏低,但在園丁的辛勤培育下,通過三年的努力學習,學習成績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創造了“低進高出”的奇蹟。該校近年高考年年取得好成績。1999年186人高考,錄取87人,其中考上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2人,考上其他本科院校4人;2000年238人高考,錄取113人,其中考上本科院校5人;2001年180人高考,錄取107人,其中1人考上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7人考上其他本科院校,26人考上省大專院校。該校學生近年參加全國及省市學科競賽,80多人次獲得獎勵。

教育特色

林屋中學的辦學目標是: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該校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素質,在抓好常規教學的同時,抓好思想道德品質、科技素質、身體素質、勞動技術和個性特長等方面的培育。

抓實德育工作。該校形成以黨支部為核心,包括團支部、政教處、少先隊、年級組、班主任、學生會、家長學校等在內的德育隊伍,明確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能力,形成社會主義

湛江市高中學校

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本任務盤點湛江市高中學校。
吳川市林屋中學
吳川市樟鋪鎮第二中學
吳川市板橋中學
吳川市中山鎮唐祿中學
吳川市中山鎮三柏中學
吳川市黃坡鎮平城中學
吳川市川西中學
吳川市塘尾中學
吳川市覃巴中學
吳川市蘭石中學
吳川市淺水鎮第二中學
湛江市吳川文武學校
吳川市同舟中學
湛江市第五中學
吳川市第三中學
吳川市第二中學
吳川市城東中學
湛江市實驗中學
雷州市北和中學
雷州市龍門中學
雷州市龍門鎮第三中學
雷州市龍門鎮第二中學
雷州市南興中學
雷州市松竹鎮寬儀中學
雷州市紀家鎮紀家中學
雷州市紀家第二中學
雷州市唐家中學
廣東省國營幸福農場中學
廣東省湛江農墾火炬中學
雷州市烏石中學
雷州市流沙鎮流沙中學
雷州市東里中學
雷州市東里鎮第二中學
雷州市雷高鎮中學
雷州市沈塘中學
湛江市華僑管理區中學
雷州市客路中學
雷州市客路鎮第二中學
雷州市新城中學
雷州市實驗中學
雷州市雷城中學
雷州市附城中學
雷州市附城鎮第二中學
湛江市第十三中學
雷州市第三中學
雷州市第六中學
雷州市第二中學
雷州市白沙中學
廉江市吉水中學
廉江市河唇中學
廣東省湛江農墾紅湖中學
廉江市塘蓬中學
廉江市塘蓬鎮第二中學
廉江市石嶺中學
廣東省湛江墾東升中學
廉江市雅塘中學
廉江市青平中學
廉江市青平鎮沙鏟中學
廣東省湛江農墾紅江中學
廉江市營仔中學
廉江市安鋪中學
廉江市安鋪鎮第四中學
廉江市安鋪鎮第三中學
廉江市安鋪鎮第二中學
廉江市安鋪第一中學
廉江市橫山中學
廣東省國營紅江農場晨光中學
廉江市新民中學
廉江市營仔三中
廉江市新華中學
廉江市平坦中學
廉江市平坦鎮二中
廉江市良垌中學
廣東省湛江農墾黎明中學
廉江市育才職業高級中學
廉江市石城中學
廉江市石城鎮第二中學
廉江市羅州中學
廉江市廉江中學
廉江市第四中學
廉江市第三中學
湛江市培才學校
廣東省湛江農墾綠洲中學
徐聞縣第一中學
徐聞縣五一農場中學
廣東省湛江農墾南華中學
徐聞縣下橋中學
徐聞縣下橋第二中學
徐聞縣城南中學
徐聞縣邁陳中學
徐聞縣角尾中學
徐聞邁陳第二中學
徐聞縣海安中學
徐聞縣龍塘中學
徐聞縣龍塘第二中學
廣東省國營紅星農場中學
徐聞縣前山中學
徐聞前山第二中學
徐聞縣下洋中學
徐聞縣外羅漁業中學
徐聞縣新寮中學
徐聞縣錦和中學
徐聞縣曲界第二中學
徐聞一中
徐聞縣徐聞中學
徐聞縣徐城中學
徐聞縣五里中學
徐聞縣立品中學
徐聞縣和安中學
徐聞縣第二中學
徐聞縣大黃中學
徐聞縣城北中學
遂溪縣楊柑中學
遂溪北坡鎮興文學校
遂溪縣城月中學
遂溪縣洋青鎮西捅中學
遂溪縣茂戌中學
遂溪縣第一中學
遂溪縣第三中學
遂溪縣大成中學
遂溪附城中學
湛江市第七中學
湛江農墾實驗中學
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湖光中學
湛江市麻章中學
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城家中學
湛江市麻章第一中學
湛江市民安中學
湛江市東海島試驗區民安鎮新民中學
湛江市覺民中學
湛江市東海島試驗區東山鎮第二中學
湛江市硇洲中學
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東南中學
湛江市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德才中學
東海島東簡中學
湛江市南三德成中學
坡頭區麻斜中學
湛江市乾塘中學
坡頭區米稔中學
湛江市坡頭第二中學
湛江市愛周中學
湛江市寸金中專學校
湛江市坡頭區南調中學
湛江市坡頭區第一中學
湛江市坡頭區上圩中學
湛江市坡頭區龍頭中學
湛江市坡頭區南三第二中學
湛江市坡頭區官渡鎮石門中學
湛江市官渡中學
湛江港務局第一中學
湛江市第九中學
湛江市第十四中學
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學
湛江鐵路中學
湛江鐵路工程公司職工培訓中心
湛江市第十一中學
湛江市第十六中學
湛江第二中學
湛江市第十二中學
湛江市第二十中學
湛江氣象學校
湛江海濱中學
湛江市第十中學
湛江港務局第二中學
湛江港務局第三中學
湛江市第十七中學
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南三中學
吳川市第一中學
湛江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廉江市第二中學
湛江市第六中學
雷州市第一中學
廣東省遂溪縣第二中學
湛江市第四中學
湛江第一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