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人詩

吳人詩

①吳(yú娛):即“虞”字。 ③惕:《說文解字》:“惕,敬也。 ⒄豐:借為“封”,築台祭天。

原文?

《石鼓文》中的第

?篇詩,原詩見右圖。

注釋?

①吳(yú娛):即“虞”字。負責管理山林和田園的官員。 ②亟:通“極”。 ③惕:《說文解字》:“惕,敬也。” ④□(左上才下食右丮,音zài載):《說文解字》:“□,設飪也。從丮,從食,才聲,讀若載。” ⑤奄:同。掩”。 ⑥特:公牛。 ⑦祖:出行祭路神。 ⑧大祝:即太祝,掌祝辭祈禱的官員。 ⑨禘(dì帝):祭祀名,此指殷祭,即天子諸侯宗廟的大祭。 ⑩庸:任用。《商君書·農戰》:“夫國庸民以言,則民不畜於農。” ⑾□(左上木下土右丸,音yì藝):同“藝”,指園藝。 ⑿逢:言園囿林木之盛。⒀(yōu優):牝鹿。 ⒁□(起己換為束,音qì氣):小步輕輕地走。 ⒂屯:聚集。 ⒃緟(chóng重):增益。 ⒄豐:借為“封”,築台祭天。《史記·秦始皇本紀》:“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譯文?

虞官對一草一木都非常愛惜,
無論白天夜晚工作總是兢兢業業。
一會兒跑西一會兒跑北,
他的功績無法掩蓋職位沒人代替。
說起來還有更稀奇,
這一次他要用大特牛去獻祭。
回到營房他又想主持祭祀,
還向太祝說了自己的主意。
過去諸侯祭祀祖先也曾將他任用,
貢獻園藝技術令那山林茂密。
園圃中物產因此十分富庶,
許多母鹿和公鹿在奔跑遊戲。
我們對疆域進行了治理,
聚集糧草增加收益。
大田裡豐收在望,
文武官員都盼著品嘗美味的大米。
所有謀劃將開始實施,
周王朝派來使臣參加了祭禮。

賞析?

《石鼓文》的第四首詩是《吳人詩》。該詩所敘即《史記》所記秦文公十年,“初為鄜畤”,設飪祭祖之事。此詩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掌管山澤苑囿和田獵的官員吳人(即虞人)的形象。它雖然不是負責祭祀的官員,卻很熱心地想參加主持祭祀。在他管理的地方,林囿深美,野鹿成群。詩人用極簡省的筆墨,使得一個對山林田園懷著深愛,一會兒跑東,一會兒跑西,忙忙碌碌、兢兢業業,有時又有點異想天開,企圖做些越俎代庖之事的虞人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十分生動可愛。詩雖寫祭祀之事,卻並不真敘祭祀內容。這種以虛寫實的手法,是詩人對創作規律充分把握的結果,在早期詩歌創作中,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