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蟎胺

本品屬醯胺類殺蟎劑.對各種蟎類和半翅目、同翅目害蟲具有卓效,而旦對蟎類各生長期均有速效和高效,持效期長.

名稱

吡蟎胺

相關資料

【中文稱】吡蟎胺;心蟎立克;N-(4-特丁基苄基)-4-氯-3-乙基-1-甲基-5-吡唑甲醯胺
【英文名稱】tebufenpyrad;Comanche;Masai;Oscar;Pyranica;N-(4-tert-butylbenzyl)-4-chloro-3-ethyl-1-methyl-5-pyrazolemethylamide;4-chloro-N-(4-(1,1-dimethylethyl)phenyl)methyl-3-ethyl-1-methyl-1H-pyrazole-5-carboxamide
【結構或分子式】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333.8
【熔點(℃)】61~62
【蒸氣壓(Pa)】0.010787mPa(40℃)
【毒性LD50(mg/kg)】
雄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595,雌大鼠為997,野鴨大於2000;大鼠急性經皮LD50大於2000,雄小鼠224,雌小鼠210。經Ames試、微核試驗、果蠅翅點滴試驗等均未見致突變作用。對蜜蜂無毒。
【性狀】
純品為白色結晶
【溶解情況】
溶解度:水2.8mg/L(25℃)。溶於丙酮、甲醇、氯仿、乙腈、正己烷和苯等大部分有機溶劑。
【用途】
葉蟎科(蘋果全爪蟎、橘全爪蟎、棉葉蟎、硃砂葉蟎等)、跗線蟎科(側多跗線蟎)、癭蟎科(蘋果刺銹蟎、葡萄銹蟎等)、細須蟎科(葡萄短須蟎)、蚜科(桃蚜、棉蚜、蘋果蚜)、粉虱科(木薯粉虱).與三氯殺蟎醇、苯丁錫、噻唑蟎酮等無互動抗性。真無內吸性,但有滲透活性,對目標作物有極佳選擇性,推薦劑量下(25~200mg(a.i.)/L)對大多數作物無藥害。歐美和日本,以 50~200mg(a.i.)/L劑量防抬卒果、梨、桃和扁桃上的害蟎(包括葉蟎和全爪蟎);在日本、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以33~200mg(a.i.)/L劑量防治柑橘的橘全爪蟎棉葉蟎和班真葉蟎;在法閏,以100mg(a.i.)/L劑量防治葡萄櫪始葉蟎;在日本,以100mg(a.i.)/L劑量防治茶樹的神澤葉蟎;在歐洲和日本,以25~200mg(a.i.)/L防治蔬菜上的各種蟎類,如棉葉蟎、紅葉蟎和神澤葉蟎;在西班牙和美國,以250~750mg(a.i.)/L劑量防治棉花上的葉蟎和小爪蟎。
【製備或來源】
以丁酮為起始原斜.反應製得4-氯-1-甲基-3-乙基吡唑-5-羧酸,再與二氯亞碸回流反應,生成相應的醯氯,然後與特丁基苄胺和三乙胺在甲苯中反應,即製得吡蟎胺。
【其他】
pH3~11,37℃時,在水中可穩定4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