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新讀

名家散文新讀

《名家散文新讀》,作者是孫琴安,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描述的是,“散文熱”一直未降溫,許多風行一時的暢銷書,如巴金的《懺悔錄》、梁實秋的《雅舍小品》、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都是散文集。至於魯迅、朱自清、徐志摩、冰心等人的散文,儘管被各家出版社以各種不同的面目與包裝推出,仍是經久不衰,常印常銷,影響遠在詩歌之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孫琴安 編著
ISBN:10位[7543212625] 13位[9787543212626]
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定價:¥28.00 元

內容提要

近十多年來,“散文熱”一直未降溫,許多風行一時的暢銷書,如巴金的《懺悔錄》、梁實秋的《雅舍小品》、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都是散文集。至於魯迅、朱自清、徐志摩、冰心等人的散文,儘管被各家出版社以各種不同的面目與包裝推出,仍是經久不衰,常印常銷,影響遠在詩歌之上。
本書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一些影響的散文家,也包括少數目前被選入教材的當代作家的散文,逐一加以點評,讓人們可以更好地鑑別各家散文的風格和特色。本書可供求學中的廣大學生和青年文學愛好者閱讀。

編輯推薦

散文是一種輕靈而又自由的文體,為我國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數千年來,流派異彩紛呈,名篇佳迭出,一直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一道亮麗景觀。本書以一種輕鬆隨意的文筆,深入淺出地勾勒出每家散文的基本狀況,揭示出每家散文的個性和風格特色。
為了讓讀者能領略到每家散文的風味,在簡要評述的同時,書中還常常根據需要摘引一兩段原文的精彩片斷,使讀者能對每一散文家的語言風格和行文特色有一個切身感受。
全書以散文家生卒年為順序排列,每篇評文既輕鬆隨意,深入淺出,又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後面還附有簡略的作家小傳。如果有些讀者對其中的哪家散文發生了興趣,便可“按圖索驥”,在此基礎上再去尋找與他相關的文學作品和書籍,進行較為深入和系統的閱讀,使其登堂入室。

作者簡介

孫琴安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古代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已出版的菱有《中國評點文學史》、《中國性文學史》、《毛澤東與文化名人》、《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唐詩與政治》、《徐志摩傳》、《現代詩四十家風格論》、《唐人七絕選》、《唐七律詩精評》、《名家讀書法》、《名家寫作法》、《朦朧詩二十五年》、《性文學十講》等二十多部,主編《歷代名臣上書錄》等多種,並發表了大量的散文和評論。

目錄

前言
魯迅——永恆的魅力
馬敘倫——近似古代的筆記
周作人——沖和平淡的首席代表
夏丏尊——平淡中自有章法結構
胡 適——自然流暢,不用重筆
劉半農——寓莊於諧,不拘規矩
郭沫若——揮灑過快,卻又清新誘人
許地山——筆意所到,戛然而止
孫伏園——一種特有的雅趣
周瘦鵑——溫柔而少冷峻之色
袁昌英——豁達大度,揮灑流暢
葉聖陶——樸實之中自有醇美
韜 奮——以早期雜感隨筆為勝
張恨水——言之有物,取徑沖淡
陳 源——一味傾吐著自己的愛與憎
林語堂——精彩片段多在議論
鄭逸梅——意味雋永,情趣盎然
徐志摩——活潑華麗,充滿靈氣
郁達夫——多為才情之作
茅 盾——直拗硬朗而少圓潤輕靈
方令孺——筆觸細膩,感情深摯
許欽文——筆墨淡而節奏偏慢
成仿吾——縱筆而下,直抒胸臆
曹靖華——濃重的抒情色彩
廬 隱——最妙的還數小品
朱自清——淡泊之中時露清麗
王統照——不名一狀,也不成派
鄭振鐸——稍加用心,再可提升
孫福熙——徐徐敘來,老成大度
田 漢——早年流麗,晚年質樸
豐子愷——給人以恬淡而有味的享受
瞿秋白——文學、政治、哲學的組合
聞一多——從冷峻、理性到烈火
老 舍——俚而不俗,俗中有雅
俞平伯——自由舒緩中時見雅意
冰 心——親切,自然,溫柔
蘇雪林——議論中有見解,顯靈氣
魏金枝——終究以議論為長
曹聚仁——紛陳雜出,削足適履
阿 英——直筆多而曲筆少
夏 衍——閃過光亮
蔣光慈——強烈豐富的感情
魯 彥——人情味與人性色彩
巴 人——冷嘲熱諷,憤世嫉俗
梁實秋——以思想、學富、議論取勝
許 傑——把靈魂與生命注入文中
石評梅——文風清妙,字句美麗
胡 風——理性支配下的澎湃詩情
趙景深——客觀真實,時帶趣味
沈從文——秀麗雋永,灑脫自如
馮雪峰——剛健有餘,柔美不足
梁宗岱——清麗迷人中的朦朧詩意
黃藥眠——明朗、感奮的基調
聶紺弩——自成趣味與奇響
臺靜農——自有詳略,自有剪裁
鍾敬文——清朗絕俗,自有追求
朱 湘——時老成,時犀利,時柔和
黎烈文——樸素流暢,偶耍花槍
孔另境——忠實的紀實者
丁 玲——注意穿插人物與畫面
凌叔華——當以才情取勝
沙 汀——善用輕筆,不喜重筆
艾 蕪——樸素、輕便的文字
巴 金——真誠親切的交流
楊 剛——踩著感情的火輪滾動
葉靈鳳——以一小點來忽遠忽近地放射
馮 至——樸素中見華美
樓適夷——時簡時繁,絕不冗長
施蟄存——懂得語言的妙諦
臧克家——精練流暢,時露詩情
梁遇春——快談,縱談,放談
李廣田——流暢恬淡,抒情中蘊含詩意
李健吾——頗懂散文的節奏與韻味
吳伯簫——左右揮灑,皆成妙文
徐鑄成——簡潔約束,自能傳神
蹇先艾——一種帶有議論的敘述
陳伯吹——淺顯易懂,色調明朗
謝冰瑩——平實暢達中的熱情與活力
黃 源——喜歡講究條理
繆崇群——樸素之美,人情之美
杜 衡——語言老成,轉換隨意
蕭 軍——跳躍時方顯靈氣與聰明
廖沫沙——東拉西扯為雜文
田仲濟——寫法多樣,句法多變
陸 蠡——屬於自己的一種議論
傅 雷——很懂得語言選擇的重要性
周立波——欠文采,卻有板有眼
秦瘦鷗——趣味多而深刻少
吳組緗——正面、反面、側面都寫
靳 以——天真爛漫,單純明淨
麗 尼——有一種美麗的憂傷
范長江——簡潔而凝重的筆墨
柯 靈——爐火純青,下筆有神
葉 紫——介于格言與隨感之間
徐懋庸——酷肖魯迅的雜文
師 陀——只覺得有些恬淡
蕭 乾——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卞之琳——簡潔明快,莊重嚴謹
季羨林——清泉流瀉,春風駘蕩
鄧 拓——長於議論,又能寫意
何其芳——美麗而詩意的
鳳 子——一種特有的情感氣氛
楊 朔——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
陳企霞——論證嚴密,層層推斷
唐 搜——曾有過種種嘗試
陳荒煤——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草 明——似少一種深邃的思考
孫 犁——平易淡朴的文風
葉君健——藝術上有多種特色
趙清閣——以情為重的文章
王西彥——良知與正義感支配下的抒寫
徐 遲——用新聞的手法追求完美
周而復——長於紀實,不拘一格
杜 宣——始終保持平穩的節奏
嚴文井——帶有思索的低抑情緒
馮英子——自然質樸,別饒情
碧 野——從粗壯激越到明麗抒情
劉白羽——褒貶不一的抒情文
蘇 青——拉雜中也會生動出彩
吳祖光——說真話,有骨氣
韋君宜——早年天真,晚年反思
秦 牧——注意技巧,懂得剪裁
黃秋耘——諸體皆備,隨筆尤勝
馮 牧——總用夾敘夾議的方法
郭 風——得心應手,無施不可
黃 裳——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
張愛玲——大多都是信筆寫去
魏 巍——以真摯的情感打動讀者
歐陽文彬——只需要真誠與質樸
蔣星煜——自然質樸的文風
艾 煊——很注意語言的節奏
何 為——注意人物與情節
牛 漢——表達生命的體驗與發現
峻 青——強調立意與情感
袁 鷹——一絲不苟,情致綿綿
岑 桑——暢達流麗,精練生動
張天健——濃淡相宜,疏密有致
邵燕祥——橫也成文,豎也成文
趙鑫珊——心靈航程中的永恆瞬間
小 思——從文章中感受其氣質
葉文玲——以文反映時代脈搏
馮驥才——妙不可言,別是一家
黃河浪——似不經意,實很講究
余秋雨——有自身的節奏與辭彙
王周生——更接近於一種時文的寫作
張抗抗——個人性靈的刻錄
趙麗宏——心靈與語言的雙重之美
胡繩梁——枝葉扶疏,神清氣朗

書摘

書摘
胡適——自然流暢,不用重筆
毋庸置疑,胡適也是通今博古、學貫中西的文壇大師,他的學說和倡導
白話文的功績,已經為許多人所公認了。學術而外,他在文學上涉獵較多的
是詩與散文,就中又以散文為多。有散文集《四十自述》、《胡適的南遊雜
記》、《說儒》、《貞操問題》、《文學改良芻議》、《海外讀書雜記》、
胡適留學日記》、《丁文江的傳記》、《治學的方法與材料》、《我們走
那條路》等,此外,諸如《胡適文存》、《胡適文選》、《胡適之白話文鈔
》、《胡適言論集》、《胡適學術文集》、《胡適來往書信選》、《胡適論
說文選》之類,那就更多了。
不必歸類,但視其書名,也可以看出胡適散文所涉及的面是相當廣的。
他的新詩長於說理,其實他的散文也長於說理,好發議論。可以說他的散文
大半以上都是議論文,從政治、文學、哲學、歷史,乃至生活、宗教、道德
之類,他都議論。對於虛假的倫理道德,不論中外,他都一概加以痛斥,毫
不客氣,如《易卜生主義》一文是反對宗教中的虛偽一面的,其中一段寫道

宗教的本意,是為人而作的,正如耶穌說的,“禮拜是為人造的,不是
人為禮拜造的。”不料後世的宗教處處與人類的天性相反,處處反乎人情。
如“群鬼”戲中的牧師,逼著阿爾文夫人回家去受那盪子丈夫的待遇,去受
那十九年極不堪的慘痛。那牧師說,宗教不許人求快樂;求快樂便是受了惡
魔的魔力了。他說,宗教不許做妻子的批評他丈夫的行為。他說,宗教教人
無論如何總要守婦道,總須盡責任。那牧師口口聲聲所說是“是”的,阿爾
文夫人心中總覺得都是“不是”的。後來阿爾文夫人仔細去研究那牧師的宗
教,忽然大悟。原來那些教條都是假的?都是“機器造的”!
就是這樣,胡適在許多文章中,都對那些他白認為虛假、腐敗、醜陋的
社會現象和人生現象進行揭露,條理都很清楚,但文筆決不像魯迅那樣犀利
,胡適也有明快的地方,但較之魯迅那些潑辣的文字,他的態度要溫和多了
。也不知是什麼原因,胡適的文章中很少出現尖苛的文字,但這未必就說明
他不深刻,尖苛與深刻並不一定成正比,尖苛也未必是深刻的必備條件。胡
適的論說文中常有一種溫和態度,使你容易接受,有時使你感到親切,決不
強加於人。他有時也諷刺,但諷刺也是溫和的,如《差不多先生》中的一段

差不多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