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大龍洞風景區

吉首市大龍洞風景區

大龍洞風景區位於花垣縣大龍鄉境內,距吉首市41公里,沿矮大公路而進即達景區。主要景點有: 天下第一洞瀑——大龍洞瀑布:自山腰洞口噴發而出,呈扇形狀。瀑布落差達208米,最大寬度88米,最大流量每秒398立方米。寒武系地質公園——屬寒武系的車夫組地質層,距今5.4—4.9億年。龍母宮:位於洞瀑源頭,殿外水簾垂懸,殿內數千平方米,溶洞奇觀盡收眼底。翠竹長廊及四十里水路畫廊里的筒車、拉拉渡、情人灣、和心潭等景觀讓您大飽眼福。千年古藤和心樹、和心泉、和心池、仙人橋、石劍峰、八十羅漢峰、翼王坡等令您嘆為觀止。

簡介

線路圖線路圖

大龍洞景區地處吉首、鳳凰、花垣3市縣交界處,從矮寨鎮一條大峽谷到大龍洞瀑布正好20公里,兩岸的蓮團溝、桃花溝、小龍洞、牛角河、兩岔河等溝溝汊汊又是20公里。40公里的範圍,溝壑縱橫,景點密集,風情濃郁獨特。

大龍洞風景區交通十分方便,有飛機到達張家界和銅仁大興機場,有枝柳鐵路經過吉首市內,長渝高速公路從風景區內穿越,目前從吉首市內沿209、319國道行車到矮寨,再沿矮(寨)大(龍洞)公路順河而上即可到達大龍洞風景區。

地理環境

大龍洞風景區屬雲貴高原餘部武陵山脈尾端,在遠古之時曾是浩瀚的海洋,屬寒武紀地層(距今5.4~4.9億年)。後經“燕山運動”,地殼多次發生折皺、破裂、抬升和自然力的長期切割、侵蝕作用,使之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地勢,凹者為谷,凸者為山,這樣形成了奇峰、河谷、平川、河島、瀑布、溶洞、暗河,構成了風景區的奇特自然景觀。 風景區氣候溫和濕潤、空氣清新、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5~19.2℃。

自然風景

居住在大龍洞的老百姓管峒河叫“一條河”,正是這“一條河”給大龍洞景區以靈氣,雖說是峽谷,但河面並不太窄,只是時而蜿蜒時而伸直,時而深潭時而淺流,讓人琢磨不透。而這條河真正美在四季變化:春季她是一彎豆綠,水草同色,寧靜而溫柔;夏天如遇山洪它像一群脫韁的野馬奔騰呼嘯,勢不可擋;秋季她清澈見底,像一塊塊明鏡嵌在河中;冬天河床籠罩在白皚皚冰雪中,只剩下一處處冒著熱氣的潭水,像早上苗家姑娘遞到客人面前的一盆盆熱氣騰騰的洗臉水。“一條河”兩岸山色清幽:有的懸崖如削,有的山巒重疊,一個靠著一個,連綿不斷,給人一種那山更比這山高的感覺。

這裡是水車的王國,沿河兩岸一處處一排排三五成群的水車在峽谷中日夜吱呀吟唱,把一筒筒河水灌進農田。遠遠望去就像一群苗家阿婆在紡紗織布。水車日夜勞作,它不用一顆釘,不耗一兩油,不冒一絲煙,真算得上低碳經濟的“鼻祖”。據說水車是一位苗家阿婆受了紡車的啟示而發明的,如果活到現在,她可以去領諾貝爾發明獎啊!在河灣處我們發現多處榨房碾房的遺址,如果有哪位“油匠”、“碾子客”來恢復這些榨房和碾房,再辦個“農家樂”什麼的,用碾子碾的米煮飯, 用榨房榨的油炒菜,吊不到現代遊人的胃口才怪呢!

大龍洞風景區內有34個清一色的苗寨,寨子大小有四五十戶、七八十戶、百多戶不等。住在這裡的苗家人,講苗話,穿苗衣,唱苗歌,婚喪喜慶接人待物完全按苗家傳統行事,絲毫不受外頭的影響。這是一個自然的苗族原生態文化保護區。為了不占耕地,這裡民居依山而建,一直延綿到山腰,一色的青瓦竹牆,錯落有致,構成一道獨特的景觀。竹牆是用當地盛產的山竹編織而成。要讓竹牆不透風怎么辦?聰明的苗家人就用稀泥巴摻和軋碎的稻草鮮牛糞,這樣稀泥不僅能糊上壁,還光亮防蟲,密不透風,經久耐用,苗家人用智慧化腐朽為神奇!不過這些神奇正在接受挑戰,路邊一堆堆水泥磚將取代竹牆,讓遊人升起陣陣隱憂。

大龍洞瀑布和小龍洞瀑布是這個景區的核心景點,在相距10公里的地方有兩個巨型瀑布,不僅在中國即使在世界也是少有的。大龍洞瀑布上游第一個出口在花垣縣雅酉鎮火焰山,經下水、烏斗村到鳳凰縣柳薄鄉的消水寨再次進洞,在匯集禾庫天星和米良雷公洞的水後,又從大龍洞懸崖絕壁的洞口噴薄而出,高218米,寬20餘米,飛流直下,聲若驚雷,氣勢磅礴。碰上晴天,濺起的水花映出道道彩虹,如仙境一般。小龍洞位於花垣縣排碧鄉,它的主要特色是瀑布群。在高約500米左右的懸崖上,相距不到100米的地方,有4條瀑布,最高的從147米處飛流直下甚為壯觀。外地遊客和初次到大龍洞景區的人,見到這樣景觀會感到驚心動魄而收穫滿滿。

據老人們回憶,大龍洞瀑布曾經是個陰森恐怖,被人們敬若神明的地方。瀑布出水一公里多的河道兩旁及四周懸崖,都是古木參天,遮天蔽日,平時只聽見聲響如雷,卻看不見瀑布。如遇電閃雷鳴,洞口還會噴出道道電光。附近寨子千百年來不敢餵雞,生怕雞叫惹怒雷公,直到這裡修電站後才聽到雞叫。如遇天旱,周邊幾十里外的苗民百姓都要趕來殺豬宰牛祭祀求雨。這裡曾經是一個天然的動物園,野豬、豺狼、豹子、麂子成群結隊自由自在出沒,猴子在懸崖上跳來跳去,如入無人之境。老鷹、老鴉、鷂子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我在米良工作時,駐點在高如寨,正好坐落在大龍洞的頭頂上。住戶苗族老大媽抱怨說:過去猴子經常進屋偷包穀,野豬和家豬搶食吃。這裡曾經是一個蛇島,有眼鏡蛇,有五步蛇,有銀環蛇等數不勝數。我們的一個幹部路過大龍洞口,就曾碰上18條蛇,嚇得話都說不出來。這裡曾經是魚的天池,每年漲桃花水或山洪暴發,洞庭湖親沙鮭鯉等魚“走上水”,到大龍洞口就走到盡頭,水消後滿潭魚躍,幾十斤一條,被苗家人奉為神魚。

飲食文化

桃 花 蝦

桃花蝦桃花蝦

桃花蝦,苗語稱“打跟霧”。其在桃花盛開的時節繁殖最旺盛,最容易撈取,人們因此冠其美名——桃花蝦。

桃花蝦,是一咱生在河中石頭下面或水草中的小水蟲。有黑蟲、黃蟲、黑白相間三種,其中以黑蟲最多,黃蟲次之,黑白相間原較少有。桃花蝦生長的環境是無工業污染的清水區

撈桃花蝦是每年農曆二、三月漲桃花水的時候,可隨便挑選一處淺水且石頭較細處,用腳踩緊撈網,用鎬鋤在撈網上方水域用力翻動石塊,蟲子便隨流水進入撈網,反覆幾次後,又移動撈網,一天可撈桃花蝦好幾斤。撈取桃花蝦後,回到家裡立即用篩子在火上烘乾或倒進鍋內焙乾 ,放在通風處晾乾即可炒食和出售。

桃花蝦味道鮮美可口,是苗家待客一道佳肴。

酸魚

酸魚酸魚

酸魚,苗語稱“畝消”。它以味美、酸甜、香辣可口的特點,成為苗家人上等佳肴,是苗家特有的風味菜。

酸魚的製作方法是先挑選半斤以上的鮮魚,剖肚洗淨頰鰓,再抹上食鹽,置放壇內,鋪放平整,待至一兩天即取出放在竹篩子晾著,水乾就收。再將糯米粉或包穀粉、辣椒粉和其它作料放進魚腹內腔,再放於壇內,上用桐葉或包穀殼覆蓋,加以竹圈竹梢卡住壓緊,蓋好壇口,壇口圍槽盛水。一定時間後,隨時可以從壇里取出食用。

酸魚還可以拌上酸辣椒、酸茄子、酸蒜頭、酸蔥等多種酸菜,這些酸菜既可單炒食用,又可作為作料搭配其它菜調味。

菜豆腐

菜豆腐菜豆腐

菜豆腐是湘西名聞遐邇的特色菜。做這道菜,首先倒適量冷水入鍋,再將事先用石碓沖細的黃豆粉倒入並拿筷子攪勻,文火煮開後即倒入青菜,稍加攪拌,再文火煮至湯水變清,即可放入野蔥、大蒜、辣椒粉末等佐料,燜蓋一陣,便可食用。菜豆腐有細嫩、鮮軟,香濃的特色,加之成本低廉,是湘西人日常最喜食用的主菜之一。

罐罐菌炒肉

罐罐菌炒肉罐罐菌炒肉

罐罐菌,又名羅漢菇,也叫牛肚子菇。罐罐菌通過人工加工以後,晾曬乾,認真收藏,可保鮮色美味。罐罐菌營養價值極高,吃罐罐菌以炒為最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