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峒河國家濕地公園

吉首峒河國家濕地公園

峒河系沅水的上游支流,是吉首市的母親河。峒河濕地公園動物植物資源豐富。經調查,有維管束植物1142種、602屬、180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二級保護植物10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12種,列入國際公約保護植物名錄CITES附錄Ⅱ的蘭科植物12種。有野生脊椎動物256種,其中水生脊椎動物33種、陸生脊椎動物223種,分布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金雕和白頸長尾雉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大鯢、虎紋蛙等23種。

基本信息

建設背景

吉首峒河國家濕地公園吉首峒河國家濕地公園

吉首峒河濕地公園是以寬谷河流、河漫灘、江心洲與草本沼澤為主體,包括庫塘、溝渠和稻田等人工濕地在內的複合濕地生態系統,同時還包括谷坡兩側森林生態系統,典型的湘西農耕文明、民俗風情和民族文化賦予濕地景觀以特殊的魅力。已具備建設國家濕地公園的必要性和基本條件。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種濕地則是“城市之腎”,城市因為有了森林和流動的水體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景色宜人。近年來,吉首市圍繞打造“城市之肺”和“城市之腎”,大力實施50萬畝環城生態圈建設和峒河濕地公園建設,林水有機結合,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環境建設

時光回溯至1999年,該市20萬畝環城生態圈建設經州人民政府批准立項,規劃實施面積19.8萬畝。近年來,該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著力建設生態吉首,全市封山育林50萬畝,大力開展退耕還林、世行貸款造林、日本小淵基金生態造林、國債資金造林等生態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6.8萬畝。因退耕還林工程成績突出該市被評為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中外林業科技合作項目———小淵基金吉首市峒河生態造林工程被日方讚譽為優質工程。實現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資源雙增長,森林覆蓋率達到61.8%,林業用地面積增至122萬畝,森林蓄積量達138萬立方米,較1999年分別增長4.1%、9.8%、72.6%。

核心區域生態建設力度加大。啟動紅楓、芙蓉崗等七大森林公園建設,城市綠化覆蓋率、城區綠地率分別達到32.89%、27.1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16平方米。2008年,全市空氣良好天數增加到355天,境域內主要流域峒河、萬溶江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飲用水源水質合格率100%。2008年冬至2009年春,投入資金2200萬元,在重要交通要道、江河兩岸、城區四周精心組織實施“八百里綠色行動”,定植綠化大苗20餘種、127萬餘株,完成綠化美化面積1.4萬餘畝,同步啟動實施新老城區主要街道綠化美化工程,打造生態園林城市。

創新思路,強化節能和管護措施,積極開展生態綜合治理。在農村大力推廣新型適用節能技術,完成沼氣池建設13000餘口,年可減少森林資源消耗13萬立方米。加強生態管護,計畫設定林業管護公益性崗位235個,實現村村都有護林員目標。

而今,20萬畝環城生態圈已全面建成,吉首城市的“生態氧吧”雛形初現。隨著城市擴容提質和國家重點公路吉首市過境公路項目建設的實施,吉首城區面積將由現在的20平方公里拓展到50平方公里以上。吉首的決策者審時度勢,提出建設50萬畝環城生態圈構想,決心把生態建設推向一個新的水平,打造出更加響亮的城市品牌。

“50萬畝環城生態圈建成後,吉首的森林覆蓋率至少提高到70%以上,這個‘城市之肺’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維護生物多樣性、構建生態免疫體系等方面的功能將得到極大提升,城市的人居環境將明顯改善。尤其是作為人類農耕文明縮影的峒河濕地品牌的打造,將對吉首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吉首市林業局局長石元雲滿懷信心地勾勒著吉首市的生態遠景藍圖。

建設措施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該市將保護濕地生態平衡、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編制了峒河濕地公園建設規劃,將峒河濕地公園區劃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珍稀動物水禽保護區、生態觀光旅遊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及宣教展示區。近年來,該市組織在峒河濕地公園內實施退耕還林、生態造林等。

工程建設,開展峒河濕地公園植被修復。將峒河濕地公園內森林劃入公益林進行妥善保護,加大對峒河濕地公園亂砍亂伐、隨意征占林地等違法行為的整治打擊力度。該市通過州級立法出台《峒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條例》,依法加大對峒河水源的保護治理。從2002年起,每兩年開展一次峒河魚苗魚種人工放養活動,目前已放養魚苗魚種300萬尾,並設立保護區、禁漁區。

現況

目前,峒河濕地公園基本成型,總面積0.93萬公頃,涵蓋河流濕地、水庫水塘濕地、灘涂濕地、農田濕地等,濕地類型多種多樣。動物植物資源豐富。經調查,峒河濕地公園維管束植物有1142種、 602屬、180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4種、二級保護植物10種,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12種,列入國際公約保護植物名錄CITES附錄Ⅱ的蘭科植物12種。動物資源方面,有野生脊椎動物256種,其中水生脊椎動物33種、陸生脊椎動物223種,分布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3種,是不可多得的基因庫。

獨辟文化濕地的保護蹊徑。峒河濕地公園內人文景觀古樸深厚,德夯的苗鼓、矮寨的公路奇觀、乾州的古城、八仙湖的千年懸棺、農耕文化遺存等,無一不具有厚重的歷史、深遠的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該市在充分利用峒河濕地公園獨特野生動植物多樣性等生態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做好歷史文化傳承文章,將自然的濕地風光、質樸的田園風情、原生態的農耕文明、濃厚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有機融合,實現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景觀的和諧統一,積極探索獨具特色的濕地綜合發展模式,打造湘西首塊國家級濕地公園生態品牌。

中國國家濕地公園名錄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濕地不斷遭到過度開發和破壞。中國濕地資源豐富,單位面積大於100公頃的濕地總面積為3848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亞洲第一。而濕地公園分國家濕地公園和省級濕地公園兩個等級,其中國家濕地公園由中國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
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 | 壩上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 | 白狼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 | 阿拉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 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 | 磨盤湖國家濕地公園 | 扶餘大金碑國家濕地公園 | 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 | 大石頭亞光湖國家濕地公園 | 榆樹老乾江國家濕地公園 | 哈爾濱太陽島國家濕地公園 | 哈爾濱白漁泡國家濕地公園 | 新青國家濕地公園 | 富錦國家濕地公園 | 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 |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 | 揚州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 | 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 | 無錫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 | 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 |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 麗水九龍國家濕地公園 | 德清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 | 衢州烏溪江國家濕地公園 | 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 | 長興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 | 迪溝國家濕地公園 | 泗縣石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 三叉河國家濕地公園 | 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 | 太和沙穎河國家濕地公園 | 太湖花亭湖國家濕地公園 |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 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 | 寧德東湖國家濕地公園 | 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 | 東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 東江源國家濕地公園 | 修河國家濕地公園 | 藥湖國家濕地公園 | 南豐儺湖國家濕地公園 | 滕州濱湖國家濕地公園 | 台兒莊運河國家濕地公園 | 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 淮陽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 偃師伊洛河國家濕地公園 | 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 | 武漢東湖國家濕地公園 | 谷城漢江國家濕地公園 | 蘄春赤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 赤壁陸水湖國家濕地公園 | 荊門漳河國家濕地公園 | 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 | 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 | 千龍湖國家濕地公園 | 酒埠江國家濕地公園 | 雪峰湖國家濕地公園 | 湘陰洋沙湖·東湖國家濕地公園 | 寧鄉金洲湖國家濕地公園 | 吉首峒河國家濕地公園 | 汨羅江國家濕地公園 | 星湖國家濕地公園 | 雷州九龍山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 | 乳源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 | 新盈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 | 南麗湖國家濕地公園 | 雲霧山國家濕地公園 | 酉水河國家濕地公園 | 皇華島國家濕地公園 | 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 | 迎風湖國家濕地公園 | 瀨溪河國家濕地公園 | 彩雲湖國家濕地公園 | 彭州湔江國家濕地公園 | 南河國家濕地公園 | 紅河哈尼梯田國家濕地公園 | 洱源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 多慶錯國家濕地公園 | 雅尼國家濕地公園 | 嘎朗國家濕地公園 | 西安滻灞國家濕地公園 | 蒲城鹵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 千湖國家濕地公園 | 三原清峪河國家濕地公園 | 淳化冶峪河國家濕地公園 | 銅川趙氏河國家濕地公園 | 丹鳳丹江國家濕地公園 | 寧強漢水源國家濕地公園 | 旬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 鳳縣嘉陵江國家濕地公園 | 太白石頭河國家濕地公園 |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 | 貴德黃河清國家濕地公園 | 銀川國家濕地公園 | 石嘴山星海湖國家濕地公園 | 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 黃沙古渡國家濕地公園 | 賽里木湖國家濕地公園 | 烏魯木齊柴窩堡湖國家濕地公園|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