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鰲魚燈

吉水鰲魚燈

“鰲魚燈”是盤谷鎮的一種民間文化,幾經失傳,縣文化館工作人員長駐盤谷村與當地農民一道手把手地學習和改進制作技術,精心編排“鰲魚燈舞”,並錄製成光碟上報國家文化部門,逢年過節還組織鄉親們表演,成為當地農民最愛看的搶手戲。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江西·吉安·吉水

文化遺產名稱:吉水鰲魚燈

遺產編號:Ⅲ-24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吉安市吉水縣

遺產級別:省

相關訊息

11月8日,吉水鰲魚燈工藝製作老藝人劉德良正在向晚輩傳授鰲魚燈製作方法。鰲魚燈是吉水盤谷村的傳統燈彩,由麒麟、獅子、黃龍、鰲魚頭尾4件8節組成,是當地獨特的民間文化,距今有300多年歷史。該縣文化部門一方面加大對傳統燈彩“吉水鰲魚燈”申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一方面對該項目民間藝人進行搶救性保護和記錄,讓這項瀕臨失傳的製作工藝代代相傳。

..

概述

因製作耗資太大,其他燈漸漸失傳,唯鰲魚燈流傳到今天,因為“鰲”字含“獨占鰲頭”(即第一)之意,又與“傲”諧音,顯出不可一世的氣勢,於是保留了皇上所賜的這種燈彩。鱉魚燈由麒麟、獅子、黃龍、鰲魚頭尾4件8節組成,舞者8人,身穿灰蘭色鑲白邊布扣的便衣褲,由鰲頭師傅帶領,麒麟獅子同時翩翩起舞,花節有"團龍"、“會圈”、“踩四門”、“踏之字”、“舉龍”、“打龍”、“步樁”、“傳龍”、“戲珠”等,其中,“矮步樁”獨具特色,看來饒有風味。耍燈時配上打擊樂和嗩吶,在《大開門》、《風入松》、《上、下山虎》、《節節高》、《得勝令》等奔放、熱烈的曲牌陪襯下,顯得千姿百態,看得人口張目眩,驚嘆不已。

簡介

鰲魚燈是吉水盤谷村的傳統燈彩,“谷村一千煙(戶),代代鰲仔燈”。相傳谷村小祠下兵部尚書李邦華在李自成攻破京城以後,看到明朝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為表忠心,也吊死在皇帝腳下。

..

後來的清朝皇帝為籠絡人心,特賜李邦華家眷燈彩一批,歸家玩賞。這批燈彩分為座燈、行燈。座燈有鰲山、龍船、鞦韆架、故事人物燈等;行燈有龍燈、獅燈、鰲魚燈、花燈等。因製作耗資太大,其他燈漸漸失傳,唯鰲魚燈流傳到今天,因為“鰲”字含“獨占鰲頭”(即第一)之意,又與“傲”諧音,顯出不可一世的氣勢,於是保留了皇上所賜的這種燈彩。鱉魚燈由麒麟、獅子、黃龍、鰲魚頭尾4件8節組成,舞者8人,身穿灰蘭色鑲白邊布扣的便衣褲,由鰲頭師傅帶領,麒麟、獅子、龍同時翩翩起舞,花節有"團龍"、“會圈”、“踩四門”、“踏之字”、“舉龍”、“打龍”、“步樁”、“傳龍”、“戲珠”等,其中,“矮步樁”獨具特色,看來饒有風味。耍燈時配上打擊樂和嗩吶,在《大開門》、《風入松》、《上、下山虎》、《節節高》、《得勝令》等奔放、熱烈的曲牌陪襯下,顯得千姿百態,看得人口張目眩,驚嘆不已。

歷史淵源

鰲魚燈是江西省吉安的盤谷村的傳統燈彩,當地有諺曰:“谷村一千煙(戶),代代鰲仔燈”。相傳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後,明朝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谷村小祠下兵部尚書李邦華,為表忠心也吊死在皇帝腳下。清朝皇帝為籠絡人心,特賜其家眷鰲山、龍船、鞦韆架、故事人物燈等座燈,和龍燈、獅燈、鰲魚燈、花燈等燈彩一批、歸家玩賞。

表演形式

鱉魚燈由麒麟、獅子、黃龍、鰲魚頭尾4件、8節組成,舞者8人身穿灰蘭色鑲白邊布扣的便衣褲,由鰲頭師傅帶領。麒麟、獅子、龍同時翩翩起舞,有“團龍”、“會圈”、“踩四門”、“踏之字”、“舉龍”、“打龍”、“步樁”、“傳龍”、“戲珠”等;其中“矮步樁”獨具特色、看來饒有風味。耍燈時配上打擊樂和嗩吶,在《大開門》、《風入松》、《上下山虎》、《節節高》、《得勝令》等奔放、熱烈的曲牌陪襯下,千姿百態,看得人口張目眩、驚嘆不已。

發展現狀

因為“鰲”字含“獨占鰲頭”之意,又與“傲”諧音、顯出不可一世的氣勢,於是至今保留了皇上所賜的這種燈彩;其他燈因製作耗資大而漸漸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