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話報

吉林白話報

《吉林白話報》是吉林省出版的第一份報紙。創刊於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簡介

《吉林白話報》是吉林省出版的第一份報紙。創刊於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1907年8月4日),這天為光緒皇帝誕辰萬壽慶典,這天是吉林新聞事業的開端。 

概述

《吉林白話報》是一種相當於今天的大三十二開、每期十二頁的書冊式報紙,隔日刊,逢雙日出版。社址在省城吉林東關外機器局官報局籌辦處。報紙主辦者為徐崇立。徐崇立,字劍石,湖南長沙人,生卒年不詳,廩生,中書科中書。1907年春來吉林。在南方較早地受西方新聞傳播思想的影響,領會中外報刊創辦的經驗教訓,看到吉林省尚無報刊雜誌,新聞傳播事業處於空白地區,決心在吉林創辦報刊雜誌。為此,他與1907年年初向吉林將軍達桂上書《上達軍帥請開辦吉林官報呈附《官報通例》,要求創辦報紙。在《通例》中指出,官報出版要“並刊白話報附張,白話報原為粗通文理之人而設,助教育之普及,進椎魯於文明,剴切勸諭,取便宣講,官長文告宜編入白話,使民易解。本報宜注重此一門。不失官報宗旨。”仿效關內各省創辦官報和為預備立憲製造輿論的白話報紙。經吉林將軍達桂批准成立吉林官報局。由徐崇立負責,任徐為官報局總理。經過緊張的籌備,仿照蘇州白話報體例,《吉林白話報》首先創刊,主筆安銘,又名鏡泉,附生,為吉林調查局預備立憲宣講所宣講員,此人善於白話演講,宣傳鼓動能力較強。編輯員黃文標,身份不詳。《吉林白話報》頭版除報頭外,刊登重要事件和廣告:二版以後各版刊登電傳、上諭、宮門抄轅門抄、專件、本城新聞、京師新聞、各省新聞、各國新聞演說等欄目。《吉林白話報》的宗旨,在創刊號刊載的《吉林白話報出版章程》里明確指出,“本報以宣上德,通民隱,開通風氣,改良社會,俾一般人民鹹具普通之智識,以預備立憲國民之資格為宗旨。”該報還申明:“本報論說記事純用尋常淺鮮(顯)之文,以便識字不多之人易於通曉。”“本報間日發行三張,每張共印六版,滿一月可檢齊裝訂。”因當時編輯部只有主筆、編輯、校對三人,沒有專職採訪記者,所以,編輯部的稿件來源均靠延聘的訪友和通訊員。所謂訪友,和今天的特約記者身份相似。“雖以延聘訪友採錄新聞,但力量有限,誠恐探訪難周轉多遺漏,省城內外不乏關心時務之士,如有見聞所及隨時報告,本報必予以相當酬贈或願充義務訪員者尤為幸甚。”《吉林白話報》的欄目較多,各具特色。初創時期的《吉林白話報》,幾乎每期都刊登《演說》文章,演說的題目,均為當時社會或讀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次是保留古代報章的上諭、宮門抄、轅門抄等欄目。這些欄目,本來是古代新聞傳播媒體如京報、邸報的欄目。所謂宮門抄,即內閣抄發的有關宮廷政事動態、官員升除等方面的官方政治情報。由報房從宮門口抄出,刊發於各類京報;而轅門抄,則是各地總督或巡撫官署中編髮的分寄各府、州、縣的官方文書、和政治情報(甘惜分主編:《新聞學大辭典》)。在晚清時期,正值古代新聞傳播和近代新聞傳播交替的時代,這些欄目仍然在報紙文體中占有重要地位。報紙開設這類欄目的目的在於向吉林行省和各地府、州、縣官員及時傳遞報導有關朝廷詔令、中央信息、大臣奏章和宮廷大事,文字簡短,為官員和普通老百姓所關注。再次是具有近代新聞報導特色的京師新聞、各省新聞、本省新聞、本城新聞均簡短、通俗。由於沒有專職記者,新聞訪稿均為訪員和自由來稿,寫作質量不可能像上海、北京等通都大邑大報館的記者那樣見多識廣、專業到位。因為是面向大眾的白話報,所用語言均為當時社會流行的口語,甚至帶有方言色彩。1907年4月20日,東三省推行官制改革,裁將軍,建立行省,三省設立巡撫。之後,對行省下轄部門機構調整改革,9月,成立官書刷印局,原吉林官報局歸併官書刷印局。總辦張柢,會辦劉秉鈞1907年12月2日,張柢等人同徐崇立等原官報局人員進行交接。《吉林白話報》暫時停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