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頭菊

合頭菊

合頭菊,一年生草本,所屬植物界,屬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菊亞綱最大的1科。分布西藏(昌都、曲松、拉薩、工布江達、墨竹工卡、加查、隆子、措美、措那、林周、南木林、比如、索縣)。

基本信息

合頭菊

種中文名:合頭菊

種拉丁名:Syncalathium kawaguchii (Kitam.) Ling

種別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5厘米。垂直直伸。極短縮,在接團傘花序處增粗。莖葉及團傘花序下方蓮座狀葉叢的葉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0.5—1.8厘米,邊緣有細淺齒或重鋸齒,頂端圓形或鈍,基部楔形漸窄成長1.5厘米寬5毫米的翼柄,全部葉兩面無毛,暗紫紅色。頭狀花序少數或多數,在莖端排成直徑為2—5厘米的團傘花序。總苞狹圓柱狀,直徑3毫米;小苞片1枚,線形;總苞片l層,3枚,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約3毫米,頂端鈍,外面無毛。舌狀小花3枚,紫紅色,舌片頂端截形,5微齒。瘦果長倒卵形,壓扁,長3毫米,寬1.8毫米,頂端圓形,無喙狀物,褐色,有淺黑色的色斑,一方有1條而另一面有兩條細脈紋。冠毛白色,長7毫米,糙毛狀或微鋸齒狀。花果期6—10月。

地理分布

分布西藏(昌都、曲松、拉薩、工布江達、墨竹工卡、加查、隆子、措美、措那、林周、南木林、比如、索縣)。

生 境:生於山坡及河灘礫石地、流石灘,海拔3800—54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藏。

屬中文名:合頭菊屬

屬拉丁名:Syncalathium

本屬特徵: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無毛或上面被白色短毛,葉片羽狀全裂或不裂,邊緣具波狀齒至鋸齒;葉柄長達4厘米。頭狀花序含少數兩性舌狀花,密集成球形的復頭狀花序。總苞片僅一層。頭狀花序下面有1小苞片,線形或卵狀橢圓形。總苞圓柱形;總苞片3或5,含小花3—4朵。花冠長12—18毫米,舌片紫紅色或粉紅色。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極扁或稍扁,各側面具1肋或2肋,無喙或具極短喙;冠毛長約8毫米,白色或淡污褐色或淡紅色,常有粗、細二種。花期8—9月,果期9—10月。少種屬。

本屬花粉形態:S.Kawaguchii花粉近球形或近扁球形,極面觀為近圓形。大小為(34.8—) 37(—40)×(38.3—)41.6(—43.5)微米。3孔溝;溝界限不清楚;內孔近圓形或橢圓形。外壁厚度為4.4微米(具脊部分),外層明顯厚於內層,小柱明顯(LM),具刺脊。外層具15個腔隙E3具孔腔隙(porallacunae),6鄰孔腔隙(paraporallacunae)和6無孔腔隙(abporallacunae)),均被刺脊所隔開;具孔腔隙和無孔腔隙以裂隙相通。刺長度約3.5微米,基部寬度約4.4微米;在刺下部或外壁上具穿孔。圖61.2.

本屬生境:生於山坡砂礫土上,河灘砂礫地,高山石礫灘或山坡草地。海拔(2600—) 3900—5000米。

本屬分布:四川:稻城、康定、道孚。青海:循化。雲南:德欽、貢山、麗江。西藏:錯那、拉薩、札囊、昌都、曲松、工布江達、墨竹工卡、加查、隆子、措美、林周、南木林、比如、索縣、八宿、察隅。地圖61.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本科概述:該科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約有1000屬,25 000-30 000種,廣布於全世界,主產溫帶地區。我國約有200餘屬,2 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 其中17屬為我國特有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