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工業

合成氨工業

合成氨工業是基本無機化工之一。氨是化肥工業和基本有機化工的主要原料。中國開發的用氨水脫除二氧化碳直接制碳酸氫銨新工藝,以及中國、義大利等國開發的變換氣氣提法聯合生產尿素工藝,都有明顯的優點。

合成氨工業

正文

基本無機化工之一。化肥工業基本有機化工的主要原料。從氨可加工成硝酸,現代化學工業中,常將硝酸生產歸屬於合成氨工業範疇。合成氨工業在20世紀初期形成,開始用氨作火炸藥工業的原料,為戰爭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轉向為農業、工業服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氨的需要量日益增長。50年代後氨的原料構成發生重大變化,近30年來合成氨工業發展很快。
世界合成氨工業概況 ①生產能力和產量。合成氨是化學工業中產量很大的化工產品。1982年,世界合成氨的生產能力為125Mt氨,但因原料供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合成氨的產量遠比生產能力要低。近年,合成氨產量以蘇聯、中國、美國、印度等十國最高,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表1)。②消費和用途。合成氨主要消費部門為化肥工業,用於其他領域的(主要是高分子化工火炸藥工業等)非化肥用氨,統稱為工業用氨。目前,合成氨年總消費量(以N計)約為78.2Mt,其中工業用氨量約為10Mt,約占總氨消費量的12%。③原料。合成氨主要原料有天然氣石腦油重質油等。1981年,世界以天然氣制氨的比例約占71%,蘇聯為92.2%、美國為96%、荷蘭為100%;中國仍以煤、焦炭為主要原料制氨,天然氣制氨僅占20%。70年代原油漲價後,一些採用石腦油為原料的合成氨老廠改用天然氣,新建廠絕大部分採用天然氣作原料。④生產方法。生產合成氨的方法主要區別在原料氣的製造,其中最廣泛採用的為蒸汽轉化法和部分氧化法(見合成氨原料氣)。

合成氨工業合成氨工業
特點 ①農業對化肥的需求是合成氨工業發展的持久推動力。世界人口不斷增長給糧食供應帶來壓力,而施用化學肥料是農業增產的有效途徑。氨水(即氨的水溶液)和液氨體本身就是一種氮肥;農業上廣泛採用的尿素硝酸銨硫酸銨等固體氮肥,和磷酸銨、硝酸磷肥複合肥料,都是以合成氨加工生產為主。②與能源工業關係密切。合成氨生產通常以各種燃料為原料,同時生產過程還需燃料供給能量,因此,合成氨是一種消耗大量能源的化工產品。每噸液氨的理論能耗為 21.28GJ,實際能耗遠比理論能耗多,隨著原料、工廠規模、流程與管理水平不同而有差異。日產 1000t氨的大型合成氨裝置生產液氨的實際能耗約為理論能耗的兩倍(表2)。③工藝複雜、技術密集。氨合成是在高壓高溫和催化劑存在下進行的,為氣固相催化反應過程。由於氨合成催化劑(見無機化工催化劑)很易受硫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水蒸氣毒害(見催化劑中毒),而從各種燃料製取的原料氣中都含有不同數量的這些物質,故在原料氣送往氨合成前,需將有害物質除去。因此合成氨生產總流程長,工藝也比較複雜,根據不同原料及不同的淨化方法而有多種流程(見)。

合成氨工業合成氨工業
發展趨勢 ①原料路線的變化方向。從世界燃料儲量來看,煤的儲量約為石油、天然氣總和的10倍,自從70年代中東石油漲價後,從煤制氨路線重新受到重視,但因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投資低、能耗低、成本低的緣故,預計到20世紀末,世界大多數合成氨廠仍將以氣體燃料為主要原料。②節能和降耗。合成氨成本中能源費用占較大比重,合成氨生產的技術改進重點放在採用低能耗工藝、充分回收及合理利用能量上,主要方向是研製性能更好的催化劑、降低氨合成壓力、開發新的原料氣淨化方法、降低燃料消耗、回收和合理利用低位熱能等。現在已提出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節能型合成氨新流程多種,每噸液氨的設計能耗可降低到約29.3GJ。③與其他產品聯合生產。合成氨生產中副產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僅可用於冷凍、飲料、滅火,也是生產尿素、純鹼、碳酸氫銨的原料。如果在合成氨原料氣脫除二氧化碳過程中能聯合生產這些產品,則可以簡化流程、減少能耗、降低成本。中國開發的用氨水脫除二氧化碳直接制碳酸氫銨新工藝,以及中國、義大利等國開發的變換氣氣提法聯合生產尿素工藝,都有明顯的優點。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