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火箭炮

火箭炮是炮兵裝備的火箭發射裝置,由於通常為多發聯裝,又稱為多管火箭炮。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彈的點火具和賦予火箭彈初始飛行方向。由於火箭靠本身發動機的推力飛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夠承受巨大膛壓的笨重炮身和炮閂,也沒有後坐裝置。火箭炮能多發聯射和發射彈徑較大的火箭彈,它的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襲性好,但射彈散布大,因而多用於對目標實施面積射打擊。

各國火箭炮

箭炮是炮兵裝備的火箭發射裝置,由於通常為多發聯裝,又稱為多管火箭炮。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彈的點火具和賦予火箭彈初始飛行方向。由於火箭靠本身發動機的推力飛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夠承受巨大膛壓的笨重炮身和炮閂,也沒有後坐裝置。火箭炮能多發聯射和發射彈徑較大的火箭彈,它的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襲性好,但射彈散布大,因而多用於對目標實施面積射打擊。
火箭是中國一大發明,最早的多枚火箭連發裝置和齊射裝置也是中國發明的。在中國明朝人茅元儀於1621年完成了《武備志》一書中記載的火箭及其發射裝置有幾十種之多,其中有一次可發射32支和40支火箭的"一窩峰”和"群豹橫奔箭”,有一發百夭的"百虎齊奔箭”和可連續兩次齊射的"群鷹逐兔箭”,這些都可看作是現代火箭的原始雛形。
世界上第一門現代火箭炮是1933年蘇聯研製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這種自行式火箭炮安裝在載重汽車的底盤上,裝有軌式定向器,可聯裝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彈,最大射程約8500米,1939年正式裝備蘇軍,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奧爾沙地區首次實戰套用。當時蘇軍的一個火箭炮連以一次齊射,摧毀了納粹德國軍隊的鐵路樞紐和大量軍用列車。火箭炮齊射時,像火山噴發熾熱岩漿,鋪天蓋地般傾瀉在敵目標上,聲似雷鳴虎嘯,熱若排山倒海之勢。不僅消滅敵人大量有生力量和軍事裝備,而且給敵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撼。以致德軍士兵後來一聽到這種炮聲,就心膽俱裂。為了保密,當時蘇軍未給火箭炮定名,但在發射架上標有表示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兵工廠的"K”字。可能由於這個緣故,蘇軍戰士便把這咱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親切地稱之為"卡秋莎”。嚴格地說,"卡秋莎”是導軌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發射裝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國於1941年正式裝備部隊的158.5毫米6管牽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牽引式火箭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和戰後,各國都非常重視火箭炮的發展與套用。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火箭炮又有了新的進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為現代炮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298毫米M270火箭炮

美國研製的12管全新自行火箭炮。現在炮兵武器中威力最大的戰場壓制、攔阻和破壞進攻的武器。特點是半自動供彈,炮手少,只需3人操作。主要由發射裝置、火控系統、運載車、彈藥車、電源等組成火炮口徑296毫米,有發射管12個,配用雙用途子母彈、反坦克子母雷彈(最大射程均為40千米)、末制導子母彈和化學彈(最大射程45千米)等。一次發射12發炮彈只需1分鐘。發射方式有單發、連發和齊射。火炮從行軍狀態轉入戰鬥狀態需時5分鐘。該火箭炮戰鬥全重2.5噸,最大行軍速度每小時64千米,最大行程483千米,涉水深1.2米,通過垂直障礙物高0.914,越壕寬2.29米。1枚子母彈重310千克,內裝644個子彈,每個子彈重0.23千克,能穿透100毫米厚的鋼板,殺傷人員半徑為3米。1枚反坦克子母彈重257.5千克,內裝7個地雷布撒器。每個地雷布撒器可裝4個反坦克雷。1門火箭炮一次可發射336個反坦克雷。這種反坦克雷能破壞坦克履帶或穿透140毫米厚的鋼板。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曾大量使用M270式火箭炮,用其攻擊伊拉克的炮兵陣.
-----------------

俄羅斯>>БМ-21式冰雹火箭炮

發展過程:
БМ-21式火箭炮是前蘇聯研製的一種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該炮1964年開始裝備陸軍炮兵部隊。現摩托化步兵師和坦克師屬炮兵團均編有一個БМ-21式火箭炮營,裝備該炮24門。主要用來摧毀敵戰術核武器,與敵炮兵作鬥爭,加強團炮兵群火力。它通常配置在已方前沿後2~6公里的範圍內,壓制縱深為14~18公里。
性能特點:
①發射速度快,火力猛烈;
②行軍狀態和戰鬥狀態轉換快速,射擊準備時間短;
③越野機動能力強;
④射擊精度較低,穩定性稍差,發射時火光大,易暴露。
主要改型:
①БM-21P。在吉爾131(6×6)卡車底盤上換裝36管火箭炮,北約稱M1976式,該炮裝備在前蘇軍摩化步兵團中,主要用於發射化學彈和殺爆彈,精度和穩定性都有所提高。
②БM-21B。裝在嗄斯-66車上,12管火箭炮,北約稱M1975式。該炮裝備前蘇軍空降師。
③還有一種新設計的改進型,用БM-21式30管自行火箭炮替換40管火箭炮,裝在日本ISUSU(6×6)2.5噸卡車底盤後部,由2個發射器組成,每個發射器有15個發射管,分3層排列,每層5個發射管。
④БM-21式火箭炮的幾種其它型號還有6管和9管兩種,均裝在輕型卡車底盤後部。

基本數據:

口徑:122.4毫米
最大射程:11~20.38公里
射速:40發/18~20秒
方向射界:240度
行軍狀態長:7350毫米
高:2850毫米
寬:2690毫米
涉水深:1米
通過垂直障礙高:650毫米
行程:405公里
長火箭彈重:77千克
最大速度:690米/秒
短火箭彈重:45.8千克
最大速度:450米/秒
方向精度:1/123
距離精度:1/217
彈藥基數:120發
發射管數:40個
高低射界:0~+50度
戰鬥全重:11.5噸
爬坡度:31度
越壕寬:875毫米
額定功率:126千瓦
最大時速:75千米
炮班人數:6

作戰套用:

1982年黎以衝突中,使用了БM-21火箭炮的幾種型號,包括6管和9管兩種。
1984年,阿富汗戰爭期間,前蘇軍大量使用了БM-21,主要用於襲擊游擊隊村莊營地和實施火力封鎖,建立安全區等。
兩伊戰爭中,雙方大量使用БM-21式火箭炮襲擊對方境內目標。海灣戰爭中,伊軍的БM-21未發揮應有作用。
俄軍在俄國內的車臣衝突中,大量使用這種火箭炮轟擊叛軍據點,封鎖道路,是俄軍火力突擊的重要力量。
識別特徵:
①定向管40根,4層排列,每層10根,使用二道金屬帶固定,下方有側面為梯形的底托與基座連線,在各型火箭炮中,屬布局相對簡單的一類。
②多採用嘎斯底盤,3對托輪。
-------------------
俄羅斯>>颶風220毫米火箭炮
1977年裝備蘇聯陸軍。16個發射管,分三層排列,上層為4管,下面兩層各6管。配用彈種有榴彈、化學彈和子母彈,一次齊射可布設368枚反坦克地雷。發射車採用”吉爾-135”(8*8)卡車底盤。行軍時,發射管與發射車成水平狀態(炮口朝後)
火箭彈重280公斤,齊射時間20秒,最大射程34000米,戰鬥全重22.7噸,最大行駛速度65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00公里,炮班人數4人。
-----------------------
俄羅斯>>BM-30龍捲風火箭炮
1977年裝備蘇聯陸軍。16個發射管,分三層排列,上層為4管,下面兩層各6管。配用彈種有榴彈、化學彈和子母彈,一次齊射可布設368枚反坦克地雷。發射車採用”吉爾-135”(8*8)卡車底盤。行軍時,發射管與發射車成水平狀態(炮口朝後)
火箭彈重280公斤,齊射時間20秒,最大射程34000米,戰鬥全重22.7噸,最大行駛速度65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00公里,炮班人數4人。

-------------------------俄羅斯>>暴風雪多管火箭炮

暴風雪多管火箭炮1987年進入前蘇聯陸軍服役,裝備在MAZ-543M越野車底盤後部。該系統最新型號為9A52-2,或暴風雪多管火箭炮-M。科威特是它的首位外國用戶,購買了7套系統。另據悉阿聯也已接收了6部。
風雪多管火箭炮家族的火箭首次使火箭的最大射程達到70千米。其彈頭包括高爆彈和油氣彈,攜帶5枚反裝甲炮彈,並可布放反坦克地雷。最近,俄羅斯已開發出了新的300毫米系列火箭,射程增加到90千米,並載有增強型彈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