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

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

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在武器家族眾多的成員中可謂是出身相當“高貴”的一員,其全身上下所有的配套系統都透著一股傲人的“貴族氣息”。下面,我們就近距離的輕窺一番M270系統的真實面目。 1976年由美國、德國和英國開始研製,其間法國和義大利先後於1979年及1982年參與了研製工作。

M270 multiple?launcher rocket system
M270系統在武器家族眾多的成員中可謂是出身相當“高貴”的一員,其全身上下所有的配套系統都透著一股傲人的“貴族氣息”。下面,我們就近距離的輕窺一番M270系統的真實面目。
“高貴”的出身和實用的“昂貴裝飾”
M270系統是1976年由美國、德國和英國開始研製,其間法國
和義大利先後於1979年及1982年參與了研製工作。1979年,參加研製的各國達成一致的備忘錄,其中稱M270系統由北約成員國共同開發,同時將該武器系統正式定名為“全般支援多管火箭炮系統”(後稱“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該型火箭炮是在前蘇聯地面支援武器系統迅速發展並逐漸占據技術優勢之後,美國及北約盟國為了應對而研製的一款地面支援火力打擊系統,最初是由美國陸軍飛彈與火箭研究局承擔主要開發任務,後來逐漸有北約其他國家加入進來參與其開發工作。
經過前後近七年的開發和測試,M270系統在1983年正式裝備美國陸軍和北約國家陸軍。
M270系統採用了全新的火控和配屬管制系統,其火控系統主要由火控裝置、遙控發射裝置、穩定基準裝置、電子裝置和火控面板五大部分組成。其配屬管制系統由先進的硬體系統和高效率的“軟體系統”(即管制人員和配屬設備)組成,M270系統採用了BCS班用計算機系統,這樣,營射擊指揮中心就可通過多種手段將進攻命令和打擊任務直接下達到班一級火力單位,同時由於網路指揮手段的便捷和快速,使得指揮反應時間大大縮短了。為了加強M270系統的打擊能力和對敵陣地確定能力,美陸軍利用直升機、炮位偵察雷達、地面站、衛星定位系統形成了戰場立體偵察和指揮管制體系。透過這種高技術手段,M270系統形成了戰場多縱深和多平面的偵察打擊能力。
M270系統由M933型運載車作為其作戰載體,M933型運載車外觀上象一種加長型的“布雷德利”步兵戰車,其車體80%為通用部件,車體滿載之後最大重量為24700公斤。M933運載車爬坡度60%,涉水深1.1米,可爬越垂直1米的牆,可利用C-141B和其他大型運輸機空運。運載車駕駛艙採用鋁裝甲結構,為乘員提供安全的彈道防護,車內安裝的M13A1氣體微粒過濾器裝置與乘員防護面具相連線,可有效保護乘員不受到化學、生物製劑和放射性沾染物的侵害。M270系統的每個發射箱都含有六個火箭彈發射管或一個飛彈艙,火箭炮發射管口徑227毫米,管數12,戰鬥射速12發/50秒。其最大射程為子母彈32000米,布雷彈40000米,末制導反坦克子母彈45000米。其行軍戰鬥轉換時間5分鐘,戰鬥行軍轉換時間2分鐘,再裝時間5分鐘,時速64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該系統還裝備有集體三防系統,能夠有效防範核、生、化武器的打擊。為了更有效的提升單位防護能力,M270系統在裝甲和機動速度上都得到了加強,但是為了更有效的提高生存能力,美陸軍還在戰術上進行有關規定,這些將在後面做詳細介紹。
在作戰期間,M270系統的初始校準時間需用時約8分鐘,發射火箭彈時提高17--60分鐘,發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時則增加7--28分鐘。在發射車運動時,如果穩定基準儀呈關機狀態或沒有經過穩定,就會失去確定陣地位置的能力。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根據規定,可以通過使用每運行6--8公里更新一次的數據進行修正。
M270系統適用多種彈藥,從火箭彈到戰術飛彈都可以使用。基本上,它主要使用M26火箭彈、M28火箭彈、M28A1火箭彈、M39陸軍戰術飛彈和M74反人員反裝甲子母彈等幾種彈藥。
這款由美國設計,有北約多個國家參與開發的多管火箭炮系統集中大量的技術優勢,其研製出身之高貴、本身設備和配屬裝備之先進,足以使它成為武器家族的寵兒。
打破常規的編制制度和優異的綜合作戰能力
多管火箭炮營隸屬於軍編制下,通常配屬給軍下的野戰炮兵旅。其主要任務是在支援作戰中提供野戰炮兵火箭彈和飛彈火力,另外還承擔為其他的野戰炮兵部隊提供加強火力的任務。而多管火箭炮連則作為師炮兵的獨立發射連,一般情況下是配屬給裝甲和機械化步兵師,該連就是該師建制的全般支援炮兵。
多管火箭炮營由1個營部、1個營部勤務連和3個發射連組成,每個連配備9部發射車。在作戰時的單位火力配備上,一個多管火箭炮營的布置範圍大概是13個陣地地域,這大約相當於3個直接支援身管火炮營所需的地形。其中有9個3×3公里大小的排作戰地域,3個連部陣地和一個營部與營部勤務連陣地。如果是進行分散作戰,還要增加4個陣地,分別是3個連輜重隊和1個營輜重隊。
為了更有效的應對戰場態勢和進行作戰,多管火箭炮營的戰時編制是這樣的:
它由營部、連部、作戰分排、射擊指揮中心、情報分排、測地計畫和協調分隊、聯絡分排、通信/電子分排、無線電分排、人事與行政管理分排、營補給分排、醫療隊、營部勤務連的炊事分排、營維修保養分排構成。這些作戰編制制度有效的分化清楚了各自的責任和主管範圍,並確定了彼此的分工,提高了整體的作戰能力。
透過各種分工明確的職責劃分,分管人員只要作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工作自然有人會去做。這樣的好處是避免了互相之間的扯皮和推託現象出現,在加上各部門間緊密的溝通,則更有效的強化整體作戰效能。
作為直接參與作戰的連一級發射單位,它也有自己獨立的編制體系和制度。按照規定,連的劃分是這樣的:
它由連部、連作戰中心、連炊事排、連補給排、連維修保養分排、戰地救護組、彈藥排、發射排部、發射排和發射分排組成。
由此可見,發射連的編制是基於獨立作戰和分散作戰的原則設定的。為了提高戰場上的快速打擊和高度機動能力,獨立編制有效的加強了多管火箭炮營的單位作戰能力。適應了未來戰鬥的小型化,分散化和獨立化的特徵,並成為了一個小型的戰場火力支援體系。
下面,我們就幾個主要的編制構成進行一下詳細的了解:
聯絡分排。該排主要由聯絡參謀負責,構成人員為一名聯絡軍士和一名聯絡員組成。當多管火箭炮營被指定加強或執行全般支援兼加強任務的時候,該分排負責提供與被支援或被加強炮兵部隊之間的聯絡,必要時,他們還要加入火力支援協調組執行協調工作。為了有效承擔必要時的火力協調任務,該分排還配備有一部射擊指揮系統。
測地計畫與協調分隊。該分隊主要由偵察和測地參謀負責,構成人員為一名主測地員和一名汽車駕駛員。該分隊是作為營戰術作戰中心的一部分進行工作的,職責是計畫和協調營的測地工作,該分隊並不承擔實際的測地任務,它是作為管理中心而存在的,主要是收納和安排各連測地分排的測地情報和測地計畫。
射擊指揮中心。該中心主要由營射擊指揮參謀負責,構成人員為一名射擊指揮計算機主操作手,一名射擊指揮計算機操作手和四名射擊指揮專業人員。該中心擁有所有發射連的戰術控制權,同時為各連提供戰術射擊指揮。
測地分排。測地分排的任務是為各發射排提供準確的地形資料和所有的測地保障作戰時,測地分排測地組組長要向連作戰參謀提出連作戰測地計畫建議,然後是利用“帕茲”測地系統建立起直接與各排連線的測地控制點。
形成M270系統戰鬥力的主要是武器系統本身和配屬的各種技術裝備,對於M270系統來說,承擔的多數是戰場的加強和全般支援任務。這就意味著它必須具備良好的視野、強勁有效的戰場打擊火力和準確的戰鬥地域情報及快速的信息反饋,這一切都由C3系統(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部隊的編制結構和M270系統本身的射程和所用的彈藥解決了。
M270系統的C3系統可與其他多種的C3系統和C3I系統連線,這樣就使得M270系統的C3可以同目標偵察與探測系統相連線。這些主要是炮位偵察雷達、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和“護欄”通信情報系統,多管火箭炮營、連、排各級的射擊指揮系統均可以與數字信息裝置、其他的射擊指揮系統、身管火炮連用計算機系統、情報綜合分析系統“阿法茲”、機載目標移交系統、地面站設備和指揮員戰術終端進行直接連線,有效提高綜合打擊及戰場應變能力。
在編制上,多管火箭炮營強調的自主性,這種優秀的編制結構可以使營向連或排下達戰術任務。多管火箭炮發射連的裝備可以脫離營的直接指揮執行獨立作戰任務,完成各種標準或非標準的作戰行動。如果發射排可以得到一定的加強,同樣也會具備半獨立的作戰能力。
炮位偵察雷達各種火炮系統的通用偵察系統,炮位偵察雷達在作戰時可以同時偵察9個區域,這9個區域必須是下列四種區域之一或四種區域的任一組合區域。它們是,重要的友軍地域、火力呼喚地域、炮兵目標情報區和監視區。炮位雷達也存在極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它無法分辨迫擊炮和身管火炮以外的武器,這樣就影響了指揮官作出正確的戰場判斷;同時因為炮位偵察雷達採用的非保密式數字通信極容易遭到敵人的電子戰攻擊和干擾,所以也必須要隨時準備修改預定偵察手段。因此,只有在確定了有足夠彈藥或發射車,同時敵人的電子戰能力非常差的時候炮位偵察雷達才能發揮它最好的效果。
在多管火箭炮營的生存能力問題上,被動的規避和強化裝甲並不是好的措施。因此,美陸軍在戰術上進行了巧妙的安排。如火箭炮在進行作戰時,會掀起巨大的煙塵,容易被敵方的雷達和空中偵察系統發現。為此,在作戰地域配置上,多管火箭炮營在陣地選擇上儘量靠近己方前沿配置陣地,並與其他火力支援系統混合配置,同時一切調動均在己方機動作戰旅地域內進行,這樣可以充分降低敵方發現多管火箭炮營作戰企圖和陣地位置的能力。但是,有的時候這種安排依然不能確保不會出現意外。由於火箭炮在發射時出現的閃光非常容易使本身和附近各分隊遭到敵人火力攻擊,為此,在作戰上非常強調“打了就不管”和快速占領及退出陣地的戰術手法。
由於M270系統採用了更先進的偵察手段、配備了更多的戰場信息反饋手段和具備充分單位作戰能力,在綜合作戰能力上,以戰場火力支援和加強為主的M270系統成為了北約各國支援火力方面的主力列裝武器。
戰場上的雷神
M270系統最出色的戰績是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當時該系統作為“多國部隊”中美英部隊的主力作戰火力支援系統出現在海灣前線。在各種新武器輩出的海灣戰場上,M270系統依舊保持著自己“高貴”的品質,不斷地配合前線部隊打擊潰退的伊拉克部隊,並立下赫赫戰功。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共有183門M270系統參加作戰,總發射量達到19600枚,用伊拉克士兵的話說就是:我們並不害怕隱型戰鬥機,也不害怕巡航飛彈,我們最害怕的就是美國人施放的“鋼雨”。而大部分的伊拉克裝甲部隊也是在M270系統的打擊下損毀的。
面對M270系統所取得的戰果,美國是沒有想到的,這款為了對付前蘇聯地面戰術武器的領先而趕工出來的武器系統居然是這樣的出色。如果說“戰斧”巡航飛彈、F-117A隱型戰鬥機等精確打擊和空中打擊武器造成的更多是經濟上和心理上的壓力,那么作為戰爭之神的炮兵就是直接造成的人員上的巨大損失,尤其是這種傷亡伴生出來的心理崩潰。武器界有這樣的一句話:“炮兵是戰爭之神!”而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就是戰爭之神中的雷神,它的火力打擊能力是絕對當得起這個稱號的。目前,海灣局勢日趨緊張,我們也許又會看到M270系統在戰場上的英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