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寇重陽

傳統民俗 民俗活動 傳統民俗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空、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管刑獄糾察等事。各諸侯國亦置此官,職掌同周,楚、陳等國稱司敗。後世也用作刑部尚書的別稱。姓氏源流

司寇(Sī kòu)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以官職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的後裔古蘇國國君蘇忿生,曾任周武王司寇,頗有政名。司寇官職,相當於後來的刑部尚書,是朝廷中掌握生殺大權的官。他的子孫後代遂以祖上官職名命姓,稱司寇氏。
2、出自以官職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衛國衛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生公孫蘭,在衛國任司寇,公孫蘭的兒子司寇亥稱司寇氏,其後子孫皆以司寇為姓,乃成司寇氏。
3、亦出自以官職名為氏。據《禮記》載,相傳夏商已有司寇的官職,掌管治安刑獄,周朝時稱為秋官大司寇,春秋時列國也多設立司寇一職。其後以官職名為氏,取氏司寇複姓

遷徙分布

(缺)司寇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寇與司空相似,剛出現時均指官職。在夏商周時就有司寇一職,掌管治安、糾察、刑獄。周朝曾稱為秋官大司寇,此官職的稱謂也廣為流傳,在周朝被列為六卿之一。周武王建立周朝時,古蘇國國君曾任周朝司寇,他的子孫中就有了司寇氏。司寇的另一支形成於魯國。再早一些年代的,是周武王建立周朝時,有個叫蘇忿生的人,在朝中任大司寇的官,蘇忿生的子孫也有繼任這官職的,所以也有可能司寇姓那時已形成,而周王朝的王族和貴族,許多人都在魯國,所以也有可能司寇姓那時已形成,而周王朝的王族和貴族,許多人都在魯國,所以司寇惠子也有可能是蘇忿生的後代。
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目錄
基本認識
節日簡介
名稱釋義
歷史淵源
起源考證
演變過程
傳統民俗
神話傳說
民俗活動
各地習俗
重陽之鄉
國際風俗
重陽文學
著名詩詞
民間歌謠
基本認識
節日簡介
名稱釋義
歷史淵源
起源考證
演變過程
傳統民俗
神話傳說
民俗活動
各地習俗
重陽之鄉
國際風俗
重陽文學
著名詩詞
民間歌謠
展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