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所鎮[雲南澂江縣]

右所鎮[雲南澂江縣]
右所鎮[雲南澂江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右所鎮地處玉溪市澄江壩子東部,幅員面積80平方公里,北接陽宗,西鄰龍街、鳳麓兩鎮,東毗九村、海口,南臨撫仙湖,澄宜(澄江——宜良)、澄華(澄江——華寧)、澄川(澄江——江川)、澄陽(澄江——陽宗)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沿湖有林業培訓中心、交通培訓中心、鐵路培訓中心、工行培訓中心、東風旅遊度假村等多家省級旅遊接待單位。

基本信息

(圖)右所鎮[雲南澂江縣]右所鎮[雲南澂江縣]

鄉鎮概述

(圖)右所鎮[雲南澂江縣]右所鎮[雲南澂江縣]

右所鎮鎮人民政府駐地右所小街,距縣城4.5公里。全鎮下轄小西、吉花、舊城、右所、矣舊、補益、小灣七個村委會,51個自然村,71個村民小組。明清時期為清平里,民國初期為第二區,民國8年為清平鄉,民國18年為第二區,民國25年分為清平、鼎新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先後命名為第三區,吉花公社,右所區,1988年1月24日撤區改為右所鄉,下轄7個村公所,53個自然村,1997年10月撤鄉改為右所鎮,下轄7個辦事處,52個自然村。最低海拔1733米,最高海拔2380米,全鎮山、水、林、田、礦產、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冬季少雨,夏秋多雨,雨熱同季,日照充足,冬夏溫差11ºC,年平均氣溫15.5ºC,年極端最高溫度33.7ºC,最低溫度-3.9ºC,年平均日照210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594毫米,無霜期274天,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耕作管理水平較高,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盛產水稻、烤菸、大蒜、小麥、玉米、蠶豆、荷藕、菜豌豆等糧經作物。

歷史沿革

右所鎮明清時期為清平里,民國初期為第二區,民國8年為清平鄉,民國18年為第二區,民國25年分為清平、鼎新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先後命名為第三區,吉花公社,右所區,1988年1月24日撤區改為右所鄉,下轄7個村公所,53個自然村,1997年10月撤銷右所鄉人民政府,建立右所鎮人民政府。1999年10月—12月,撤村建委,全鎮共轄7個村委會,52個自然村,72個村民小組,設7個村黨總支,83個黨支部。

基礎建設

(圖)右所鎮[雲南澂江縣]右所鎮娛樂設施

2006年,右所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面,壩區實現了渠系聯網,東西交匯,南北貫通,排灌自如,具有較大規模,水利化程度達96%。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投資近一千萬元完成東大河除險加固配套工程和基本煙田建設,新建溝渠18條16.6千米,改善灌溉面積10000畝,水利設施進一步完善,管理體系不斷健全。修建機耕路7條4.89千米,完成補益村委會土老村坡改梯護土工程建設,坡改梯1260.3畝,完成小水窖1206口,新建烤房165座,其中:臥式烤房40座,立式烤房20座,小烤房105座。新建小二型水庫一座,全鎮水利化程度達到95%。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完成矣舊代村新農村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受益民眾達240餘戶,800餘人;鳳興村(響水河)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建設順利實施;投資51萬元,修建了毛營及兜底寺進村道路及橋樑;投資60餘萬元,對補益鄉村公路1.8公里進行了擴建和硬化。全鎮建有公廁63個;垃圾池85個;建有沼氣池1596口。全鎮51個自然村中,所有自然村村內主幹道全部硬化、通路、通電、通電話;進村道路硬化的村莊有47個;通電視的自然村有48個;通自來水的自然村有47個,飲水困難的自然村有4個;擁有電視機的農戶達9752戶,占95.17%;擁有電話的農戶數達4917戶,占47.99%。

文化教育

2006年,右所鎮有鎮屬初級中學1所,村完小7所,民辦幼稚園4所,2006—2007學年全鎮在校學生4692人,教職工289人。另有澂江縣第四中學和澂江縣職中座落在右所境內。有文化站1個,藏書2100冊,村級黨員活動室7個,村文化活動室7個,業餘文藝宣傳隊34支。有線電視覆蓋率94%,廣播覆蓋率100%。

人口衛生

(圖)右所鎮[雲南澂江縣]右所鎮衛生院

右所鎮人民政府駐地右所小街,距縣城4.5公里,下轄小西、吉花、舊城、右所、矣舊、補益、小灣七個村委會,51個自然村,71個村民小組。
2006年末,全鎮總戶數11305戶,其中,農業戶10932戶,非農業戶373戶,總人口36915人,其中男18208人,女18707人,少數民族人口1169人,占總人口的3.17%。農業人口35926人,非農業人口97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8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61人。農村勞動力22055人,其中從事第二、三產業的人數為3566人,占總勞動力的16%。全鎮有衛生院1所,屬一級乙等醫院,始建於1960年,占地面積340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7.8平方米,業務用房總面積2126平方米,固定資產148萬元,醫療設備有供氧裝置4套,綜合產床一台,B超設備一台,尿液十項分析儀一台,設備總價值14萬元,救護車一輛。現設科室8個,病床15張,全鎮7個衛生所,均實行“一體化”管理,年末共有職工51人,其中,正式職工21人,鄉醫11人,其他人員19人,全年完成門診人次29183人次,比2005年增87%,接收住院病人96人次,比2005年增147%,完成業務收入60萬元。“四苗”覆蓋率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100%,高危住院分娩率達99%,孕產婦死亡率為20‰,嬰兒死亡率99.5‰,食品衛監督率達100%,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為90%。

民風民俗

右所鎮屬回、漢民族雜居地,總人口為36200人,漢族35360人,占總人口的97.7%,回族784人,占總人口的2.2%,其他民族56人,占總人口的0.1%,各民族相處關係融洽,民風純樸。在每年的春節、元霄節,右所鎮民間文藝隊自發組織起來,開展花燈、舞龍、舞獅、歌舞等文藝活動,活躍了節日氣氛,豐富了民眾的業餘生活。為發揚民間傳統文化,澂江縣於1989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立夏節,忙完春播的民眾聚集在一齊,為來年祈求風調雨順。2006年以來,為高質量的辦好立夏節,澂江縣政府把立夏節會場從西龍潭遷到了右所鎮新河口的風之廣場,充分發揮了風之廣場的地理位置優勢,極大方便了民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