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業鐵路

台灣糖業鐵路,簡謂糖鐵,地方或稱五分車、五分仔車,為配合糖業需要而興建的鐵路。 糖業鐵路通常以糖廠為中心成放射狀分布,並由於甘蔗適合的氣候因素,絕大多數集中在嘉南平原。 近幾年來,台灣糖業持續沒落,加上安全的因素及配合地方的發展,糖業鐵路不斷縮短。

台灣糖業鐵路,簡謂糖鐵,地方或稱五分車五分仔車,為配合糖業需要而興建的鐵路。通常以運送原料為主,但亦能載運旅客,曾為台灣地區交通主力之一。路線普遍採用762公厘軌距,但也有少數路段為762公厘與1067公厘通用的三軌設計。

簡介

日治時期的台灣的糖業鐵道遍布全島(尤其是彰化平原嘉南平原),在日本政府的政策下,初期以農業為主,其中又以糖業為最大宗,原料為甘蔗1902年成立首間位於高雄的橋頭糖廠,是全島最早使用鐵路運輸的糖廠,也是沿線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
又名五分車,其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其約為標準軌(1435mm)的一半,故稱五分。而台鐵1067mm則稱七分。然而台灣首條采標準軌規格的鐵路路線一直到1997年3月28日台北捷運淡水線通車後才出現,故另有說法是車廂約為台鐵一半而得名。
糖業鐵路通常以糖廠為中心成放射狀分布,並由於甘蔗適合的氣候因素,絕大多數集中在嘉南平原。為便利運輸,亦與官營鐵路在車站接軌以便轉運。日治時期由於糖廠為私人企業,彼此鐵路並不相連。直至戰後接收日人財產,將所有糖廠整並為國營的台灣糖業公司,並修築南北平行預備線,才讓全島糖廠連成一氣。

現況

近幾年來,台灣糖業持續沒落,加上安全的因素及配合地方的發展,糖業鐵路不斷縮短。而糖業鐵路的客運,本身就屬兼營性質,速度不快僅有10km/h,在公路運輸崛起後難以競爭。最後一條定期客運營業線廢止於1982年,為往來嘉義及北港的嘉義線。
近年來,糖業鐵路不斷嘗試轉型,向觀光化發展。首開先例的是位於台南縣後壁鄉、原隸屬於新營糖廠的烏樹林車站重新修復並作為觀光列車開始營運,並獲得初步成功。
如今在公路發達與糖業相形沒落的情況下僅餘虎尾糖廠馬公厝線一條維持著數十年來採收甘蔗的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