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意識

中華文化在台灣根深葉茂,台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 台灣光復後,中華文化在台灣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中華文化在台灣根深葉茂,已深深融入台灣同胞的血脈之中,內化為台灣同胞的精神品格。

基本含義

台灣意識,指的是中國台灣民眾因近代以來特殊的歷史遭遇和形成的台灣意識,反映的是愛鄉愛土的熾熱情懷和自己當家作主的朴素願望,體現的愛鄉愛土情懷。它既有中華民族地方意識的普遍特點,又有自身獨特發展的典型特徵。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講話時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中華文化在台灣根深葉茂,台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
2009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十一日在長沙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演講時強調,台灣同胞因近代以來特殊的歷史遭遇和形成的台灣意識,反映的是愛鄉愛土的熾熱情懷和自己當家作主的樸素願望,這與圖謀分裂中華民族的所謂“台獨”意識有著本質區別,不容歪曲和利用。
2012年3月22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表示,台灣與大陸血脈相連,他作為從大陸遷移到台灣的第4代客家人,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也是中國人。他深愛台灣,同許多台灣人一樣有強烈的“台灣意識”,但這決不同於主張永遠分離的“台獨意識”。台灣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脈絡不可割斷。兩岸應增進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傳承和發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子孫後代都以接受中華文化的洗禮為榮為傲。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任務。

起源和發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元一體,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既異彩紛呈,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構成豐厚多姿的中華文化統一體,並決定著各區域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根基。千百年來,隨著大陸居民不斷遷徙台灣,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節日禮儀等早已傳播至整個寶島,使中華文化深植台灣、茁壯成長。
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血同緣、書同文、語同聲,亘古未變。即使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同胞仍然以各種方式頑強地延續中華文化傳統,勇敢地堅守中華兒女的氣節。台灣光復後,中華文化在台灣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中華文化在台灣根深葉茂,已深深融入台灣同胞的血脈之中,內化為台灣同胞的精神品格。台灣人民崇敬祖先的歷史傳統、愛土愛鄉的真摯感情、抵禦外侮的壯烈情懷,閃爍著中華民族敬祖愛國精神的光芒。台灣人民篳路藍縷,勤奮打拚,將台灣開發建設成富饒的寶島,展示了中華民族剛健有力、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長期以來,台灣同胞不斷吸收和借鑑外來文化元素,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發揚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優秀傳統。獨具特色的台灣文化,為中華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殿堂貢獻了一塊奪目的瑰寶。
台灣同胞因近代以來特殊的歷史遭遇和形成的台灣意識,反映的是愛鄉愛土的熾熱情懷和自己當家作主的樸素願望,這與圖謀分裂中華民族的所謂“台獨”意識有著本質區別,不容歪曲和利用。歷史的創傷割不斷中華文化的精神血脈。人為的破壞除不去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