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共分為17章,內容主要包括木質纖維素轉化、可再生資源轉化為生物產品的工藝選擇、生物基油脂化學品的工業開發和套用、基於可再生資源的精細化學品、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為燃料的催化選擇、生物乙醇、甘油轉化制交通燃料、甘油的催化轉化、脂肪酸的選擇性環氧化催化工藝、可再生氫能、CO2捕集以及光催化制氫等。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生物工程、化學工程、精細化工、能源化工、產品工程等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供相關領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1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遠景1

1.1引言1

1.2經濟和社會背景1

1.3技術選擇4

1.4生物質轉化的工藝選擇11

1.5小結16

參考文獻16

2木質纖維素轉化:化學、工藝及經濟性17

2.1概述17

2.2引言17

2.2.1可再生能源的需求17

2.2.2生物質轉化的必要性18

2.2.3生物質組成19

2.2.4燃料和化學品成分20

2.2.5生物質脫氧21

2.3化學工藝21

2.3.1碳水化合物的關鍵反應22

2.3.2熱裂解23

2.3.2.1化學原理23

2.3.2.2產品套用24

2.3.2.3生產工藝25

2.3.2.4其他工藝研究進展25

2.3.3氣化26

2.3.3.1化學原理26

2.3.3.2生產工藝27

2.3.3.3替代發展:制氫28

2.3.4水解28

2.3.4.1化學原理28

2.3.4.2糖衍生物29

2.3.4.3工藝30

2.3.4.4研究進展30

2.3.5發酵31

2.3.5.1化學原理31

2.3.5.2工藝過程32

2.3.5.3最新進展33

2.4經濟性33

2.4.1方法學34

2.4.2燃料的生產34

2.4.2.1工廠成本34

2.4.2.2原料成本35

2.4.2.3生產成本35

2.4.3生產規模37

2.4.4化學品生產38

2.5總結和討論39

參考文獻40

3可再生能源催化轉化為生物製品的工藝選擇43

3.1概述43

3.2引言43

3.3生物煉製的概念45

3.4生物質轉化成生物製品的策略45

3.4.1通過降解化合物實現生物質轉化45

3.4.2通過平台化合物實現生物質轉化46

3.4.2.1主要平台化合物的確認46

3.4.2.2平台化合物轉化為生物產品的實例47

3.4.3通過新合成路線實現生物質轉化52

3.4.3.1一鍋反應的級聯催化53

3.4.3.2一鍋反應生成混合產物53

3.5小結56

參考文獻58

4生物基油脂化學品的工業開發和套用61

4.1概述61

4.2原材料現狀61

4.3生態兼容性62

4.4產品舉例63

4.4.1油脂化合物的聚合物套用64

4.4.1.1基於二聚酸的二聚二醇65

4.4.1.2基於環氧化物的多元醇67

4.4.2用作潤滑劑可生物降解的脂肪酸酯68

4.4.3基於脂肪醇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衍生的表面活性劑及乳化劑69

4.4.3.1脂肪醇硫酸鹽(FAS)71

4.4.3.2醯基蛋白及胺基酸(蛋白.脂肪酸縮合物)72

4.4.3.3基於碳水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劑——烷基多糖苷73

4.4.3.4烷基多糖苷羧酸74

4.4.3.5多元醇酯75

4.4.3.6用於皮膚和毛髮的多功能護理添加劑76

4.4.4潤膚劑77

4.4.4.1二烷基碳酸鹽77

4.4.4.2Guerbet醇78

4.5展望78

致謝79

參考文獻79

5源於可再生資源的精細化學品81

5.1引言81

5.2香草醛83

5.3單萜84

5.4生物鹼類87

5.5類固醇90

5.6對映立體選擇性的催化作用91

5.7青蒿素92

5.8達菲93

5.9小結93

致謝94

參考文獻94

6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為燃料的催化選擇96

6.1引言96

6.2生物質作為原料製備能源97

6.3生物質的組成98

6.4生物煉製101

6.5生物質預處理102

6.6木質纖維素的熱化學轉化102

6.7生物質氣化104

6.7.1乾生物質的氣化104

6.7.2裂解油的催化氣化105

6.7.3氣化過程化學和催化105

6.7.4熱壓縮水中的氣化106

6.8生物質液化107

6.8.1非催化高溫裂解107

6.8.2催化高溫裂解109

6.8.3水熱液化110

6.9裂解油濃縮形成燃料110

6.9.1脫羧(dco)110

6.9.2水合脫氫(HDO)111

6.9.3沸石上的裂解(FCC)111

6.10水解112

6.11催化劑設計的基本方法113

6.12小結114

參考文獻114

7生物質熱轉化技術119

7.1引言119

7.2生物質資源及生物質預處理120

7.3生物質燃燒120

7.4生物質氣化121

7.5生物質熱解125

7.6通過生物質熱轉化生成燃料128

7.7小結131

參考文獻131

8生物質熱轉化及其在爐排爐中NOx的排放133

8.1引言133

8.2可調二極體雷射測量生物質轉化動力學134

8.2.1引言134

8.2.2可調二極體雷射器的柵格型反應器的實驗134

8.2.3實驗裝置135

8.2.4結果136

8.3熱轉化層傳播機理138

8.3.1引言138

8.3.2模型建立139

8.3.3試驗141

8.4爐排爐的氣相計算流體力學(CFD)模型143

8.4.1引言143

8.4.2模型描述143

8.4.3數值模擬與驗證中查表法的結構144

8.4.4燃燒模型在二維爐排爐中的套用145

8.5小結145

致謝146

參考文獻146

9生物乙醇:生產工藝及產品的升級與資源化利用148

9.1引言148

9.2生產工藝概述152

9.3用作生物燃料157

9.3.1生物乙醇作為燃料添加劑157

9.3.1.1汽油/生物乙醇混合燃料157

9.3.1.2柴油/生物乙醇混合燃料158

9.3.2生物乙醇和氫159

9.3.3生物乙醇用於燃料電池161

9.4生物乙醇改進及資源化利用162

9.4.1轉化成燃料組分162

9.4.2轉化成化學品165

9.5小結166

參考文獻166

10甘油轉化制交通燃料169

10.1引言169

10.2甘油170

10.2.1甘油的性質、生產與套用170

10.2.2來自生物柴油生產過程的甘油170

10.3甘油與異丁烯的醚化反應172

10.3.1反應機理172

10.3.2醚化催化劑172

10.3.3工藝條件173

10.3.4醚化反應動力學175

10.3.5作為燃料組分的甘油醚176

10.4生物柴油工藝的改進176

10.4.1醚化反應與生物柴油過程聯用177

10.4.2多相生物柴油工藝177

10.5甘油重整177

10.5.1水相重整178

10.5.2水蒸氣重整178

10.6未來展望178

參考文獻179

11甘油催化轉化181

11.1引言181

11.2甘油催化脫水及丙烯醛的生成182

11.3甘油催化脫水成醚183

11.3.1甘油低聚183

11.3.2甘油與烯烴反應185

11.4甘油的催化氧化187

11.4.1電化學氧化187

11.4.2氣相催化氧化189

11.4.3Pt/Bi催化劑上的分子氧選擇性氧化甘油189

11.4.4Au基催化劑上分子氧的選擇性氧化作用192

11.4.5分子氧以外的選擇性氧化劑194

11.5甘油的催化氫解196

11.5.1甘油多相催化氫解196

11.5.2甘油均相催化氫解201

11.6甘油重整及制氫202

11.7其他氧化反應203

11.8小結204

致謝204

參考文獻205

12脂肪酸選擇環氧化的催化過程:環境友好的路線209

12.1引言209

12.2非催化環氧化體系210

12.3均相催化體系211

12.4化學酶法環氧化體系212

12.5多相催化體系213

12.6鈦基催化劑上脂肪酸甲酯的環氧化反應:在米蘭獲得的技術215

12.6.1純C18單不飽和脂肪酸甲酯的環氧化反應216

12.6.2植物中得到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的環氧化反應217

12.6.2.1高油酸葵花籽、芫荽、蓖麻油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217

12.6.2.2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219

12.7小結220

參考文獻221

13生物催化與化學催化的集成:協同過程中的級聯催化和多步轉化223

13.1概述223

13.2引言223

13.2.1人類化學224

13.2.2自然化學225

13.2.3生物.化學集成225

13.3級聯反應的類型226

13.3.1生物.生物級聯227

13.3.2化學.化學級聯229

13.3.3生物.化學級聯229

13.4級聯技術236

13.4.1催化方法237

13.4.2反應器設計238

13.4.3分區238

13.4.4介質工程239

13.4.5細胞工廠的設計239

13.5小結240

致謝241

參考文獻241

14制氫和燃料電池——通向可持續能源體系的橋樑技術243

14.1引言243

14.1.1氫能鏈244

14.1.2氫氣來源和生產244

14.1.3氫氣在固定和移動系統上的套用245

14.2天然氣制氫245

14.2.1傳統制氫245

14.2.1.1天然氣制氫245

14.2.1.2其他原料生產氫氣247

14.2.2偶合CO2捕獲進行制氫248

14.3CO2捕獲制氫新工藝250

14.3.1氫氣膜反應器250

14.3.2吸附增強重整和水煤氣交換252

14.4小結和催化面臨的挑戰255

14.4.1電化學制氫與轉化255

14.4.1.1電化學氫氧過程動力學255

14.4.1.2電解水制氫257

14.4.1.3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260

14.4.1.4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266

參考文獻271

15清潔綠色氫能源之路275

15.1引言275

15.2能源可用性276

15.3氫能的生產和分配模式278

15.4氫燃料的成本278

15.4.1案例分析279

15.4.2結果280

15.5“清潔氫能”和CO2減排範圍281

15.5.1範圍282

15.5.2氫和汽油、柴油的對比283

15.6煤和生物質283

15.7小結284

致謝285

參考文獻285

16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和CO2轉化286

16.1引言286

16.2光催化過程288

16.2.1量子產率291

16.2.2催化劑相關的損失294

16.2.2.1載流體熱化294

16.2.2.2電荷分離295

16.2.2.3主動電荷分離295

16.2.2.4被動電荷分離295

16.2.2.5介導電荷分離298

16.2.3表面缺陷299

16.3光電化學電池302

16.4新材料304

16.4.1晶體結構與活性304

16.4.2可見光敏化306

16.5小結308

參考文獻309

17結論、展望與路線圖316

17.1引言316

17.2生物質經濟的驅動力317

17.3與催化相關聯的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的主要問題與展望318

17.3.1生物燃料318

17.3.1.1第一代生物燃料318

17.3.1.2第二代生物燃料320

17.3.2生物煉製322

17.3.3利用生物質轉化的副產物326

17.3.4生物質作為化學生產的原料326

17.3.5太陽能的利用329

17.4小結330

參考文獻33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