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傍晚的光芒

愛的四周是黑楊。 一次神秘的旅行, 最隱蔽的小路上。

作品原文

只有傍晚的光芒
將草地染成玫瑰色和金黃,
只有天邊的落日
使我的眼睛迷茫,
寂寞傍著大海,
愛的四周是黑楊。
我將走向吵嚷的小溪,
溪水染著古老的陽光,
在草地的小徑上
洋溢著醉人的芳香;
我在那裡將自由、明亮的
和諧生活嚮往。
啊,舒適!幸運!
那憂鬱的綠色
使溫順、陰暗的松林的哀歌
變得柔和;
微風將變得更加迷人,
睡夢將變得更加深沉……
悲傷的親吻!快樂的悲痛!
大家的世界的空洞!
在諷喻的記憶里
一種神聖的希望!
只有風和玫瑰,
只有波濤和太陽!
我不會再去……那將是
一次神秘的旅行,
冷漠地,從一種心馳神往
到另一種心馳神往,
在有去無回的
最隱蔽的小路上。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的幻想的詩,其中充滿了抒情主人公對人生的思考,閃耀著哲理的光芒。
“傍晚”是指人至暮年。詩的第一節,是借傍晚時分的美妙的自然景色,來比喻人至暮年時的美好。被夕陽的餘暉“染成玫瑰色和金黃”的草地,那宛似待嫁的新娘般的燦爛與溫柔的光色,只有暮年之人才真能體會它的美妙。因為暮年之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已所剩不多,所以更懂得珍惜,更眷戀世間美好的事物。“天邊的落日”在詩中既是自然之象,也是詩人“自我”的象徵。詩人遙望西天,看到那無限美好的太陽即將墜落,觸景生情,想到同樣美好的生命,也終有一天要沉人茫茫深淵——“美好的,為什麼一定要失去呢?”詩人不禁有些“迷茫”了。“大海”,在這裡是“生活”和“塵世”的象徵。“寂寞傍著大海,愛的四周是黑楊”是說:“我”雖然生活在喧騰的塵世上,雖然沐浴在大自然和親人們的愛的光照里,可是想到自己終將同夕陽被四周黝黑的楊樹吞沒似的從人世間消逝,心湖中仍不免漾起一陣陣寂寞與蒼涼的微波。
詩的第二、三節是對抒情主人公的幻想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對青春的留戀,和親近大自然的願望。“吵嚷的小溪”是活潑的生命力的象徵;“溪水染著古老的陽光”,是以“溪水”的古老而又年青,暗示出抒情主人公雖然已是垂暮之年,而身體裡卻仍然涌流著青春的鮮血。此後詩人將自己引入了那想像中的大自然天地,神遊于洋溢著泥土和青草香味的小徑上。這一切,都使詩人感到生活著是多么“舒適”、“幸運”。可是,想到終有一天,自己將會告別人世——死亡之陰影的突然襲來,使他眼前的“綠色”也籠罩了一層“憂鬱”,“松林”里傳來的颯颯風聲,也好似一曲哀婉的喪歌;但是,那象徵著生命的“綠色”、那“綠色”的勃勃生機,仍使松林的“哀歌,,(‘變得柔和”,使“微風”變得“更加迷人”,“睡夢”也變得“更加深沉”——這兩節詩通過“小溪”、“草地”、“綠色”、“松林”等一系列富於象徵意味的形象的呈現,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在垂暮之年,對於生活的深刻的理解,對於生命的執著的熱愛,情感更加平和,心境更為開闊。
第四節是說:生的喜悅和死的悲哀都沒有真實的意義。“大家的世界的: 空洞”一句,與《紅樓夢》里所講的“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之意相近似,即是說,從宇宙的巨觀的立場上來看,生死憂樂都不會在時間的長河裡留下什麼痕跡。“一種神聖的希望”當是指人們願意與天地共存的思想——熱愛生活,希望長存天地間——這是一種美好的意願,所以也是“神聖”的。然而,實事求是地來看,這種願望又顯得多么荒謬!所以,每個人回憶起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想法,都該會覺出其中所含有的一些“諷喻”的意味吧。
詩的第五節,帶有一種“結論”的性質。“我不會再去……”做什麼?抒情主人公沒有說出。可是,我們從上面四節詩的意蘊,自然可以抒筐斷出,他“不會再去”做那種“長生不老”的妄想,“不會再去”做那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嗟嘆;因為他已經完全了解了人生的奧秘,和“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規律。接下來的“神秘的旅行”,是暗示人死之後由“陽世”至“陰間”的途程。詩人對於“生”或者“死”都不再十分眷懷,也毫不感到懼怕;冷漠地踏上“最隱蔽的小路”,即通向冥府之路,可以隨遇而安,泰然處之。

作者簡介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Juan Ramon JimeneZ,1881–1958年),西班牙詩人,195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對藝術極為挑剔,創作的時候總是精雕細琢以求完美。他曾影響了加西亞·洛爾迦和其他一些作家,被成為“詩人中的詩人”。他最優秀的作品大部分收錄在《散文詩與押韻詩集》(Poetry in Prose and Verse)(1932年)裡面。1900年到1936年,希梅內斯居住在馬德里,內戰爆發後被迫流亡海外。最後他在美國定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