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遊俠呈軍中諸將》

⑷“遼水”,遼河。 “錯落”,錯雜。 “蒙茸”,亂貌。

作者

崔顥

詩詞正文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行且獵,弓矢速如飛。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帶兩綬,轉盼生光輝。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注釋

⑴詩題一作《遊俠篇》。

⑵“知機”,指認識時勢,趨向得宜,如下文所敘及時從軍就是知機。

⑶“合圍”,包圍。

⑷“遼水”,遼河。“漁陽”,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薊縣。這兩句說在遼水作戰殺敵,功成走馬回鄉。

⑸這兩句以金甲貂裘表明其人官級已高,見得他積功很多。“錯落”,錯雜。“金鎖甲”,黃金鎖子甲(用黃金作環,連鎖成網狀)。“蒙茸”,亂貌。“錯落”說明甲上環鎖已損壞不齊,“蒙茸”說明貂裘已敝(貂皮是毛短滑溜的,不同於狐裘的蓬鬆蒙茸。招裘顯得蒙茸時,就是穿舊了),見得他苦戰日久。

⑹“且行獵”,《樂府詩集》作“行且獵”。

⑺“綬”,絲帶,古人用來系印紐,佩在腰上。《漢書·金日磾傳》載,金日磾的兒子金賞繼承金日磾為侯,佩兩綬。“轉眄”,左右斜視。這兩句形容其人豪貴,氣概威嚴。

⑻“建威”,將軍的稱號,東漢耿弇曾拜建威將軍。這裡借指此俠士往年在遼水作戰時的主將。末兩句說今日如再作戰,比當年何如?表示豪氣不減,壯志仍在。

作品簡析

“遊俠”,是樂府古題,從西晉張華以後歷代都有人作,內容大都寫壯勇輕生、殺人報仇的俠士精神。此詩屬邊塞詩,歌頌一位將士的赫赫戰功和威猛氣概。詩的前半部分寫俠士從軍,後半部分寫還家遊獵,抒發了主人公報國赴難的豪情壯志。全詩熱情洋溢,豪邁奔放,風骨凜然。

作者簡介

崔顥(704?—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公元723年(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