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神

古羅馬神

古羅馬神對歐洲文化影響較深,天上諸星座原來都是希臘人以神話人物和諸神命名的,但目前學術界使用的都是羅馬名。像古希臘神話這樣的羅馬神話實際上並不存在,一直到羅馬共和國末期羅馬的詩人才開始模仿希臘神話編寫自己的神話,羅馬人沒有傳統的、像希臘神話中那樣的神之間的鬥爭之類的傳說。古羅馬的“神”不是故事,而是神與神以及神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基本信息

概述

(圖)古羅馬神古羅馬神

羅馬人傳統具有的是:發展非常完善的儀式、祭司和一群互相關連的神。一套豐富的、關於羅馬的誕生和發展的傳說,在這些傳說中,人起主要作用,神有時插手。這說明羅馬人對神的理解與希臘人不一樣。

假如問一個古希臘人,得墨忒耳是誰的話,他會說,得墨忒耳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被哈得斯搶走了,因此得墨忒耳很悲傷,等等。

假如問一個古羅馬人,刻瑞斯(即得墨忒耳的羅馬化名字)是誰的話,他會說,刻瑞斯有一個祭司,他的地位比朱庇特、瑪爾斯和奎里努斯的祭司的地位低,但是比佛洛拉和普慕那的地位要高。他會說,刻瑞斯與其他兩個掌管農業的神立波爾和利貝拉是一個組的,他可能還可以將那些幫助刻瑞斯的小神的名字說出來。

因此古羅馬的“神話”不是故事,而是神與神以及神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羅馬初期的宗教後來被增加了許多有時甚至彼此矛盾的新內容,尤其是吸收了希臘神話的很多部分。隨著版圖擴增,也增加了埃及神話中部分內容。人們對羅馬神話的知識不是來自當時的記載,而是來自於後來一些試圖將那些古老的傳統保留下來的學者的描述。比如生活於前1世紀的瑪爾庫斯·提倫提烏斯·瓦羅。一些其他的羅馬作家,比如奧維德在寫作時受到希臘的影響非常深,他們經常引用希臘神話來填補羅馬神話中的空缺。

分類

歷史

(圖)古羅馬神廟古羅馬神廟

羅馬的祈禱儀式和官方祭司將他們的神分成兩類。第一類是羅馬原始的神(di indigetes),第二類是在羅馬歷史上在某一個確定的時間為了應付某一件大災難而引入的(de novensides)。第一類神在羅馬歷史上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他們自己的祭司了,在日曆中他們有固定的慶祝日,這一類神一共有30個。除了這30個大神外,羅馬從很早開始就還有一群特別的神,他們各有各自特殊的任務,比如主管收割。部分古老的在耕種或播種時要做的儀式顯示在每個操作的過程中總是有一個神參連在其中,一般這些神的名字也是由這個操作的動詞演變而來的。這些可以被稱為是主神的助神。早期的羅馬信仰不是真正的有許多神的一種多神論,這些神往往只有一個名字和一個作用,而他們的神力(Numen)也是非常專一的。

戰爭

羅馬的大神和他們的慶祝日顯示了古羅馬不只是一個農業社會,而且他們也很會作戰,經常參加戰爭。這些神顯示了當時羅馬社會日常生活的需要。他們享受必要的儀式和犧牲。比如雅努斯維斯塔看守門和灶,家族守護神拉爾(Lares)保護土地、房屋、柵欄和篙點,薩坦保護播種,賽爾斯保護穀物的增長,普慕那保護水果,康蘇斯(Consus)和播種和豐饒女神俄普斯(Ops)保護收割。就連眾神之主朱庇特也因為他的甘雨保護莊園和葡萄園而受尊敬。通過他的閃電武器他被認為是超越一切的人類的主宰,通過他的廣大的疆域他被認為是羅馬軍隊在國境之外遠征時的保護者。早期重要的神中有瑪爾斯奎里努斯,他們兩個幾乎沒有多少區分。瑪爾斯是年輕人和他們的活動,尤其是戰爭的神,他在三月和十月被祭祀。現代學者認為奎里努斯是和平時期戰士的保護者。

神殿早期

早期神殿中最高的神除朱庇特、瑪爾斯和奎里努斯(他們的三個祭司是羅馬地位最高的)外還有雅努斯和維斯塔。這些早期的神沒有什麼個性,他們沒有個人的經歷、婚姻或兒女。不象希臘的神,他們沒有人性,因此關於他們的活動沒有多少記錄。羅馬的第二位國王努馬·龐庇柳斯常被說成是這種老的祭祀方式的開始者,據說他的夥伴和助手是羅馬掌管泉水和出生的女神埃傑里亞。後來的文獻將埃傑里亞稱為是一個水仙。不過很早就有新的東西被加入了。據說塔克文家族引入了朱庇特、朱諾和密涅瓦三大神,他們後來在羅馬宗教中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其他新的引入包括亞芬丁山上對黛安娜的禮拜和西卜神論篇,一本預言世界的書,據說它是塔克文在前6世紀末從一個女預言家手裡買來的。

引入

(圖)義大利萬神廟義大利萬神廟

隨著羅馬對周圍地區的占領,附近的神也被吸收了。羅馬人對被占領地區的神與對羅馬本國的神同樣尊敬。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新引入的神在一個專門的儀式中正式被邀請到羅馬為他們建立的新的聖地。前203年,代表庫柏勒的一個聖物正式被從弗里吉亞引入羅馬。此外,羅馬的擴大吸引了外國人,他們被允許繼續崇拜他們自己的神。密特拉就是這樣來到羅馬的,他在軍隊中很受歡迎,因此他的崇拜就這樣一直被帶到了不列顛。除卡斯托和波盧克斯外,黛安娜、密涅瓦、海格立斯、維納斯和其他一些小神也是隨著羅馬對義大利的征服來到羅馬的。這些神有些是義大利自己的發明,有些本來來自希臘文化。後來每個羅馬主要的神都找到了一個相應的、希臘更加人性的神,加上了他們的屬性和神話。

一些廟是崇拜羅馬的,這可能說明有一個神被授命為羅馬。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比喻,是給予國家一個人性化的代表。這種人性化首次出現於前269年的一種硬幣上(nummus)。外地人可能覺得羅馬由此被神化了,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一個猜測。為了強調這種比喻,羅馬人於前195年在士麥那為羅馬建了第一個。同樣容易產生混淆的是羅馬皇帝的神化,比如奧古斯都大帝,尤其羅馬的一些政治家為他建立了一套宗教式的祭祀儀式。

宗教節日

羅馬宗教日曆翻印了羅馬人採納被占領地區的神。羅馬早期只有很少宗教節日。但一些很早的節日一直保存到基督教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刻。其中包括原始農業人民對繁殖和贖罪的儀式。新的神的來到引入了新的節日。到後來日曆上節日的數目比工作日還多。最重要的節日有農神節(Saturnalia)、牧神節(Lupercalia)。

帝國時期農神節從12月17日到12月23日連續7天,這也是冬至的時間。這段時間裡所有的買賣都停止,奴隸獲得暫時的自由,人們互相交換禮物,許多人結婚。牧神節本來是慶祝一個義大利畜牧神盧波庫斯的古老節日。這個節日於2月15日在柏倫町山上的盧波庫斯洞裡慶祝。柏倫町山是傳說中羅馬的奠基人羅莫路和勒莫小時候被一隻狼收養的地方。羅馬傳說說一個牧羊人在狼窩裡找到了這一對雙胞胎並將他們帶回家讓他的妻子來撫養他們。

神廟

羅馬市內的神廟反映了羅馬對世界上其他神的接受。最古老的神廟,比如卡匹托爾山上前509年建的尊朱庇特、朱諾和密涅瓦三大神的神廟,模仿的是伊特魯里亞人的神廟。如同伊特魯里亞的神廟,它立在一個高聳的地基上,與希臘神廟不同的是,希臘神廟的一周都有向上的台階,而伊特魯里亞的神廟只有在入口處有台階。神廟的表面與希臘神廟也不同,它的廊柱比希臘神廟的深(一共有六對),而且只在入口處有廊柱,希臘神廟有一周的廊柱。廟內分幾個大的房間,每個供一個不同的神像。戰神場上的伊西斯和塞拉匹斯的神廟是羅馬後期宗教建築的代表作。它們是用埃及的材料建造的,他們供的是希臘化的埃及神。羅馬最特別的神廟朱庇特大神廟和萬神殿。萬神殿哈德良於117年至138年建的,裡面供的是所有的神。它取代了此前一座比較小的類似的廟宇。607年萬神殿被改造為一個基督教教堂,它是義大利國家紀念館,裡面安葬了聖拉斐爾以及一些為義大利統一作出過貢獻的國王。

主要的神

(圖)莊嚴的神廟莊嚴的神廟

眾神之父”宙斯Zeus:希臘神話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奧林匹斯山的統治者。克洛諾斯和瑞亞之子,掌管天界;以貪花好色著稱,奧林匹斯的許多神祇和許多希臘英雄都是他和不同女人生下的子女。他以雷電為武器,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是他的標誌。他的兄弟波塞冬哈得斯分別掌管海洋冥界;女神赫拉宙斯的最後一位正妻。
克洛諾斯:宙斯之父 克洛諾斯是時間的創力和破壞力的結合體,他的父母是天神烏拉諾斯和地神蓋亞,他的妻子是掌管歲月流逝的女神瑞亞。瑞亞生了許多子女,但每個孩子一出生就被克洛諾斯吃掉。當瑞亞生下宙斯時,她決心保護這個小生命。她用布裹住一塊石頭謊稱這是新生的嬰兒,克洛諾斯將石頭一口吞下肚裡。於是,宙斯躲過一劫,他被送到克洛諾斯的姐姐寧芙女神那裡撫養。

雅努斯(Ianus):鬥神,具有前後兩個面孔或四方四個面孔,象徵開始,是羅馬本土最原始的神,拉丁語“一月”(Ianuarius)這個詞便是起源於他,後來演變成西方各國的語言。據說羅馬士兵出征時,都要從象徵雅努斯的拱門下穿過,後來發展成四方雙拱門,成為歐洲各國最為常見的凱鏇門形式。

朱庇特(Iuppiter):神王,對應希臘神話的宙斯(Zeus),拉丁語中的“木星”、“星期四”便起源於他,後來影響了許多西方語言。

朱諾(Iuno):神後,對應希臘神話的赫拉(Hera)。她負責掌管財務,因此又被稱作Moneta,英語中“錢”便來源於她的名字。

墨邱利(Mercurius):神的使者,對應希臘的赫爾墨斯(Hermes),是裘比特和瑪亞的兒子,醫藥、旅行者、商人和小偷的保護神,西方藥店經常用他那纏繞兩條蛇的手杖作為標誌。

維納斯(Venus):美神、愛神,對應希臘的阿佛洛狄德(Aphrodite),拉丁語的“金星”和“星期五”這些詞都來源於她。法國羅浮宮保藏的雕像雖然是從希臘出土的,但也稱為“米洛的維納斯”。

瑪爾斯(Mars):戰神,對應希臘神話的阿瑞斯(Ares),是維納斯的情人,拉丁語中的“火星”、“三月”、“星期二”都來源於他。

薩坦(Saturn):朱庇特(Iuppiter)的父親,對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Kronus/Cronus),拉丁語中的“土星”和“星期六”都來源於他。

瑪亞(Maia):墨邱利的母親,花神,拉丁語的“五月”來源於她

黛安娜(Diana):月亮女神和狩獵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中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阿波羅的妹妹。

福伯斯/阿波羅(Apollo):太陽神,和希臘的阿波羅(Apollo)相似。

米諾娃(Minerva):智慧女神,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保護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雅典娜(Athena)。

賽爾斯(Ceres):大地和豐收女神,對應希臘的德米特爾(Demeter),拉丁語中的“穀物”一詞來源於她。

烏爾肯(Vulcan):火與鑄造之神,維納斯的丈夫,跛足,相傳是被他父親裘比特打的,相當於希臘神話的赫斐斯托斯(Hephaestus)。相傳火山是他為眾神打造武器的鐵匠爐,拉丁語中“火山”一詞來源於他。。

尼普頓(Neptune):海王,對應希臘的波賽東(Posidon),是朱庇特(Iuppiter)的弟弟,“海王星“的拉丁名便起源於他。

普魯托(Pluto):冥王,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哈底斯(Hades),也是朱庇特(Iuppiter)的弟弟,“冥王星”的拉丁名是起源於他。

邱比特(Cupid):小愛神,維納斯的兒子,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愛羅斯(Eros),是一個手拿弓箭的調皮的小男孩,經常無目的的瞎射。據說他的金箭射入人心會產生愛情,他的鉛箭射入人心則會產生憎惡。

刻瑞斯(Ceres):農林女神,相當於希臘的德墨忒耳(Demeter)

維斯塔(Vesta):家灶與火之女神,相當於希臘的赫斯提亞(Hestia)

巴克斯(Bacchus):酒與狂歡之神,對應希臘狄俄倪索斯(Dionysus)

芙羅拉(Flora):花之女神,對應希臘的克羅里斯(Chloris)

歐若拉(Aurora):黎明女神,對應希臘的厄俄斯(Eos)雅典娜:希臘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也是奧林匹斯三處女神之一,羅馬名字彌涅耳瓦(Minerva)、密涅瓦(Minerva)。在遠古的神話中,雅典娜是一位女天神,烏雲和雷電的主宰者,豐產女神,和平勞動的庇護者,女戰神。她教會人們馴養牛馬、製造車船;她賜予世人犁和耙、紡錘和織布機,因此被認為是婦女勞動,尤其是織布技術的保護者。她有一個別名叫厄耳伽涅,意思是女工。她又是科學的庇護者、智慧女神;她賜予人間法律,維護社會秩序。
赫拉是古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克洛諾斯瑞婭的長女,主神宙斯的妻子,主管婚姻和家庭,被尊稱為“神後”。她是戰神阿瑞斯火神赫準斯托斯、青春女神赫柏和生產女神狄斯科爾狄婭的母親。她在奧林匹斯山的地位僅次於她的丈夫——宙斯,高傲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也要服從赫拉的旨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