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登堡低速帶

古登堡低速帶(或低速層,low-velocity zone)出現的深度一般介於60~250km之間,接近地幔的頂部。在古登堡低速帶內,地震波速度不僅未隨深度而增加,反而比上層減小5%~10%左右。

概述

古登堡低速帶(或低速層,low-velocity zone)出現的深度一般介於60~250km之間,接近地幔的頂部。在古登堡低速帶內,地震波速度不僅未隨深度而增加,反而比上層減小5%~10%左右。古登堡低速帶的上、下沒有明顯的界面,波速的變化是漸變的;同時,古登堡低速帶的埋深在橫向上是起伏不平的,厚度在不同地區也有較大變化。橫波的古登堡低速帶是全球性普遍發育的,縱波的古登堡低速帶在某些地區可以缺失或處於較深部位。古登堡低速帶在地球中所構成的圈層被稱為軟流圈(asthenosphere)。軟流圈之上的地球部分被稱為岩石圈(lithosphere)。

發現人

 本諾·古登堡,猶太科學家。原籍德國,後移居美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地震學者,地核、古登堡不連續面古登堡低速層的發現者,芮氏規模的確定者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