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椰貝丘遺址

古椰貝丘遺址

古椰貝丘遺址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古椰貝丘遺址1984年被發現,2006年9月4日,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為1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鑿和礪石、陶片、豬脊骨、鱉殼、木器、40多粒稻穀等。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佛山河宕古人生活場景復原陶俑佛山河宕古人生活場景復原陶俑
時間大約是4000年前,我們所在的珠三角平原仍是一個古海灣,而在這個海灣的西側岸上,人類文明之火早已燃起。這裡,生活聚居著一個人類群體,他們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懂得使用陶製瓶罐,打磨石斧,圈養動物,甚至還開始人工培植水稻。他們所創造的一切,後世稱為“古椰貝丘遺址”。

發現

古椰貝丘遺址古椰貝丘遺址
2007年初,中國2006年十大考古結果公布,高明古椰貝丘遺址上榜,成為佛山首個榮登這一殊榮的考古遺蹟。而該遺蹟給我們展現的,正是佛山遠古祖先,在4000年前的豐富生活狀態。不僅是高明的古椰,4000年前的佛山已經出現多個原始人聚居點,比如說瀾石的河宕、順德龍江,有考古專家分析,那個年代珠三角各地發現的古人類有可能來自同一個族群,但與當時的中原文明對比,那時期的珠三角古人仍落後一點。

猜想

古椰貝丘遺址古椰貝丘遺址
4000年前他們或這樣生活……
時間大約在4000年前,當時的珠江口仍是一個大海灣,這個海灣的西岸是一片連綿的崇山峻岭,茂密的原始森林綿延到海邊,而在山腳海邊較為平緩的地方,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一群古人——古椰古人。這是一個人口不少的原始部落,他們已經懂得使用木器,一名少年正手持一塊削過的木頭用力撞擊一顆堅果,然後美美地品嘗著裡面的果仁。而在不遠處,幾名壯年男子正在用石片切割一頭大象的肉,這是部落壯男們在之前一天奮力捕獲的大獵物,足夠大家吃上好長一段日子。除了大象,牛、鹿、野豬以及一些魚類都是他們喜歡捕獵的食物,在這片棲息地中,擁有豐富的生物群。
古椰古人的部落里,不僅會打獵,同樣也會培植。在村落前的一片空地上,種植著一片水稻,他們懂得怎樣去種植,當然也懂得怎樣去吃這些水稻。從那時開始,種植水稻已經不是長江流域河姆渡古人的專利。

儀式

同樣是4000年前的一天,我們把目光稍微東移到禪城區的河宕村。一名女性古人照例起了個大早,吃完昨天採集上來的生蚝早餐後,坐在織布機前為家人縫補準備過冬的衣服。丈夫此時走出位於河宕附近的圓形茅草屋的家外,拿著一把矛,往叢林走去,希望能打上一頭野豬,好為接下來的幾天準備豐盛的晚餐,慶幸的是丈夫也不孤單,有好幾戶鄰居家的壯丁一齊陪同打獵,她放心不少。她心想,如果打不到獵物,就讓丈夫多去燒點陶器,到附近的水邊採集生蚝,也可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一邊擺弄手中的織布機,她一邊回憶起前幾天丈夫參加的部落成人禮。她站在人群中,看著部落長拿起手中的石器,狠狠往丈夫口中鑿去,一顆大牙應聲而下,她心裡如小鹿般亂撞。按部落的習俗,丈夫正式參加完“鑿牙”的禮儀,就算正式長大成人了,可以娶妻生子。一想到自己的身份也從此改變。不知不覺,她的臉上泛起紅暈。
這也許是4000年前,佛山古人最稀疏平常的一天。

考古研究

古椰貝丘遺址古椰貝丘遺址
2006年,由於廣明高速的興建,深埋地底數千年的高明古椰貝丘遺址出現在世人面前。考古人員在古椰貝丘遺址中發現三件尚未腐爛的人類加工木器,在嶺南地區尚屬首次。其中第一件木器為木槌狀工具,手柄處有明顯的砍削痕跡,經判斷該器具為古人敲擊堅果的木器。第二件木器為一根圓形木棍,前端已被大火燒去大部分,這是古椰古人用來生火和烤食物的工具。第三件木器和新製造的木器沒有區別,光鮮如新,該方形木板上有數個人為鑽出的孔洞,專家初步分析懷疑為古人划船用的船槳
古椰貝丘考古中最激動人心的發現莫過於20粒形態稻穀,這些稻穀在密封的膠土層和積水中完全沒有炭化,保存完好。當時的考古專家表示,在古椰貝丘發現稻穀的考古意義不亞於河姆渡遺址從出土稻穀的形態來判斷,這批稻穀為人類栽培的,這為研究嶺南稻作起源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考古專家發掘了解到,4000年前的古椰古人已經開始捕獵大象作為食物,當時這一區域動物、植物遺存保存之完好,簡直是一個奇蹟。

文物保護

1977年開始,廣東省博物館和佛山市博物館聯合對這裡進行了挖掘。發現了大量生活居住遺蹟和文化遺物,獲得各種石錛、斧穿孔鏟形器、鑿、矛、鏃、礪石及石環、石環芯等600多件;可復原陶器近20件。河宕遺址還發現了新石器時期的墓葬77座,經科學鑑定其性別、年齡和體質特徵達57座,發現其中19個男女為人工拔牙個體,是我省目前發現的拔牙個體數量最多的一處。
河宕文化的出土還原了四千年前佛山人在這裡生存和繁衍的風貌。以往說佛山的制陶業或者制陶史,都是始於唐代或者唐宋的,而河宕遺址中制陶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200~3500年前,也就是說,佛山制陶業的歷史往前推進了至少2000年。”

相關遺蹟

東莞村頭遺址
古椰貝丘遺址古椰貝丘遺址
在珠江虎門入海口東岸,虎門鎮村頭村西大山園,有一塊神秘的台地。在這塊面積達到萬餘平方米的台地之下,一個古村落靜靜地躺在那裡。這就是村頭村遺址,3500年前的貝丘文明。1989年至1993年間,廣東省博物館和東莞市博物館,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和東莞市博物館分別兩次對這個遺址進行了搶救式發掘,發掘面積達到3375平方米,發現商代和明代兩個時期的遺存,其中商代遺存最為重要。在村頭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可修復的大型器件就有200件之多。
當時出土了陶質小口折肩罐、釜、豆、器座等生活用品和石鏟、石斧等遺物,出土的陶片之豐富,為當時廣東省考古發現之最。 肇慶高要茅崗遺址

高要茅崗遺址位於金利鎮茅崗村茅崗山南北面的山腳下的魚塘中,年代為青銅時代早期,遺址面積近五萬平方米,1978年10月被發掘。經專家考證,是廣東近江河最大的一處先秦時期水上木結構建築遺址。現在遺址已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該文化層厚約1米,堆積中含大量貝殼及動物遺骸。
茅崗遺址最大的特色就是發現水上建築的遺址,考古人員一共發現了三組乾欄式水上木結構建築遺址,呈長方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