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樹齡長的柏樹]

古柏[樹齡長的柏樹]

古柏 是指江西贛縣田村鎮寶華村寶華寺的十寶之一,樹植於唐代,與創寺同代,現存於寶華寺上棟的大春樓前側。

基本信息

江西省古柏

古柏[樹齡長的柏樹] 古柏[樹齡長的柏樹]

樹高十多米,據傳,這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兩棵古柏一直蒼勁茂盛,生機勃勃。

北京市古柏

北京的古柏,樹齡在五百年以上的約有5000棵以上,占北京一級古樹的絕大多數。它們大多種植在遼金時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尤以明柏最多,因在明代的永樂、嘉靖等年間修建了很多皇家祭祀的壇廟,而在這些壇廟裡是廣植長壽常青、木質芳香、經久不朽的柏樹。以示“江山永固,萬代千秋”之意。在民間,很多地方的人們也視古柏為吉祥昌瑞的“神柏”。在北京的古柏群中,著名的古柏很多,它們以樹齡古老、姿態奇絕和傳聞有趣而馳名。

中山公園的古柏

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南門外,巍然屹立著七棵參天古柏,它們鬱鬱蔥蔥的綠冠高達20多米,盤曲蒼虬的粗乾周長有四棵達6米。這裡原是遼代興國寺遺址,這七棵古柏是當年的遺物,距今已一千年了。人們稱為“中山遼柏”,或俗稱“七柏”。這其中最東邊的一棵古柏很是奇特,在它粗乾的裂縫中,竟又生長出一棵高大的國槐來。槐柏兩樹,枝繁葉茂,青黛交映,情趣盎然。它們已天然共生三百多年,是園林中罕見的珍品,人稱為“槐柏合抱”,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奇觀”之一。

天壇的古柏

天壇回音壁外西北側,矗立著一棵堪稱“世界奇柏”的古柏。它高達18米,乾周長達3.8米,是明永樂十八年種植的,距今已五百八十多年。它的奇特之處是,在其粗壯的軀幹上,完全是突出的乾紋從上往下扭結糾纏,好像數條巨龍絞身盤繞,又似擰著捆捆鋼筋,所以得名“九龍柏”。明清兩代,皇帝們到圜丘壇祭天時,要路過此柏,因此又稱此柏為“九龍迎聖”。相傳在皇帝祭天時,有九條金龍從柏身上飛出,在圜丘壇上空盤鏇,待祭天完畢,金龍又飛回柏身。

像“九龍柏”這樣有奇特優美乾紋的古柏,在全世界上只此一棵,故尤為珍貴。之所以生長成這樣,據林學家研究考證,可能是由於表皮細胞分裂不均所致。天壇內還有“槐柏合抱”、“迎客柏”、“問天柏”、“蓮花柏”等名柏。

國子監街孔廟的古柏

安定門內國子監街的孔廟裡,是古柏森森。在大成殿前西側屹立著一棵巨柏,它就是馳名京城的“除奸柏”。

據說它是元代國子監第一任祭酒許衡(相當於大學校長)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其高達20多米,乾周長達5.3米。相傳在明嘉靖年間,有一年奸相嚴嵩來孔廟祭孔,路過此柏時被其枝幹掀掉了烏紗帽。人們認為古柏有知,也痛恨奸臣,說它“嚴懲奸佞,欲意除之”,所以叫它“除奸柏”。還有傳說在啟年間,魏忠賢祭孔路過此柏時,忽然狂風大作,古柏上的一個大枝斷落,正打中魏的頭,故人們又稱為“觸奸柏”。

孔廟前院的碑樓西還有“柏上桑”,在大成殿西並排高矗兩棵“將軍柏”、“羅漢柏”。

故宮中的古柏

故宮御花園天一門內的“連理柏”,久負盛名。它是由兩棵古柏組成,這兩棵古柏的雙乾跨在北京的中軸線上,其上部相對傾斜生長,它們的樹冠相交纏繞在一起,樹幹相交的部位,裡面的木質部已融為一體,成為一棵樹。國人歷來喜歡視樹木的連理為忠貞愛情的象徵。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膾炙人口的佳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清末代皇帝溥儀和皇后婉容曾在此柏前照過合影。御花園的摛藻堂旁有“遮陰候柏”、萬春亭北有“駝峰柏”、亭西南有“鳳凰柏”、延暉閣東有“羅漢柏”,園西從南到北有十八棵“十八羅漢柏”,棵棵高大挺拔,雄偉壯觀。

西山櫻桃溝的古柏

在西山櫻桃溝的水源頭處南邊,屹立一居高臨下向東傾斜的巨石,就在巨石絕頂凌空挺立一棵古柏,傲骨藏風,姿態奇絕,人稱“石上柏”。

有趣的是,這棵石上奇柏竟和古代兩位大文人有關——明末清初的孫承澤,曾居住在櫻桃溝內,稱溝為“退谷”,並著有《春明夢余錄》和《天府廣記》。他在《春明夢余錄》記述“石上柏”寫道:“獨岩口古檜一株,根出兩石相夾出,倒掛於外……是又岩中之奇者也。”另外,相傳曹雪芹住在西山的正白旗村時,經常到櫻桃溝來遊覽,他就是看到了這棵“石上柏”的“木石姻緣”奇觀而大受啟發,從而著書黃葉村抗風軒,才創作出舉世名著《紅樓夢》的。

潭柘寺的古柏

京西古剎潭柘寺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佛教聖地,在其歷代主持高僧居住的方丈院內,高矗兩棵參天古柏,它們都高達30多米,是北京最高的古柏。

這兩棵古柏為遼代所植,所以名叫“千年柏”。它們還帶有佛教文化色彩,因其高矗入雲,相傳寺內得道的高僧就是從這裡升入仙界的,故又名“登天柏”。因此,“千年柏”被視為寺內神樹。

在寺的毗盧閣殿門西,高矗一棵向西傾斜的古柏,它也帶有佛教文化色彩,名叫“事事如意柏”。因殿內有一尊“不空事業佛”專管事業的原故。

新城子關帝廟遺址的古柏

密雲縣新城子關帝廟遺址前,屹立一棵巨大古柏,高達25米,粗乾周長達7.5米,為唐代所植,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柏之最”。因它的粗乾要好幾個人伸臂合圍才能抱攏,其樹冠是由十八個大杈組成,最細的杈也有一摟多粗,所以得名“九摟十八杈古柏”。

因此柏的樹冠極大,遮陰的面積很廣,故當地鄉民稱之為“天棚柏”;因它是屹立在關帝廟前,人們出於對關帝的敬仰,又叫此柏為“護寺柏”,當地人都視此柏為“神柏”。過去在古柏的枝幹上,都掛滿了各色寫有祈禱祝福的布條,附近鄉民都希望生活吉祥平安。

其他知名的古柏

另外,像勞動人民文化宮西部的“鹿形古柏”、後河邊的“望樓柏”,地壇方澤壇外西北的“迎客柏”、日壇朝日壇西南的“九龍柏”,中南海靜谷的“人字柏”、北海團城上的“承光柏”,頤和園介壽堂的“介字柏”、長廊邀月門前北側的“邀月柏”,香山玉華山莊上邊的“癭瘰柏”、八大處五處龍王堂的“龍王柏”,西山大覺寺四宜堂的“古柏鼠李”、寺前院功德池旁的“古柏蛇葡萄”、椒園寺遺址的“龍虎二柏”、軍響鄉靈水村的“柏抱榆”、“柏抱桑”、“龍爪柏”,十三陵定陵的“母托子古柏”、延慶縣舊縣龍王廟的“香爐柏”,順義牛欄山元聖宮(現牛欄山一中)的“元聖宮雙柏”、平谷區樂政務鄉九聖寺的“鏇風柏”,懷柔區仙台村鳳翔寺的“鳳翔寺雙柏”、密雲縣白岩村寶泉寺的“范公柏”,朝陽區金盞鄉的“乾媽樹古柏”,房山區上方山兜率寺的“擰絲柏”、呂祖殿的“柏樹王”等,都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其例浩瀚如海,舉不勝舉。

北京的古柏,它們雖身經數朝,歷盡滄桑,但如今仍是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它們是活的文物,是北京悠久歷史的見證,是古都風貌的代表,也是北京燦爛文化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