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如皋

古城如皋

蘇北重鎮古城如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如皋”這個地名來源於春秋時期賈大夫為嬌妻射雉而古城如皋古城門“御以如皋”的傳說,既具浪漫色彩,又有文化底蘊。千百年來,如皋相繼產生過軍事家呂岱、教育家胡瑗、文化家冒辟疆、李漁等人。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積澱著華夏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金色福地。

蘇北重鎮古城如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如皋”這個地名來源於春秋時期賈大夫為嬌妻射雉而
古城如皋古城如皋 古城門
“御以如皋”的傳說,既具浪漫色彩,又有文化底蘊。千百年來,如皋相繼產生過軍事家呂岱、教育家胡瑗、文化家冒辟疆、李漁等人。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積澱著華夏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金色福地。

簡介

在如皋古城區內,有內外兩條城河環繞,人稱“雙環河”。城市格局極為獨特。內城河,又名玉帶河、市河,始

古城如皋古城如皋
建於隋代,原為從運鹽河疏浚出的一條支流,目前的內城河除北部己成平陸外,仍成半環形。東起東水關,至古玉蓮池,經泮池南閘橋至嚴家灣,折而向北迄北水關,總長2381米,最寬處在古玉蓮池和泮池,最窄處在冒家橋至文德橋段。外城河,又名濠河,為明代所開鑿修建,河四面環城,北段與通揚、如泰兩河同道。如皋的人文、自然景觀居南通各縣(市)之首。現存重要文物景點即有86處。諸景各領風騷,猶如百花爭奇鬥豔。園林、亭台、樓閣、殿宇、橋壩、民居,每—處都融入了建造者高超的技藝、巧妙的構思:佛寺、尼庵,融西土佛教與中華文化於一體,道觀則展出我國固有宗教文化的特色,在諸多名勝古蹟中獨具魅力;國家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如皋烈士陵園莊嚴肅穆,展示革命老區先烈氣壯山河、堅不可摧的革命氣概,催人奮進;花木盆景系華夏一絕。觀賞在國際上屢獲金獎的如皋盆景,人們無不為它巧奪天工的藝術造型而讚嘆不已;漫遊在一幅幅立體的畫、一首首無言的詩的綠色園林之中,你會受到美的薰陶,獲得高雅的藝術享受;名園、名人、名校、名亭、名特產品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古城建築

古城如皋,是蘇北著名的文化古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如皋人民建造了大量的廟宇道觀、園林、書院

古城如皋古城如皋 定慧寺
館、磚木石橋,反映了如皋豐厚的文化歷史。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前,僅如城就有寺、廟、庵、觀七十多座,著名的有定慧寺、中禪寺、海月寺、廣福寺(又名大寺)、伏海寺(即泰山廟)、大覺寺(又名大覺禪院)、菩堤社(又名菩提禪院)、舍桴庵(又名舍缽庵)、崇善庵、文昌宮(又名文峰閣)、福成庵、十家庵(又名神真庵、石家庵)、玉皇殿、靈威觀、關岳廟(又名關帝廟、武廟)、城隍廟、藥王廟、火星廟、都天廟、財神廟(又名增福財神廟)、孔廟(即文廟)等。著名的古園林建築有水繪園、逸園、匿峰廬、壺領園、古澹園、朴巢、深翠山房、水明樓、霽峰園、露香園、三瑞園、指樹園、古柏園等。古城如皋向以水多、橋多、廟宇多、園林多聞名於世。由於歷史的變遷,如皋城牆已被拆毀,大量的名聞皋邑的古建築。古園林已不復存在,保留下來的為數很少,主要有水繪園、定慧寺、孔廟大成殿、靈威觀、東水關等。
古城如皋最著名的就是定慧寺,定慧寺位於如皋古城東南角,初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築
古城如皋古城如皋 景點
風格獨特的山門北向的千年古剎。現存的定慧寺主體建築系明朝萬曆年間重建。那時,有個叫素芳的和尚帶著性乾、性德兩個徒弟來到定慧寺,稍加修葺就暫時住下了。性乾決心修復定慧寺。為了籌款,他用油燈烤腳踝、用鐵索盤胸等以示虔誠的手段向大眾募化。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7年),重修寺院工程動工。不久,大殿便落成了。性乾又立誓取海外的檀香木雕刻佛像。於是他偏袒南遊。後來在鬱林洲(今廣西玉林市)從海外歸來的商船上獲得一棵一丈六尺長的檀香巨木並就地雕成盧大佛像。萬曆四十三年(公無1615年)佛像運抵如皋,置於大殿內。在此期間,寺中湛明上人募建了鐘鼓樓,雲石上人募建了藏經樓,德林上人到嘉禾(今浙江嘉興市)購買了藏經收藏。德林上人德學兼優,影響深遠,定慧寺空前興旺。到了清朝,定慧寺的大殿、鐘鼓樓、藏經樓又多次動工整修,古建築一直保護完好,直到1966年“文革”前,定慧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來的風貌。定慧寺原本是山門南向的。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擾如皋,為了保護城裡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公元1554年修築了城牆。由於地區擴展,新砌的城牆將定慧寺包入城內。這樣,定慧寺北有古城河(玉帶河),南有護城濠河,西有宋朝龍圖閣學士王覿園的玉蓮池(已廢),東有寺院開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環寺”的地勢。明萬曆年間重修定慧寺時,為方便起見,將山門改為北向,整個建築亦調起來,原山門處改建成藏經樓。

古城歷史

如皋建縣前為如皋村,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如皋建縣後為縣治所在地。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置如皋

古城如皋古城如皋 護城河
鎮。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恢復如皋縣,此後如皋鎮一直為縣治所在地。北宋慶曆年間,初建譙門(即城門樓),元末毀於兵燹。明朝初年,重新修築。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改建為三間譙樓,在縣衙前面。譙樓上設鐘鼓,晨昏敲鐘擊鼓報時辰。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縣劉永準劃定了城池,建起六座城門:東門叫先春門,在迎春橋西堍;西門叫豐樂門,在豐樂橋東堍;南門叫宣化門,在閘橋北堍;北門叫北極門,在西惠政橋(後改名范家橋)南堍;東南門叫集賢門,在集賢橋(今名冒家橋)北堍;東北門叫拱辰門,在東惠政橋(後改名賈家橋)南堍。那時,只有城門沒有城牆,僅有一條玉帶過河環繞。河上建有眾多石橋、磚橋,除以上六座城門外的橋樑外,有名的還有玉帶橋、太平橋、沙家虹橋、望月橋、曹家橋、燕橋、雁橋、文定橋、武定橋等。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為抗擊倭寇,修築新城,辟城門四座,均建有譙樓。東門名靖海門,西門名錢日門,南門名澄江門,北門名拱極門。門外各設吊橋一座,東邊和北邊各建水關一座,城外環以寬闊的濠河。
冒家巷處原為古集賢里,因宋代王氏連中進士、狀元得名。並建有王學士祠。同時有胡公(安定)祠、范公(仲淹)祠。入明以後有天啟五才子之一李之椿(吏部侍郎、抗清英雄)、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等,如清以後有兵部沿書戴聯奎等。現存建築群多為明清建築,建築結構基本完整,門首風格各異,門堂、敞廳、穿堂、堂屋四進坐落分明,庭院水井、花圃等布局有致,磚雕、磨砝牆、金磚鋪地以及風洞的建築工藝多處可見,製作精細、講究。東大街始建於民國初年,為地主兼工商業者居式,其前面是店房,後面是花園和居室,對外有三個出口,保留了木質礎鋪磚等明代構築風格。

如皋景點

古城如皋的景點布局可概括為“一城、兩帶、四區、八古”。“一城”是指以如城鎮為主體的全市旅遊中心區。

古城如皋古城如皋
環繞在千年古城四周的內外兩道城河,為全國所罕見。凌空俯視,兩圈城河外圓而內方,使整個城區酷似一枚古錢幣,她既像盤伏在古城之邊的兩條臥龍,又像圍在古城四周的兩條翡翠玉帶。漫步徜徉在桃紅柳綠、芳草萋萋的河畔大道之上,當您盪起雙槳,泛舟在碧波粼粼的城河之中,那兩岸楚楚誘人的景色,會讓您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兩帶”指地處如城中心區的內外城河風光帶和十里花市盆景觀光帶。內外城河風光帶沿此帶可以欣賞各具特色的四佳景區:水繪園——靈威觀景區(東北景區)。該景區以水繪園為中心,包括水繪園、靈威觀、人民公園、東大街等景點。水繪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江南才子冒辟疆及愛姬董小宛的棲隱處。園內構築精美雅致,有妙隱香林、寒碧堂、枕煙亭等佳境十餘處,其中水明樓恰似一舫亭立於碧水之上,掩映於煙柳之中,被譽為“海內孤本;靈威觀以“兩朝皇帝定名,御題觀額”、“九步三廟,五廟同觀,形似北斗,狀若瓊島”奇特、罕見的建築布局、蘇北地區唯一可對道教徒授戒的觀宇而馳名江淮;人民公園與水繪園相映生輝;東大街則展現了古市的風情、韻致。定慧寺——集賢里景區(東南景區)。該景區以定慧寺為中心,包括定慧寺、集賢里(冒家巷)、如皋師範校園、文廟大成殿等景點。被譽為“當代中國佛像之冠”的千年古剎定慧寺,建於隋開皇十—年(591),以其碧水環寺,丹樓繞殿,山門北向,“回”字建築格局及佛像塑造的高超藝術水平而馳名中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百年名校——如師校園、文廟大成殿、集賢里各具特色而又珠聯壁合,集中展示了如皋深厚的經學風範與文化底蘊。唐鎮遺蹟——石合泰民居景區(西北景區)。該景區以唐鎮遺蹟為中心,包括唐鎮遺蹟、石合泰民居、蘇皖邊區政府第一專員公署、百花亭(王若飛在如皋革命活動遺址)等景點。世界旅行家、日本高僧圓仁於中國唐代開成三年(838)入唐求法,第一站從古如皋登入,遇險之時受到如皋人無私的救助和熱情的接待,演奏出一首如皋眉與日本來客的友誼交響樂章。

“四區”指分布在全市的四大景區:盆景觀賞與休閒娛樂區以中華盆景園為中心,以十里花市為依託,以綠色盆景為主題,集觀光遊覽、旅遊購物、休閒娛樂、園藝研究、生產銷售於—體,是全面展示如皋園藝產品、叫響中國花木盆景之鄉”國際品牌的大型旅遊項目。革命歷史教育旅遊區景點主要有如皋烈士陵園、紅十四軍紀念碑及紀念館、紅十四軍軍長何坤烈士墓園、如工農紅軍成立遺址、五—農民起義廣場、蘇中“七戰七捷’在如皋境內的皋南、丁林、如黃三大戰鬥遺址、白蒲三人小組談判遺址等,組成一個完整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長青沙生態旅遊度假區、月亮湖現代休閒度假區均為長江之濱的自然生態風景區,長青沙系江心綠色小島,月亮湖為江邊一片狀若新月的湖水。這裡沙鷗、珍禽棲隱、荷塘飄香、翠堤映波、蘆海連天。
“八古”是指:三大古寺、兩口古、三株古。三大古寺:一為丁堰鎮的“絕佳佛地觀音山寺”,此寺建於唐

古城如皋古城如皋 園林
貞觀年間,迄今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它獨占洲島孤山,以其古、奇、特三絕而知名海內外;二為白蒲鎮的法寶寺,始建於唐文宗大和四年(830),至今也有1100多年之久,宋至和元年(1054)被列“州屬八大叢林之一”;三是位於郭園鎮的觀音淨院,此寺為名聞海內外的佛教高僧、南海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開創,寺內佛像、法器以及鎮寺之寶——大乘藏經皆妙老所贈。整座寺院集南海普陀山精華於—體,雖新猶古,被遊人譽為“蘇北小普陀”。兩口古井:一系白蒲鎮的“濟忠井”,一系袁橋鎮的“八角井”,相傳皆為岳飛抗金時供三軍飲水用的千年古井。三株古樹皆為千年銀杏。—株在九華鎮趙家園,樹齡1300餘年;—株在高明鎮大楊莊,樹齡1500餘年;—株在常青鎮橫岱村,樹齡1200餘年。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100年、500年、8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星羅棋布於園林、庭院之中,鄉村阡陌之間。

歷史名人

如皋人才薈萃,歷代名人輩出,三國時期有東吳名將大司馬呂岱,宋代有理學先驅、大教育家胡瑗、龍圖閣學士王覿、大詞人王觀、欽點狀元王俊乂,明代有“開國功臣”朱顯忠、抗倭名將郭師古、邱陛,有吏部主事“天(啟)、崇(禎)五才子”之一的李之椿,有復社名士、明末“四公子”之—的冒辟疆,清代有被譽為“東方莎土比亞”的大戲劇家李漁,還有官居禮、兵、吏、工四部尚書的戴聯奎等等。市中心如城鎮東的冒家巷,古稱集賢里,就在這條不足300米長的小巷內,“金龜壓鈕,代產偉人”。從北宋景右元年(1034)至清同治元年(1864)就出了1名狀元,17名進士和七大官宦之家。

圖片欣賞

古城如皋 古城如皋
古城如皋 古城如皋
古城如皋 古城如皋

相關詞條

麗江古城平遙古城樓藍古城鳳凰古城石頭城帕倫克古城伯爾尼古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