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波斯教育

古代波斯教育

約公元前2千紀中葉,伊朗高原上形成了一些奴隸制小國。公元前 550年,波斯王居魯士二世大肆對外侵略,創建波斯帝國,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即帝位,繼續擴張領土,使波斯帝國成為幅員遼闊的專制集權國家。後因長期爭戰,暴政虐民,各地被征服者紛起反抗,又因在兩次希臘波斯戰爭中敗於雅典,國勢日衰。公元前330年,為馬其頓王亞歷山大三世所吞併。公元226年,薩桑王朝建立,新波斯帝國又強盛起來,直到公元642年為阿拉伯人所滅。古代波斯的教育就是隨著歷史的巨變而前進的。

簡介

約公元前2千紀中葉,伊朗高原上形成了一些奴隸制小國。公元前 550年,波斯王居魯士二世大肆對外侵略,創建波斯帝國,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即帝位,繼續擴張領土,使波斯帝國成為幅員遼闊的專制集權國家。後因長期爭戰,暴政虐民,各地被征服者紛起反抗,又因在兩次希臘波斯戰爭中敗於雅典,國勢日衰。公元前330年,為馬其頓王亞歷山大三世所吞併。公元226年,薩桑王朝建立,新波斯帝國又強盛起來,直到公元642年為阿拉伯人所滅。古代波斯的教育就是隨著歷史的巨變而前進的。

情況綜述

波斯遠古時期的教育因缺乏資料而難以稽考。約公元前660年,古伊朗瑣羅亞斯特創立祆教(通稱拜火教),並著《阿維斯陀》作為祆教的經典。大流士和薩桑王朝先後定祆教為國教,該書便成為人人必須信仰、遵循的聖書。《阿維斯陀》一書重視教育,有專節闡述“保護人或父親對子輩的教育及其教學方式”,還闡述“教師和學生的親密關係”。書中強調要“發展人的善良思想、善良言辭和善良行為”,這就為當時的教育指出了培養目標。波斯教育是樸素實用的。雖教人信仰祆教,並不叫人渴望彼岸世界,為“永生”之樂而鄙視現世生活。它的具體要求是使人能夠增進家庭的和睦,陶冶對社會的感情,尊崇帝王的權威,養成對神的虔信,鍛鍊爭戰的能力。當時的教育兼負著宗教的和世俗的雙重任務。
從公元前 4世紀以來的希臘化時期,瑣羅亞斯特的哲學受到了希臘哲學的影響,波斯的質樸的教育也受到希臘學校的影響。瑣羅亞斯特哲學的著眼點也從原來推崇人的聰明天資和學識修養逐漸轉向適應當時政治經濟的需要,要求提高理智的價值。古籍《丁卡》有這樣的記載:“教育是人的生命”,“人應通過學習閱讀和書寫而進入開明的境界”。但宗教的、倫理的、實用的教育並未放棄,道德教育仍是最重要的。公元 6世紀中葉,查斯羅斯一世的宰相卜祖敏說,教育能使人高尚,善良的習慣能養成人的道德趨向。教育是人的校正者,善良行為是人類靈魂的保護者。人應當利用每晝夜三分之一的時間 , 從事宗教訓練或從虔敬的人詢問有見識的問題(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從事農耕,其餘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飲食睡眠)。除盲啞和發展不健全者以外,人人都應盡力世事,並在宗教場所接受教育。為父母者應在其子15歲前,教以善良行為。盡此責任的父母,可由其子將來的成就中享有報償。父母若不能盡此職責,其子的惡行即為父母的罪惡。

教士教師

波斯以祆教為國教,以教士為教師,《阿維斯陀》即稱教師為“教士教師”。當時師生關係密切,講求師道尊嚴。《阿維斯陀》甚至把教師的姓名和波斯當代哲人的姓名並列一起。教師除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外,還是兒童知識的傳授者。如今尚存的《阿維斯陀》殘篇說:“兒童應當沐浴在聖者的智慧之中,達三年之久。若在此時期的一半,背誦錯誤或有遺漏,即應改從第二教師、第三教師或第四教師。若在此時間的一半,兒童能理解所學的課業,便必須背誦,並使以後不再有任何遺漏。”
古代波斯的教育無固定學制,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對兒童實施親職教育。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說,波斯男兒在 5歲以前,不和父親見面,由母輩撫養。有人則說 7歲以前的幼兒由母親教養,以後由父親教育指導。據《阿維斯陀》記載:“兒童的養護到7歲為止”。《丁卡》說,兒童思考能力到7歲才發達,7歲以前應受父母保護。也有的文獻記載,兒童從 7~15歲教育培養即告完成,此後就須承擔一般成人應負的宗教的和其他的職責。古希臘學者色諾芬說,16、17歲是青年教育完成時期,從此到26、27歲是成年人教育完成時期。而希羅多德稱青年教育完成期是20歲,斯特拉博認為是24歲。
波斯的學校情況說法不一。由於人們認為教育子弟是家長的任務,因而波斯學校誕生較遲,只有貴族子弟在 7歲後進宮廷受教育。以後曾出現傳授法律知識,為政府造就從政人員的學校,也有負責培養哲學、醫學、天文學、地理學、音樂等專業人才的學校,還有鍛鍊軍事人員的學校。波斯的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世紀,當時大流士曾創設過大學。公元3、4世紀,貢德沙普爾大學正式成立。它曾是波斯的著名學府,存在約 300年。該校曾起過交流東西方文化的作用。波斯青年渴求到此就學,其他國家有志於學的青年也來此地深造。

教育內容和方法

古代波斯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也是因人而異。對教士注重精神訓練,對武士注重體格鍛鍊。對國民注重實際生活能力的培養。由於《阿維斯陀》大部分已散失。無從知其詳情。但從尚存的文獻中可知,宗教信仰和道德品質的培養在各種教育中居於首位。色諾芬曾說:“全校學生在學習公正的品德中消磨他們的歲月”,可見在德育過程中是注意實踐的。波斯由於長期進行戰爭,也就特別重視體育及軍事訓練。希羅多德說:“波斯人只教其子三事:騎馬、射箭和誠實無欺。”有的學者認為,波斯人長期爭戰,非人人善戰、人人皆兵不可。因此,從瑣羅亞斯特以來,騎馬、射箭、狩獵、投擲標槍、游泳以及在馬上玩球之類,不僅僅是體育和遊戲,已成為重要的軍事教育內容。古波斯在薩桑王朝時期,受古希臘教育的啟發,知識教育受到重視,兒童要學習閱讀、計算,在木板上練習書寫。另外還要學習美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