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紀念堂

受降紀念堂

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堂,位於芷江城東七里橋磨溪口。建於1938年,內設有當時的受降會場。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國民黨政府在此舉行受降儀式。芷江受降紀念坊為中國惟一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建築物,建於1946年2月。

基本信息

展館簡介

(圖)受降紀念堂受降紀念堂

震古鑠今的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堂,位於芷江城東七里橋磨溪口,原系中國空軍第五大隊,又名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第十四中隊的營房,建於1938年,由三棟橫條狀黑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組成,呈長方形天井品字型 。每棟長44、1米,寬8、8米,建築面積388、08平方米。受降堂內設有當時的受降會場。會場中間懸掛孫中山像,橫聯“天下為公”,直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像下端中懸“總理遺囑”,右邊是“黨員守則”,左邊是“軍人讀訓”。會場分為兩部分,進門右手為受降處,左手為列席會議的各界人士與記者所坐之位。

歷史沿革

受降紀念堂受降紀念堂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中國人民在長期、艱苦的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鬥爭中,同仇敵愾,挽救危亡,用熱血和生命築起了新的長城,譜寫了壯麗輝煌的歷史篇章。武漢市受降堂是一場全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見證,是中國人民勝利的殿堂,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永久的光榮。武漢市受降堂內展示抗日戰爭歷史資料,是曾經發生在我們腳下這塊滾燙土地上的真實歷史。

1945年9月18日下午3時,中國第六戰區司令官孫蔚如將軍在此接受華中地區侵華日軍第六方面軍岡部直三郎大將軍率部屬21萬人投降,其儀式的地點便是中山公園受降堂。

受降堂占地355平方米,外觀一直保持歷史原貌,已成為民眾景仰的地方,隨後漢口市政府撥款修房,樹受降堂匾,立受降堂碑。幾十年中,受降堂數改別用。

受降紀念碑受降紀念碑

1998年6月,中山公園在園內張公亭底層發現一塊漢白玉石碑,由當時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司令官孫蔚如將軍親筆題寫,記錄受降情景的碑文清晰可見。石碑的發現,各地媒體爭相報導。

2000年,按照“尊重歷史,整舊如舊”的原則,修復的受降堂,現武漢受降堂陳列展覽完全按當年受降歷史場景陳設,同時展出“抗戰史料陳列”300多幅歷史圖片。其中20多幅是首次公開展出。在陳列的40多件實物及複製品中,強調介紹湖北省武漢市的鄉土抗戰歷史,強調日軍在湖北燒、殺、搶掠的罪行。

武漢市受降紀念碑位於受降堂左側,是武漢受降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武漢受降堂現存的重要歷史文物,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修復的受降紀念碑,高1.80米,寬0.6米,漢白玉石材,正面鐫刻“受降紀念碑”,碑的背面碑文系當年受降主官孫蔚如將軍書寫的碑文。

武漢市受降紀念碑堂是抗戰勝利的歷史見證,受降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2002年11月7日,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受降堂舊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人民政府立文物保護牌。

主要展區

受降紀念堂受降紀念堂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占地63畝,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最佳旅遊景點。主要景點有凱鏇門、受降紀念坊、受降堂、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辦公舊址等。目前正實施紀念館第二期建設,新建一批反映八年抗戰歷史,紀念為國捐軀抗日英烈的景觀。目前準備增設四大景點。景點之一,建造有巨型“V”字雕塑的和平廣場、受降紀念館記照壁及毛澤東題詞照壁等;景點之二,抗戰戰役戰術展示區,再現抗日戰爭始於盧溝橋,終於七里橋,其中包括重大戰役的微縮景觀;再現我軍抗戰時繳獲的各種兵器裝備,日軍降使當年乘座的降機降車;景點之三,受降紀念區,修復日軍降使及隨員住宅;中美空軍聯隊俱樂部、指揮塔,新建陳納德將軍紀念館;抗戰名將紀念館;和平永奠牌樓;受降堂全景畫館;景點之四,碑林區建300塊形狀各異的石碑,錯落有致地形成一座長城;石碑上將銘刻與抗戰受降有關的題詞和捐贈者名單等。

2003年9月,為迎接首屆“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對紀念館的陳展體例、陳展結構進行了全面革新,新增了327幅珍貴歷史資料圖片。把文物、文字、圖書、音像以及聲、光、電等展示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被譽為國內首家"抗戰勝利受降博覽窗"。該館上下兩層,設有“八年抗戰”、“中國受降”、“勿忘歷史”等展廳。

展館特色

受降紀念館館內陳列是199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而布展的,館內陳列的內容及手段已十分落後,遠遠達不到觀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需求。針對這一情況,芷江受降紀念館抓住“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這一契機,多方籌措資金,共投資80餘萬元對紀念館內陳列及設施進行全面更換。這次更換採用高新技術,突出聲、光、電一體化,堪稱省內最為先進的陳列布展,陳列內容主要突出了勝利受降與和平這兩個主題,更加生動真實地反映了歷史。

受降儀式

(圖)台灣同胞在受降會場外歡呼慶祝台灣同胞在受降會場外歡呼慶祝

當時受降為什麼要在這裡進行?因為這裡一是靠近機場,二是這裡是中美空軍的駐地,便於警戒,三是交通也十分方便,房子是現成的,只要稍稍布置一下,便可以做為會場使用。受降場面積100、65平方米,兩端房間為出入口和休息室,正中一棟作為受降堂,右側有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左側有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辦公室,處理受降事宜方便。會場按當時標準禮堂布置,中間懸掛孫中山像,橫聯“天下為公”,直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像下端中懸“總理遺囑”,右邊是“黨員守則”,左邊則是“軍人讀訓”,會場上的桌椅是派車從安江紗廠搬來的。一間會場分為兩部分,進門右首為受降處,左首則是列席會議各界人士與記者所坐之位。

8月21日下午3 時,中方受降代表、列席代表、中外來賓、中外記者進入會場,受降會議上方為中方受降代表席,當時考慮雙方代表身份對等,所以何應欽便沒有出席受降儀式,便坐在會場後的休息室里緊密注視著會場上的一切。 只派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中將肖毅肅為全權代表,在正中位置坐下,右邊坐著副參謀長冷欣、日文譯員王武上校,左坐美國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準將。所有人員都坐好以後,肖毅肅中將宣示受降時的有關事宜。會議記錄為陳桂華中校,英文譯員是汪敬煦少校。列席會議的有:湯恩伯張發奎盧漢王耀武杜聿明吳奇偉廖耀湘鄭洞國張雪中顧毓秀刁作謙劉英士龔德柏等到及中外記者100餘人。

受降會場門口,有一條公路直與外面的大公路相通,當時公路上都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站滿了荷槍實彈警衛的憲兵,進入會場的公路口,扎有一座松柏牌坊,上有一對聯:

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 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

橫聯是:和平永奠!

下午3點40分,日本降使今井武夫橋島芳雄前川國雄,在我方人員陳應莊陳昭凱等引導下步入會場,向中方的受降代表行禮後,得到允許,才在下首的投降代表席上坐下,今井武夫居中。

下午四時,日本投降典禮開始。今井武夫向肖毅肅出示了證明本人身份的作戰命令副本;呈交了日本在華兵力配備分布圖;接受了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致岡村寧次中字第1號備忘錄投降命令。主要內容是:岡村寧次立即執行投降命令,令陸、海、空軍投降;中國戰區劃分十六降區,規定受降主官和接收地區;冷欣中將赴南京設前進指揮所。下午4點40分,今井武夫在《受降證》上籤字。肖毅肅還就南京設指揮所、空運部隊接收南京、上海、北平;電台聯絡等問題作出指令。4 時50分,日本降使退出會場。5時,日本投降典禮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