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法

取穴法

取穴法是定取穴位的方法。《千金要方》載膏肓輸“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

定義

定取穴位的方法《千金要方》載膏肓輸“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標幽賦》:“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屈伸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詳見骨度法、指寸法等條。
針灸治療時選取穴位《醫學入門》:“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頭,頭取手足三陽,胸腹取手足三陰……”即指此。臨床上分遠道取穴、近道取穴、隨症取穴等多種。詳見各條。

分類

事實上取穴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將四種取法靈活運用。
(一)骨度分寸法:又稱“骨度法”,即以骨節為主要標誌測量周身各部位的大小、長短,並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位的標準.需要說明的是,以上骨度分寸,不論男女老幼和身體的高矮胖瘦,均折算成同樣的長度和寬度,作為測量取穴定位的標準。比如前髮際至後髮際,有的入頭大一點,有的人頭小一點,所以長度肯定不一樣,但是都定為12寸。這裡的寸,同我們平時所說的1尺等於10寸的那個寸毫不相干。也許把這裡的“寸”理解為“等分”會更好理解。以後我們在取穴時說某些穴在臍下幾寸或者膝上幾寸的“寸”字也是這個意思。

(二)體表標誌法:就是利用體表的固定或者活動標誌作為取穴標誌的一種取穴方法。固定標誌是指五官、毛髮、爪甲、乳頭、臍窩以及骨節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如鼻尖取素廖;兩眉中間取印堂;兩乳頭中間取壇中;臍旁二寸取大樞。活動標誌是指關節、肌肉、皮膚稍活動而出現的孔隙、凹陷和皺紋等。如取卑門、聽宮、聽會等應張口;取下關應閉口。又如曲池應屈肘時於橫紋頭處取穴;取陽溪時應將拇指翹起,當拇指長、短伸肌艘之間的凹陷中是穴等等。
(三)手指比量法:又稱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手指比量法是在骨度分寸法的基礎上,醫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稱“指寸法”,因人的手指與身體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臨床上醫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它是人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陸續發現逐步積累起來的,一般可分為三類。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況適當增減自己的手指比例。所以有時會有誤差。常用的手指比量法有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和橫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時,小節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l寸,這種方法適用於四肢及脊背部。拇指同身寸法是拇指指關節橫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橫指同身寸又稱“一夫”法,也就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四橫指為一夫,以其第二節為準,取四指橫寬度為3寸。此法多用於下肢、下腹部和背部。
(三)簡便取穴法: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簡便 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在左右兩手之虎口交 叉處,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腕後高骨的正中上方, 當食指尖處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半握拳時, 中指尖切壓在掌心的橫紋上是勞宮穴,兩手臂自 然下垂,於股外側中指尖之處是風市,兩耳角直上連線的中點取百會等,此法是一種輔助取穴方
法,為了定位的準確,最好能結合體表解剖標誌法和骨度分寸法及手指同身寸法取穴。

相關條目

中醫 針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