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葉藍

叉葉藍

叉葉藍又名銀梅草,稀有種,繡球花科多年生草本,中國特有珍稀植物,僅分布於湖北西部,主產於神農架林區海拔500-1600米的山谷溝邊或林下陰濕草叢中,種群數量極稀少。葉形奇特,葉的先端常2叉裂,花藍色。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叉葉藍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curtis’s bot. mag. : 137. 1911]

中國植物志:35(1):201

英文植物志:8:411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500

最高海拔:1600

生境:山谷溝邊或林下陰濕草叢中

是否栽培:野生

簡介

叉葉藍叉葉藍

叉葉藍又名銀梅草,稀有種,繡球花科多年生草本,中國特有珍稀植物,僅分布於湖北西部,主產於神農架林區海拔500-1600米的山谷溝邊或林下陰濕草叢中,種群數量極稀少。葉形奇特,葉的先端常2叉裂,花藍色,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叉葉藍是中國特有植物,屬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厘米至50厘米,由於葉分叉,花藍色,取名“叉葉藍”。它最奇特的地方是葉片的先端一分為二的分裂,看起來好像一對類似“連體嬰兒”的“連體葉片”,這在植物界是較罕見的現象。有平臥、粗厚的根莖,其葉較大,較薄,通常4片聚集於莖頂部,闊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邊有利齒;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興山,1911年外國植物學家Stapf為其命名。

特徵

叉葉藍叉葉藍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地下莖粗壯,具節和鬚根;地上莖單生,於近基部節上有對生活近對生的膜質苞片。葉膜質,大,通常4篇聚集於莖頂部,近輪生,闊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10-25厘米,寬6-16厘米,先端具尾狀尖頭,不分裂或2裂,裂片較大,長5-6厘米,基部鈍圓或狹楔形,邊緣具粗的銳尖齒,上面被疏糙伏毛,下面除脈上被少許毛外,其餘部分幾乎無毛;側脈7-9對,上部微彎,兩面近平坦,小脈稀疏網狀,下面明顯;葉柄長2-4厘米,近無毛,上面具淺凹槽。

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總花梗長9-15厘米,無毛;苞片數枚,披針形,長1.5-2.5厘米,邊緣具小齒;不育花花梗纖細,長達3厘米;萼片3-4,藍色,圓形或卵圓形,近等大,直徑約14毫米;孕性花常下垂;花梗粗壯,長5-15毫米;花萼和花冠藍色或稍帶紅色;花瓣6-8片,卵圓形或扁圓形,寬10-14毫米,內凹;雄蕊極多數,花絲和花葯淺藍色,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下半位,花柱合生,圓柱狀,長5-6毫米,頂端5裂。花期6-7月。

栽培

武漢植物園對叉葉藍引種保存,並進行了遷地保護。因其為半陰性植物,對光線和溫度要求較高,宜選擇半陰,涼爽位置栽培。

功用

中藥名為銀梅草,以和根莖入,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能。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因為特產於湖北省範圍內,在植物系統發育、植物區系等方面研究有重要意義。

分布

湖北分布:宜昌秭歸興山、神農架、房縣南漳、保康。

國內分布:產湖北西部。生於山地溝邊濕潤草叢中,海拔800—16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興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