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腹足目

原始腹足目所包括的種類大多為海產,僅極少數種類生活於鹹水、淡水或陸地,原始腹足目動物的貝殼發達,多數珍珠層較厚,一些原始種類的殼口邊緣有裂縫,有的貝殼前緣或頂部有孔,但有很多高等的種類殼口完整。

基本信息

簡介

前鰓亞綱的 1目,所包括的種類大多為海產,僅極少數種類生活於鹹淡水、淡水或陸地。貝殼發達,多數珍珠層較厚,一些原始種類的殼口邊緣有裂縫,有的貝殼前緣或頂部有孔,但有很多高等的種類殼口完整。厴有或無。
本目貝類的神經系統尚不夠集中,兩個腦神經節距離較遠,足神經節呈長索狀,嗅檢器位於鰓神經上,不明顯,平衡器比較原始,常含多個耳沙。鰓一對或一個,呈楯狀,即鰓軸兩側排列鰓絲。有的種類鰓退化,而形成環繞足部周圍的外套鰓。心臟絕大多數為1心室、2心耳。心室為直腸所穿過。生殖器官無交接器,生殖細胞經過腎孔排出體外。精、卵均排到海水中受精發育。齒舌為扇舌型,齒式為 ∞·5·1·5·∞,或柱舌型, 齒式為3·1(2·0·2·)1·3。
本目包括很多化石的科、屬。翁戎科,現生種很少,其中有知名的紅翁戎(Pleurotomaria hirasei);鮑科包括一些食用種,例如中國的皺紋盤鮑(Haliotis discus han-nai)、雜色鮑(H.diversicolor)等;鑰孔螺科包括貝殼邊緣有裂縫和貝殼有孔的許多種類,例如:鑰孔屬(Fussure-lla)的殼頂有孔,天窗屬(Puncturella)的殼前方有孔,高屬(Emarginula)的殼前邊有裂縫等。本目還包括帽貝總科(Patellacea)、馬蹄螺總科(Trochacea)和蜓螺總科(Neritacea)等。

生活習性

該目所包括的種類大多為海產,僅極少數種類生活於鹹水、淡水或陸地。

種群分布

原始腹足目,生活於潮間帶低潮區至水深10米的岩礁間。分布於中國浙江南部以南沿海各地,以及日本、菲律賓、斯里蘭卡和澳大利亞等地,為暖水種。

形態特徵

古無脊椎動物。腹足綱,古腹足目,神螺科的一屬。螺殼近於球形,左右對稱,末螺環幾乎完全包住內面所有的螺環。裂帶發育,位於背脊上。殼面飾有生長線。殼口側唇略擴大,內唇蓋薄殼質,外唇有深窄的裂口,長得像喇叭。生存於奧陶紀至中三疊世,在我國晚古生活地層中極常見。
該科目動物的貝殼發達,多數珍珠層較厚,一些原始種類的殼口邊緣有裂縫,有的貝殼前緣或頂部有孔,但有很多高等的種類殼口完整。厴有或無。
神經系統尚不夠集中;兩個腦神經節距離較遠,足神經節呈長索狀,嗅檢器位於鰓神經上,不明顯,平衡器比較原始,常含多個耳沙。
鰓一對或一個,呈楯狀,鰓軸兩側排列鰓絲。有的種類鰓退化,形成環繞足部周圍的外套鰓。
心臟絕大多數為1心室、2心房。心室為直腸所穿過。

生長繁殖

生殖器官無交接器,生殖細胞經過腎孔排出體外。精、卵均排到海水中受精發育。齒舌為扇舌型,齒式為∞·5·1·5·∞,或柱舌型,齒式為3·1(2·0·2·)1·3。

主要種類

皺紋盤鮑

皺紋盤鮑貝殼大,橢圓形,較堅厚。向右鏇。螺層三層,縫合不深,螺鏇部極小。殼頂鈍,微突出於貝殼表面,但低於貝殼的最高部分。從第二螺層的中部開始至體螺層的邊緣,有一排以20個左右凸起和小孔組成的鏇轉螺肋,其末端的4—5個特別大,有開口,呈管狀。殼面被這排突起和小孔分為右部寬大、左部狹長的兩部分。殼口卵圓形,與體螺層大小相等。外唇薄,內唇厚,邊緣呈刃狀。足部特別發達肥厚,分為上、下足。腹面大而平,適宜附著和爬行。殼表面深綠色,生長紋明顯。殼內面銀白色,有綠、紫、珍珠等彩色光澤。分布於我國北部沿海,山東、遼寧產量較多,其中山東的威海、長島,遼寧的金州、長山島產量最多。產季多在夏秋季節。皺紋盤鮑是我國所產鮑中個體最大者。鮑肉肥美,為海產中的珍品。除鮮食外,亦可加工成罐頭或鮑魚乾。 

雜色鮑

雜色鮑貝殼堅實,中等大小,呈卵圓形,殼寬約為殼長的2/3,殼高約為殼寬的1/3。體螺層極寬大,幾乎占貝殼的全部,螺鏇部很小,僅占全殼的極小部分,呈乳頭狀。螺層約三層,除體螺層外,其餘各層間的縫合線不明顯。殼表面為褐紅色或綠褐色,殼頂部常磨損而呈灰白色或淡紅色。殼內面為灰白色,具有綠彩色真珠光澤。殼口很大,卵圓形,寬度約為長度的5/8。外唇薄,邊緣呈刀刃狀。內唇較厚,向殼內延伸成為一個狹長的片狀遮緣,最大部分寬約7毫米左右。足部很發達,與殼口等大,分為上、下兩部分,上足覆蓋下足,邊緣生有很多短小的觸手。遮面寬大,呈卵圓形。生活於潮間帶低潮區至水深10米的岩礁間。分布於中國浙江南部以南沿海各地,以及日本、菲律賓、斯里蘭卡和澳大利亞等地,為暖水種。雜色鮑為海產珍品之一,肉味鮮美,供食用,貝殼可作藥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