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圓線蟲病

原圓線蟲病

原圓線蟲病是原圓科的各種線蟲寄生山羊等動物的小支氣管或肺泡內引起的疾病。病的特徵是支氣管炎、肺炎、咳嗽、消瘦、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感染時可造成羊只死亡。此類線蟲非常細長,有的用肉眼剛能看到,故又稱小型肺線蟲。,一般呈混合感染,且分布廣,危害大。

病原體

我國已報導的原圓線蟲有11種,屬於原圓科的原圓屬、繆勒屬、歧尾屬,囊尾屬(Cystocaulus)和銳尾屬。其中以霍氏原圓線蟲、柯氏原圓線蟲和毛樣繆勒線蟲的分布較普遍。

(1)霍氏原圓線蟲。寄生於山羊、綿羊的支氣管、細支氣管。雄蟲長24一34毫米,交合傘分為兩葉,背肋球狀,其腹面有5個無柄和1個有柄乳突,交合刺1對,深褐色,為多孔性櫛狀構造,長0.231-0.264毫米。引器深褐色,由頭、體和 腳3部分組成。頭部呈叉狀,腳部光滑無齒,尖端向腹面彎曲。雌蟲長28-43.6毫米。蟲卵大小為69一75微米x36一39微米。

(2)柯氏原圓線蟲。寄生於山羊、綿羊的細支氣管和支氣管。雄蟲長24.3一30.0毫米,交合傘小,背肋為一短乾,上有6個小乳突,交合刺呈暗褐色,為多孔性櫛狀結構,長0.249一0.276毫米,引器由頭、體和腳3部分組成,頭和腳部的表面上有小疵,副引器由基板、短的側板和寬的舌狀腹板構成。雌蟲長28一40毫米,陰面位於肛門附近,陰門前有1個突起。蟲卵大小為69一98微米x3654微米。

(3)毛樣繆勒線蟲。寄生於山羊、綿羊的肺泡、細支氣管、胸膜下結締組織和肺實質中。雄蟲長11一26毫米,交合傘高度退化,雄蟲尾部呈螺旋狀彎曲和泄殖孔周圍有很多乳突,交合刺2根,彎曲,近端部有翼膜,遠端部分為2枝,呈鋸齒狀結構,全形如同一個彎曲的音叉。雌蟲長18一30毫米,陰門距肛門甚近,蟲體後端邊緣有一個小的角質膨起。蟲卵大小為82一104微米x28一40微米。

生活史:成蟲寄生於細支氣管中,雌蟲產出蟲卵,發育孵化為第 一期幼蟲,沿細支氣管上行到咽,被咽下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幼蟲在外界環境中很活躍,遇到中間宿主如各種陸地螺SIG,或接觸螺獅分泌的粘液時,活動增強,並鑽人螺獅的足部,進人粘液腺,脫皮兩次變為感染性幼蟲。當終末宿主吃草或飲水時吞食含感染性幼蟲的螺w而獲得感染。幼蟲在宿主腸內逸出,鑽人腸壁,到淋巴結,再經血液循環到肺,穿過肺泡進人細支氣管,發育為成蟲。

流行病學

患病羊只均可作為其他羊只和其本身重複感染的來源。中間宿主分布廣泛,是造成廣泛流行的重要因素。原圓線蟲對成年羊的感染率比羔羊高。羔羊在3月齡後才發生原圓線蟲病,3月齡以後的羊只感染率和感染強度都逐漸增高。

原圓線蟲的幼蟲在乾的糞便中,可生存10-18個月,在水中可存活2一4個月,在-1--35℃下能活近6個月,在50℃以上才死亡。

原圓線蟲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國內共發現原圓科5屬11種。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甘肅、青海、四川、江西、湖北、江蘇、浙江、廣東、上海、北京、貴州、雲南、寧夏等省、市、自治區均有不同種類的分布。

致病作用

原圓線蟲寄生於細支氣管中,由於蟲體刺激,引起局部炎症,炎性產物流入肺泡,並導致炎症過程向支氣管周圍組織發展。受害肺泡和支氣管表皮脫落,阻塞管道,該處發生圓細胞浸潤和結締組織增生,最後成為小葉性肺炎灶,呈圓錐形輪廓。病灶切面的塗片上,可見到幼蟲和成蟲,以及病灶接觸的胸膜,可能發生纖維素性胸膜炎,病灶數量視蟲體的多少而定。

臨床症狀

原圓線蟲幼蟲感染宿主後,在組織內移行,可引起黏膜、淋巴、肺組織和肺血管的損傷。死亡的幼蟲在組織內形成增生性結節,甚至堵塞毛細血管,其機械性的刺激和代謝產物的吸收引起支氣管擴張和卡他性支氣管炎。成蟲寄生於細支氣管可引起典型的支氣管炎、肺炎。宿主出現咳嗽、消瘦以及胸膜肺炎。有細菌感染時,病情加劇,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嚴重時可造成死亡。

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胸膜和肺膜有粟粒大的硬節。隔葉,尤其隔葉的後部有豌豆大至拇指大的硬結。肺小葉可見氣腫及小區實變。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內有大量粘液和黃色的蟲體。

診斷

原圓線蟲病的生前診斷要在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症狀的基礎上,用貝爾曼氏幼蟲分離法,鏡下檢到幼蟲才能確診。死後診斷在剖檢時發現成蟲並結合病理變化確診。

治療

(1)苯唑:每千克體重5一10毫克,口服或肌肉注射,加倍量進行室內群體氣霧給藥,效果更好。

(2)左旋咪唑:每千克體重10毫克,口服或皮下注射,。

(3)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0.25毫克。

(4)海群生:每千克體重0.20.3克,口服或皮下注射,重複治療2-3次。

防制措施

消滅中間宿主,加強飼養管理,糞便進行生物熱消毒,霧天和早、晚是螺類活動的活躍期,應儘可能地迴避,也可用化學藥物滅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