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

危言危行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漢語成語。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出自《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基本信息

解釋

危言危行危言危行

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成語出處

【成語出處】先秦·孔子《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

例句

1,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杜畿傳》:“當官不撓貴勢,執貧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2,身為國家的公務員,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風,為百姓做好榜樣,這樣才能為百姓服務。

3,中國人眼中,容得下小聰明,卻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諛奉承,卻容不下危言危行。

辨析

容易誤認為是“害怕發表言論,不敢說話”或“危險的言論和行為”

[注]行、孫,並去聲。《四書集注》/(宋)朱熹 注;王浩 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