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台山[卦台山]

卦台山[卦台山]
卦台山[卦台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卦台山又名畫卦台,相傳為伏羲氏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的地方,處於三陽川西北端,現轄於北道區渭南鄉,距天水市約15餘公里。卦台山如一巨龍從群巒中探出頭來,翠擁廟閣,渭水環流,鍾靈毓秀,氣象不凡。登臨卦台山頂,俯瞰三陽川,人們不難發現,古老的渭河從東向西彎曲成一個“S”形,把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畫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

基本信息

來源

明胡纘宗《卦台記》雲“朝陽啟明,其台光熒;太陽中天,其台宣朗;夕陽返照,其台騰射”又云:三陽者“朝陽啟明,其台光瑩;太陽中天,其台宣朗;夕陽返照,其台騰射。”由此成為天水名景“三陽開泰”。一日之內,三陽殊不同景,頗為靈異。與卦台山隔河相望處,有一龍馬洞,洞深泉淙,幽幽泠泠,每逢大霧,雲霧封洞,給人以龍馬出沒之感。卦台山東麓渭河中心,有灘地數處,形似太極圖樣。灘河交界處,有一大石,寬約丈有五尺,高約丈有八尺,傍實中虛,非圓非方,似柱似筍,宛如龍馬真圖,又如太極本圖。每遇水漲,急流沖石,石隱跡匿,水花漩濺,嘩嘩作響;水降之際,渭水緩緩,石浮河面,夕陽斜照,五彩光現。這就是著名的分心石奇觀。相傳龍馬負圖水中出,與渺渺渭河中分心石太極圖交相映襯,伏羲不禁靈機觸動,因畫八卦。

簡介

卦台山卦台山
位於天水市北30公里處的三陽川境內。山上有伏羲創繪八卦的畫卦台。這裡山勢突兀高聳,呈台狀,古柏參天,渭水環流。渭河中心有灘地數處,形似太極圖樣,灘河交界,有一大石,不方不圓,似柱如筍,傍實中虛,如畫太極,名為分心石,與畫卦台隔河相望有龍馬山,山上有龍馬洞,每逢雲霧封洞時,給人以龍馬出沒之感。伏羲為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他以8種符號象片天、地、水、火、山、雷、風、澤8種自然現象,畫成八卦,卦台山由此而得名。明正德12年(公元1517年),從巡按馮時雍奏立廟於州北三陽川卦台山上(《秦州志》),建許多廟宇,以紀念伏羲。現只存山門、戲樓、午門、鐘樓、西殿和伏羲大殿三間。大殿正中塑有全身貼金,身著樹葉的伏羲大像一尊;右側塑一振翼欲飛,造型奇特的龍馬;左側有一八卦圖,龍馬負圖自河中出。卦台山已成為秦州名勝,隴上佳景。

卦台山巔,寬敞平整。建有伏羲廟、午門、牌樓、鐘樓、古樓、戲樓、朝房等,現存有一直徑64厘米,厚約10厘米的木製雕刻“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圖”,極為珍貴。

秋清氣爽時,聽台下渭水秋聲,眺一川山形水脈,思羲皇隆德聖心,頗能啟人發古往今來、天地悠悠之感懷。台灣中華六經學術研究會張淵量會長先期考察了全國的山川地理,又用最先進的儀器對畫卦台及周圍的山形水勢進行了仔細的勘查和研究之後,盛讚三陽川是“太極無雙地”,畫卦台是“華夏第一山”。

構造

卦台山卦台山
卦台山在天水渭南鄉境內,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330米,至山底高差166米,山頂之塬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08米,凸起於四周。明代大學者胡纘宗《卦台山記》中介紹:成紀之北約三十里,曰三陽川。其西北有台焉,羲皇畫卦處也。在卦台山上出土了大量仰韶時期的文物。卦台山下也是三陽川的開始。

卦台山山巒屏翠,渭水環流,白階金殿,蔚然鍾秀。每當朝陽高照,山水相映,頗為壯觀。龍馬洞和畫卦台隔河相望,坐落在龍馬山上。其洞深幽,每逢大霧,雲霧封洞,給人以龍馬出沒的神秘之感。畫卦台東麓渭河中心,有灘地數處,形如太極圖樣。灘河交界之處,有一大石,長約2.4米,不方不圓,傍實中虛,如畫太極。每遇水漲,石隱匿跡,水花洲濺,嘩嘩作響徹雲霄;每逢水降,石浮河面,夕陽斜照,五光十色,這就是著名的分心石奇觀。

卦台山下吳家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原始先民聚落遺址,斷崖、溝渠暴露灰層、紅燒土等文化遺蹟,並採集到陶石之類的遺物。

其山之東、沃野萬頃、隴渭縈迴,山水相映,碧波浩瀚。山之西、北、南,群山環繞,若揖若拜,有“九龍朝八卦”之稱。其山西北角渭河北岸的於家峽旁山腳30米處,有天然岩穴龍馬洞,深9米,寬4米。洞後壁正中開一小龕,左右開二耳洞,其右耳洞向上延伸出崖面為天窗。洞左側一半圓形坑,俗謂餵馬槽。洞內原塑有女媧像,傳說數千年前女媧居此洞。

相傳伏羲為創文字,上觀日月飛禽,下察山石走獸,時時刻刻都在苦思冥想。一日,他正在畫卦台上瞭望,忽見對面山洞裡雲霧滾滾,有一身著花斑,兩翼振動的龍馬翻騰,與渺渺渭河中分心石太極圖形相映,不禁靈機觸動,立即在畫卦台上畫下了代表自然界天、水、山、雷、火、地、澤的象形文字,這就是始畫八卦繼有文字的來源,畫卦台、龍馬洞也由此得名。這段傳說,《秦州志》中也有記載。

卦台山原有山門、戲樓、午門、鐘樓、鼓樓、側殿和伏羲大殿。大殿正中塑有全身貼金,身著樹葉的伏羲大像,大像座下還有一尊2000多年前的伏羲鑄鐵小像;右側塑一振翼欲飛,造型奇特的龍馬;左側有一木架,架上懸一圓形八卦盤,光亮照人,猶如古代銅鏡,其質料奇特,似木,敲擊卻鏗鏘有聲;似金石,斧鑿紋路卻清晰可辨。殿柱塑有金龍兩盤,張牙舞爪,飛騰盤旋,栩栩如生,為天水不可多犁名勝古蹟。

歷代文人,留詩甚多,其中明代詩人孫永思《別卦台》一詩中的:“羲皇遺台天下奇,四山環合聳獨危。冠裳此日勞登遠,風雨他年幻夢思。渭水有聲留聽處,夕陽無意送歸時。河村贏馬重回首,古木頹垣亂鳥隨。”在當地流傳最廣。卦台山上眾多的殿宇和塑像現大多已被毀壞。

伏羲創造八卦

卦台山卦台山
天水地方民間傳說,伏羲當時創畫八卦、演繹卦義的具體地點,在今天水城北三陽川附近瀕臨渭河的一座山上叫做"卦台山",是古秦州八景之一。天水的卦台山,突兀雄偉,景致幽美。早年時候,山上建有一座很大的伏羲廟;廟內有伏羲塑像。廟堂上原有古樸木架,架上懸著一具圓盤,正面黧黑平光,有如古代銅鏡,照人見影;上刻八卦,規整常新;用手指輕輕扣擊,錚錚如金鳴聲,清脆悅耳。據說,那是伏羲當年贈送給大禹的玉質圓盤八卦。可惜,廟宇早已拆毀,玉卦也無處尋找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文革"動亂之前存放於封台山伏羲廟的另一個木質八卦盤,不久前,在一個農民家裡發現了卦盤,雖已被人截為兩半,難成完璧,但總算找回來一個倖存的古老八卦了吧!這盤八卦系五百年前明代複製品,直徑三尺,厚三寸,紫紅色,上面除了八卦以外,還刻有日月星辰天體圖、二十八宿星座、二十四節氣及六十四卦方位等;造型美觀,雕工精巧,堪稱珍貴文物。卦台山原先建有亭台樓閣、廟宇庭院,現在除了林木叢生,山洞依舊以外,僅剩下一些殘碎裂石。

與古老的神話傳說相映成趣的是,有不少古人曾在這一帶遊覽憑弔時留下了詩文佳作,從中可以看出當年的盛景,現抄錄兩首:其一,清:翰林吳西川《宿封台禪院》:採藥歸僧晚,挑燈靜話禪。寺門關夜月,山徑鎖秋煙。竹影垂簾重,松聲隔牖穿。羲皇宮闕近,可許叩先天。其二,明·詩人孫永思詩《別封台》:羲皇遺台天下奇,四山環合聳獨危。冠裳此日勞登眺,風雨他年動夢思。渭水有聲留聽處,夕陽無意送歸時。沙村羸馬重回首,古木頹垣亂鳥隨。

卦台山卦台山
伏羲和女媧的傳說

傳說中說伏羲與另一位女性神人--女媧,在一次洪水吞沒舉世人群的過程中,只有他們二位僥倖脫險,於是結為夫妻,人類才免於滅絕。後世人們慶幸繁衍永續,便稱伏羲、女媧為人類始祖。天水民間傳說,伏羲與女媧成婚的地點在今天水市中灘鄉西北二十華里的玉鍾峽內。還有一種說法,說玉鍾峽在今秦安縣城北七里處。因系伏羲、女媧結親顯世,放又稱"顯親峽。"傳說還認為,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今天的秦安縣從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五百五十多年間,曾一再以"顯親"作為地名。

關於伏羲的傳說

伏羲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世代相傳,伏羲是古成紀(今天水)人;所以,在天水修建伏羲廟,也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傳說中的伏羲,智慧超人,與眾不同,他身材魁梧偉岸,聰明神武。燧人氏發現了伏羲,不久便讓位於他,統領天下。

他經常留意觀察、分析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從中受到很多啟示,也就琢磨著搞了不少發明創造。遠古的人,用最原始的石塊、木棒之類的工具,捕捉魚鳥禽獸。伏羲從觀察研究蜘蛛結網捕蟲的規律中,發明了搓繩索、織漁網,在水中捕撈魚蝦的方法,使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伏羲還繼承和發展了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成果,推廣鑽木火、保火種的經驗,並進一步創造了烤、炙、蒸、煮成製作和食用熟食的習慣。這對於當時的茹毛飲血、活剝生吞的原始生活習慣,是一種帶有根本性的改善。

傳說中,伏羲教民畫八卦、用八卦,是他對遠古社會的最大貢獻。八卦,就是用八種符號,分別代表自然界的八種事物:天、地、水、火、山、雷、風、澤。伏羲創造了這一套符號,教會民眾畫、念,並向人們講述這八種自然現象的性質和它們之間的某些關係,幫助人們逐步認識自然災害發生的部分規律,和怎樣避開這些自然災害的危害。運用八卦,可以推演出許多事物的變化,預卜事物的發展。據說,八卦中的許多奧妙神奇之處,至今還為現代人所捉摸不透。

伏羲文化節

卦台山卦台山
中國歷史對先祖伏羲禮儀有加,隴、豫、鄂許多地方都建有祠廟、陵地。以紀念這位聖者。以陰陽八卦而始、中經周文王演繹成六十四卦的《易經》,更成為一門世界性的研究學科,千百年來著述充棟,無數的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以及平民百姓,都能從《易經》中尋找到自己最需要的東西。
天水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今天,在羲皇故里天水,伏羲更是一位受人們頂禮膜拜的聖者。人們對這位人文始祖十分崇敬。國際性的伏羲文化研究會就設在這裡。

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天水人都會在城西的伏羲廟舉行一次祭祖活動。台灣(有伏羲廟)、日本新加坡、港澳及全國各地的人們紛涌而至,來天水尋根祭祖。

卦台山卦台山
自1988年開始,天水市每年在龍誕日(農曆五月十三日),都要在天水伏羲廟隆重舉辦“天水伏羲文化節”。屆時有肅穆的祭祀、朝拜儀式,並舉辦伏羲文化研討會、伏羲文化觀光和考察活動。同時進行旅遊、經貿交流洽談。
每年春秋兩次,每年正月十六為伏羲誕辰,實為春祭,農曆七月十九,為伏羲祭日,舉行秋祭,羲皇故里天水對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視,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廟隆重舉行。
1992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來天水,親筆題寫了“羲皇故里”四個大字。

文化

卦台山卦台山
沿隴海鐵路線西行,出天水火車站溯渭河峽谷而上,便會有一處平坦富饒的山谷川道顯現在眼帘。川的東端渭峽北岸屹立著一處傳說大禹疏浚河水的導流山,川區的最西端有山突起,如龍首北瞰渭河,相傳為伏羲畫卦之處,故名卦台。由於卦台山存在朝陽啟明,“其台光瑩,太陽中天,其台宣朗;夕陽返照,其台騰射”,故曰“三陽開泰”,渭河兩岸便叫“三陽川”。

卦台山氣勢宏偉,環境壯觀。卦台山山體如一龍馬之態雄臥於景色秀麗的三陽川西首,集一川風脈于山嶺,畫卦台遠視如一古老城堡。“文革”期間,這裡的殿宇鐘鼓樓等古建築大部分被拆除。改革開放後,被破壞殿宇修復如舊,使卦台山恢復了歷史的原貌。卦台山和山右渭峽中的“渭水秋聲”同為秦州十景之一。

卦台山傳有風勝龍石,洗腳真跡,龍馬仙洞,卦台舊痕,九龍朝卦,姜維古城等八景之說。其中最為神奇當推“龍馬仙洞”了,傳說伏羲在卦台山創畫八卦時刻,山右渭峽峭壁中突然有一洞窟訇然竅開,飛騰出一隻身著花斑、兩翼振動的龍馬,便啟迪伏羲觸發靈感,創畫出太極八卦圖,易經學者張淵量來這裡後寫詩句贊曰:“卦台山上文明啟,龍馬洞中萬象生。”

卦台山卦台山
隨著伏羲古文化的弘揚和旅遊業的開發利用,卦台山殿宇、鐘鼓樓,山門逐一修復,舊貌換新顏。設計師在建築規劃時竟外地發現卦台山和伏羲故里幾乎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同時設計師還驚異地發現卦台山紀念地的規劃平面,竟與太空的飛馬星座圖形極為相似。這個巧合真有天上飛馬、人間龍馬、天地合一、地天相應之奧妙。伏羲創畫八卦的遺址卦台早已引起學者研究和重視,學者霍松林撰寫了《卦台山伏羲廟記》的碑文,充分肯定了卦台山人文景觀的重要性。作為三皇之首人文初始的伏羲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是巨大的。當代學者黎振國先生在《中國哲學三百題》中對八卦產生影響作了精闢論述:“八卦無疑是中華民族最有特徵的神秘奇妙的文化創造之一,沒有其他什麼事物能像它那樣,在中國歷史上造成如此巨大、廣泛而又複雜的影響。算命先生利用它來卜知未來,天文學家利用它來制定曆法,推算天象,哲人們從它中間悟出天地的起源和萬物的生成。氣功師們從它那裡體會真氣的運行過程,藝術家們則把它搬上芭蕾舞台……”。

隨著旅遊熱的不斷升溫,卦台山將以獨特的伏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大批的遊人前來觀光旅遊,尋訪神秘奇妙的伏羲古文化。

甘肅天水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