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蘿爾

卡蘿爾

《卡蘿爾》(Carol)是韋恩斯坦國際影業發行的一部同性愛情片,改編自女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中篇小說,由托德·海因斯執導,凱特·布蘭切特、魯妮·瑪拉主演,於2015年11月20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20世紀五十年代的紐約市,兩名身處不同社會階層的女人,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劇照劇照
1950年代的紐約,二十幾歲的年輕姑娘特瑞絲立志成為攝影師,她利用假期時間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不久,她遇到了富有但迷惘的美麗中年女人卡蘿爾,她正遭遇與丈夫哈格(凱爾·錢德勒飾)的離婚。特瑞斯對卡蘿爾一見鍾情。隨著特瑞斯與卡蘿爾的關係愈加親密,特瑞斯知曉了卡蘿爾離婚的原因是被丈夫發現她與閨蜜艾比(莎拉·保羅森飾)偷情,而卡蘿爾正在與丈夫爭奪女兒的撫養權。重要的是,她與卡蘿爾的的親密關係會威脅到她對女兒撫養權的勝出。卡蘿爾必須在愛情與女兒之間做出選擇。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Carol Aird 凱特·布蘭切特
Therese Belivet 魯妮·瑪拉
Abby Gerhard 莎拉·保羅森
Harge Aird 凱爾·錢德勒
Tommy 科瑞·麥可·史密斯
Richard 傑克·雷西
Genevieve Cantrell 凱瑞·布朗斯滕
Dannie 約翰·馬加羅
Fred Haymes Kevin Crowley
Richard's Girlfriend Giedre Bond
NYC Waiter Ryan Wesley Gilreath
Jack Taft Trent Rowland

職員表

製作人 泰莎·羅斯、克里斯婷·瓦、史蒂芬·伍利、凱特·布蘭切特、安德魯·阿普頓、鮑伯·韋恩斯坦、哈維·韋恩斯坦
原著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導演 托德·海因斯
副導演(助理) Kyle Lemire、Jesse Nye、Derek Rimelspach
編劇 Phyllis Nagy
攝影 愛德華·拉奇曼
配樂 卡特·布爾維爾
剪輯 Affonso Gonçalves
選角導演 Laura Rosenthal
藝術指導 Judy Becker
美術設計 Jesse Rosenthal
服裝設計 桑迪·鮑威爾
視覺特效 Chris Haney、Ed Chapman
布景師 Lexi Jamieson MarshHeather Loeffler

角色介紹

  • 卡蘿爾卡蘿爾
    卡蘿爾演員凱特·布蘭切特
    一位高貴優雅且柔弱的已婚女性,卡蘿爾是一個非常立體的角色,與另一位涉世未深的女孩相比,她的生活經驗要更加豐富,因此她能夠預知她們的這份感情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為卡蘿爾的感情是離經叛道且不合法的,所以她沒有別的選擇。
  • 特瑞絲特瑞絲
    特瑞絲演員魯妮·瑪拉
    一名曼哈頓百貨公司的售貨小姐,在對未來滿懷期待的二十歲年紀里,她邂逅了一名優雅的已婚女性卡蘿爾,失去理智且不計後果地愛上對方。

音樂原聲

原聲曲目
專輯信息
Opening Taxi To Carol's One Mint Julep
專輯封面 專輯封面

Datebook Christmas Trees Easy Living The Train
Packing Drive Into Night Waterloo Lover
The Gun Smoke Rings Over There Visitation
To Court The Letter No Other Love The Times
Reflections Crossing You Belong To Me The End 作曲家:Carter Burwell 發行時間:2015年11月20日

幕後花絮

2015坎城電影節2015坎城電影節
原著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是美國知名的女性犯罪小說家,作品《火車怪客》《天才雷普利》被翻拍成電影。
原著發表於1951年,是作者發表處女作《火車怪客》之後的第二年,但並不是用真名而是用筆名ClaireMorgan發表的,當時名為《鹽的代價》。
1990年,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以本名在英國重新發表這部小說,並改名為《卡羅爾》。
第一版改編劇本早在1996年完成,編劇是PhyllisNagy,她與原著作者海史密斯是相識的朋友。英國Film4的電影主管TessaRoss則表示他們用了11年的時間,讓影片終於得以開拍。
原著故事情節部分來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一段親身經歷。她的前女友KentCatherwood是來自費城、年紀更長和有社會地位的女人,後者在離婚官司中失去了子女的監護權,不利證據包括酒店監聽錄音以及同性戀。
影片的攝影風格有意向薇薇安·邁爾致敬,這位生前默默無名,死後才被重新發掘的女攝影師留下了十萬多張芝加哥和街景,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街頭攝影師。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曾透露她的靈感來於一位在紐約商場裡看見的身穿皮草的金髮女人,那是1948年的聖誕節,當時海史密斯在商場裡做玩具銷售員。
1954年聖誕節當晚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只用兩個小時就完成了故事大綱,第二天才發現自己出了水痘,“高燒刺激了她的想像力”。小說最終在1951年完成。
魯妮·瑪拉在演完《龍紋身的女孩》之後收到了影片的邀約,但她由於決定休假而拒絕了。之後劇組找到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出演,在後者決定放棄影片去接拍《猩紅山峰》之後,魯妮·瑪拉重新回到了劇組。
影片在2012年立項時的導演人選為約翰·克勞利,托德·海因斯在2013年接手。

獲獎記錄

年份 屆數獎項
類別 獲獎方 類別
2015
第68屆坎城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魯妮·瑪拉 獲獎
同志棕櫚獎 全體劇組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托德·海因斯 提名
第18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最佳國際獨立電源

提名
2015年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攝影四項大獎,遙遙領先於其他獲獎影片,成最大贏家。 卡蘿爾 獲獎
第41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原創音樂
獲獎
2016 第22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最佳女主角 凱特·布蘭切特 提名
最佳女配角 魯妮·瑪拉
提名
第73屆金球獎
劇情類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導演 托德·海因斯 提名
最佳女主角 凱特·布蘭切特 提名
最佳女主角 魯妮·瑪拉 提名
最佳配樂 Carter Burwell 提名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USA 2015年11月20日 義大利Italy 2016年2月11日
英國UK 2015年11月27日 希臘Greece 2015年12月3日
加拿大Canada 2015年12月11日 德國Germany 2015年12月17日
荷蘭Netherlands 2015年12月17日 法國France 2016年1月13日
德國Germany 2016年1月14日 日本Japan 2016年2月11日

影片評價

正面觀點

畫面
影片有著大衛·里恩《相見恨晚》式的開場,從最後的重逢開始說起,但在隨後演繹出自己的變奏。而對紅色的運用,又承接了《遠離天堂》特點的同時,減少了視覺上過分的艷麗,卻絕不影響年代感的保留。(時光網評)
導演托德·海因斯非常擅長還原20世紀50年代美國社會,片中他一方面通過服裝道具美術等視覺部門,成功地將精緻內斂的畫風搬上銀幕,另一方面對影片的拍攝角度和構圖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展現出成熟的影像技法,多場窗格外的鏡頭處理,都擁有高貴別致的美感。(鳳凰娛樂評)
演員
凱特·布蘭切特讓影片成功了一半:無論是在面對特瑞絲時展現出的風度和挑逗,還是在遭受家庭壓力時的憤怒和無可奈何,布蘭切特均能在保持豐富層次感的同時不失標誌性的個人魅力,雖不能說有突破,但毫無懸念地維持高水準發揮。魯妮·瑪拉青澀但又倔強的氣質也很吻合她角色的設定。其他角色的發展空間並不大,但都有紮實表現。(時光網評)
凱特·布蘭切特和魯妮·瑪拉兩位女演員對於女同性戀的表演非常精準,尤其是數度眼神交流,一個氣場十足,一個精靈可愛,兩種不同的魅力交織碰撞,讓觀者心動,尤其是最後一場戲,特瑞絲在人群中找到了卡蘿爾,卡蘿爾也發現了她的到來,二人對視時欣喜而又充滿自豪的眼神,透出共同直面未來的決心。此外,兩位女主角還有一場床戲,雖然尺度不算特別大,但也唯美,令人難忘。(鳳凰娛樂評)

負面觀點

作為第68屆坎城電影節唯一一部“零差評”電影,《卡蘿爾》在劇情、攝影、表演任何一個方面都無可指摘,唯一稍欠火候的是比起《遠離天堂》,電影對彼時社會風氣的反思略顯力度不夠,對中產階級糖衣背後浮華空虛的批判也遜於前作。(21世紀經濟報導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